新安集团新技术通过鉴定草甘膦母液磷回收有突破
作者:王兆勇 更新时间:2012-09-05 点击量:1912
    8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有机磷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高效治理产业化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技术为有机磷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据了解,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磷元素的利用率只有60%~65%,30%~35%的磷元素进入到母液中,2%~5%磷元素在废水中。10%水剂禁用后,国内有150万吨/年高浓度废水无法处理,其中含磷3.15万吨/年,行业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亟待提高。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金涌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有机磷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高效治理产业化技术”项目实现了各种含磷物质的定向转化得到磷酸盐产品,一次转化率96%~98%,纯化后磷酸盐各项指标符合行业产品标准。总的磷资源综合利用率>90%。低含磷废水处理集成技术使废水中总磷<15mg/L,满足生化处理对水质的要求,经生化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难能可贵的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草甘膦生产中,新安集团建成了单套20万吨/年以上草甘膦母液连续氧化处理装置、万吨级热聚合装置2套、磷酸盐产品纯化装置2套和低含磷废水高效治理装置2套。
    据新安集团总经理助理、农化事业部总经理周卫星介绍,新安集团自1987年生产草甘膦以来,一直对草甘膦的生产工艺、工程技术进行持续研发,累计提高草甘膦收率近20个百分点且实现了副产物的连续回收。从2005年开始,新安集团即开展了草甘膦钠盐母液的转化及资源化研究,随着工信部1158号公告的发布,必须彻底解决草甘膦母液的去向问题,本技术为草甘膦行业解了燃眉之急。
    据新安集团精细化工研究所副所长秦龙介绍,以8万吨/年草甘膦计算,本技术年可副产工业级磷酸盐产品2.5万吨以上。仅以推广到国内所有草甘膦装置,即可回收高附加值的磷酸盐新产品8万吨,价值上亿元。
tag: 新安集团新技术通过鉴定草甘膦母液磷回收有突破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010.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