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农药业砥砺奋进的5年。回顾5年来,我国农药行业沐浴着党的十八大的春风,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党的十九大召开,不仅为农药行业砥砺奋进的5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且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照亮征程。党的十九大后的5年,将是我国农药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吹响新征程的改革号角,扬起新时代开放的风帆,实现中国农药强国梦新的历史使命的重要时期,也必将是农药业走向充满希望再续辉煌的5年。笔者作为这个行业的长期关注者,认为回顾梳理农药行业十八大以来的5年发展进程,不仅仅可以增强我们对于行业的自豪与喜悦感,而且对于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对于未来5年农药行业发展的自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药行业砥砺奋进的5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在农药业发展历史上是极其不平凡的5年。5年来,农药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到农药行业的各个角落、企业和广大员工中去,主动引导农药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药业的主线,以提高效益质量为行业工作的中心,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农药工业发展的新动力,把农药零增长、去产能过剩作为重要工作,不断调整升级农药业结构,把传统农药提升改造成为绿色农药和生态农药,大力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农药新业态,促进农药业由生产向服务业的延伸与壮大;5年来,农药行业把要素优化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传统农药为基础融合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体系不断涌现,农药业发展新空间得到一定的拓展与延伸,农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动了农药工业“由大变强”、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我国农药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5年,是我国农药工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5年,也是我国农药工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重要时期。5年来的农药业的成就可歌可泣、可圈可点,为党的十九大献上了一份厚礼。
1.1 由数量增长向绩效、绿色提升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农药业由数量增长向绩效、绿色提升转变的5年。党的十八大以前,我国农药的生产与使用量是十分巨大的,但农药业绩效低下,对环境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给农药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把仍将保持经济增长中高速作为工作的总方针。在这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中,与农药工业息息相关的如绿色防控、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等,加上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三产融合等的有关推进政策,还有打响脱贫攻坚战等加速“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大力实施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开展统防统治等为处于困境中的农药工业雪中送炭,而同步推进的“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对于保持农药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等新型植保的运用,推动了农药工业健康发展。5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农药业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农药零增长的新跨越。持续压缩了产业增长。大力推进农药零增长的绿色发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于2015年由农业部提出并制定,通过农药行业的积极响应与实施,进展成效显著。据统计,2015年底农药利用率达到36.6%,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5年、2016年农药使用量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共减少农药使用量6万多吨。这期间,农药业克服国内外不利形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农药市场疲软等各方面带来的严重困扰,稳定农药生产,如2015年全行业生产农药374万吨,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在确保农业生产用药的前提下,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毒农药,发展绿色农药。同时,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试点,在17个省(市)48个市(县)建立蔬菜、果树、茶叶等农药残留控制示范区,示范面积达12万亩以上,截至2016年底,全国创建各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6,900多个,核心示范面积5,000多万亩,带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面积5亿多亩,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300%、95%和56%,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2%,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目前,已累计淘汰禁用39种高毒高风险农药,24种农药受到限制性的生产销售,大力发展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优化农业生产、用药结构。截至目前,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产品已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8%。在环保新政的影响下,引入先进环保技术,开发绿色生产工艺,资源节约、循环可持续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导,离不开党和政府5年来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指引中国农药业克服重重困难、适应新常态、走向正确健康发展轨道、由大到强的5年。我国农药业5年来的健康绿色发展,是在适应新常态、深化供给侧改革等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中实现的。深化供给侧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深化供给侧改革大幕的拉开,搅动了看似平静的一池春水。也就是在这5年,农药行业开始了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新探索。一系列改革和创新,进入农药领域,极大促进了农药业发展,使中国农药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历史发展时期。
1.2 由关注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农药业结构、业态加速优化的5年。长期以来,我国农药工业深受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困扰,党的十八大以前,我国农药的生产主要是关注需求侧。进入2012年以后,经济增速减缓、农药工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些传统农药产能严重过剩,而绿色农药发展缓慢,农药供需结构及其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农药行业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发展动力改变、发展方式转换,行业发展遇到新问题,行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供需。发现主要矛盾仍然在供,供给上问题较大,各项成本加大,如劳动力、土地、环保、金融等各方面的因素,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供给结构有待改善,其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需求上也是苦上加霜,食品安全、生物防治、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零增长行动等让农业等农药需求领域主动需求不再,产能过剩成为影响供需之最大的矛盾,尤其是受形势的影响而导致农药使用大大减少,农业以及非农用药受多因素影响而导致回落下滑,现代农业观光园、高新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受地方政府负债水平上升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投资不同程度的减弱等,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农药产品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把供给侧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头戏,不仅为农药行业指引了方向,化解了矛盾,也在各领域尤其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为农药行业发展拓展了生存空间。5年来,农药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火如荼,那种偏重数量、低效益、高消耗、大投入、盲目扩张、忽视环保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随之改变,从供给侧着手优化结构的战略调整加速了产业结构优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占全年生产农药的比重逐步趋于合理,以2012年以来统计的农药原药生产量来看。其中除草剂为最大,约占60%,杀虫剂接近30%,杀菌剂约占10%。随着5年来的结构调整,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促进农药高效减量使用的新剂型,如颗粒剂、悬浮剂、缓释剂等得到发展,生态农药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业态的出现如新型专业化防治组织、飞防组织、农药电商等也迎来了农药结构调整优化后的发展良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8.8万个,从业人员近140万人,日作业能力达到8,200万亩,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超过14亿亩次,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5%,其中在农业部门备案的“五有”规范化防治服务组织数量、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这三项指标比2012年均提高30%以上。与此同时,专业化的飞防组织发展迅速,2016年有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总作业面积达3,500多万亩次,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近3,000万亩次。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已拥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148万台套,其中日作业能力超过150亩的大型植保机械6.05万台,植保无人机6,032台。近年来,国内农药企业纷纷探索从单纯卖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向农药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不断跨界整合,涌现出一大批以农药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主体。如农一网、田田圈、蜻蜓农服、田园飞防等,部分已初具规模。2016年,诺普信田田圈实现销售收入7,883万元,农一网销售收入达2.13亿元。农药电商、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无人机喷药、农资金融等多种新兴业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5年来,在党的十八大指导下,我国农药工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规模、品种、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浙江新安集团、山东滨农、江苏克胜集团等大企业崛起,新兴农药业态不断出现。行业的设备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盈利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跨越。5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农药业同仁凭借胆识和智慧,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扭转了传统农药产能过剩、绿色农药发展缓慢的不利局面,在农药发展史上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使一个处于困境的传统行业壮大成今日现代产业,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发展梦想变成现实,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出一个个的结构优化的奇迹,农药结构的升级与新业态的出现带给人们的惊喜与振奋不断。
1.3 由僵化的体制机制转向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农药工业不断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的5年。一个行业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的体制和有活力的机制,这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5年来,党和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不断深化体制创新改革,为农药行业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动力。5年来,我国农药行业体制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内涵,进入新常态、新阶段后,针对农药行业存在的多部门重复监管、农药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多而小、市场经营秩序较乱、监督惩处手段偏软等管理体制问题,十八大以来,《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驶入快车道,201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管好农药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新条例对农药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调整,将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监督管理统一划归农业部门负责。同时取消了农药临时登记,允许新农药研制者申请登记;实施农药生产许可,加强农药标签的管理;实施农药经营许可制度;首次明确使用者义务,完善了农药使用指导分工,增设了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农药使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及农药应急管理制度;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和健全召回、退出机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严重违法将予以吊证、禁业处罚。2017年6月,农业部发布《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等5个配套规章,并于8月1日起实施;同时相继发布了《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6个规范性文件。农药管理统一归口农业部门,在农业部成立了农药管理局,新的农药管理监管主体框架已经初步建成,我国的农药管理法规日臻完善,有力地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农药行业更加注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让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企业创新和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国有企业努力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途径,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手段,大力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如在各地农药行业中,不断探索、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即是遵循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在市场化改革上,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摸索出了一条以国民共进方式进行市场化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农药行业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彻底打破了企业赖以生存的旧体制,以市场化改革推进企业各个体制与机制的创新。5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冲击着国家所有权制度,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进和发展上迈出可喜的一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项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产权关系逐步理顺,政企分开迈出了重大步伐。投资主体从单一的国有和集体经济,向多元化的股份制集团转化;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改制,特别是混改以较少的投资盘活了大量存量资产,产能迅速扩大;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下,通过联营、参股、合作、兼并、租赁等形式,进行原料、产品、销售、使用等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形成了浙江新安等一批国际化的企业集团,成功走上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通过重组上市,促进了企业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市场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药工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以高端化制造来打造技术品质优势,以绿色化制造打造固废资源优势;以平台化制造整合社会创新资源;以智能化制造进入工业制造4.0时代;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各地农药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的技术创新联盟如星夜繁星,这些技术创新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采用市场机制合作的特点,如2016年组建了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天敌昆虫、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等5个植保科技创新联盟,集聚国内150多家生产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些成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联盟也是在5年之中发展起来的,体制的创新直接促进了我国农药工业的技术创新。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登记的新农药品种47个,四氯虫酰胺、氯氟醚菊酯、噻唑锌、毒氟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实现工业化生产,累计销售收入9.1亿元,推广使用面积7,800万亩。还有新型植保机械如使用无人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防治病虫害,2013年以来植保无人机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如汉和等生产的无人机在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喷洒系统等性能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田间作业规范化标准正在制定,已在水田、玉米、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中大显身手。加上一些新型农药工艺技术的探索等,都表明我国农药工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等方面革命性突破在即,一些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标志着我国农药行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突破与自主研发工艺技术的时代的到来。5年来,在充分立足国情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发了多项独创的科技成果,形成了集设计、科研、设备制造、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工业体系。总之,5年间,我国农药行业的企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核心的体制创新直接促进了我国农药工业的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先后有30家农药企业挂牌上市,农药上市企业累计近60家。一批成规模的农药企业迅速涌现,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农药生产企业从2012年的25家,增加到2016年的39家。其中,北京颖泰嘉和、山东潍坊润丰等本土公司跻身2016年世界农药公司20强,为我国正由农药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载体。5年的农药业发展表明,没有5年来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就没有农药工业科技创新,就没有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就不会有凤凰涅般奇迹的发生。
1.4 由开放产业向更加开放的外向产业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农药工业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5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扩大对外开放,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相约在京雁栖湖畔到20国集团首脑杭州西子湖边聚首,从共建“一带一路”到中韩、中澳自贸协定落地生效,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如火如荼到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从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投入运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把开放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谱写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新篇章。所有这些为农药工业对外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5年来,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农药工业走出了一条国际化之路,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实现了由封闭产业向外向产业转变。也就是在这5年,行业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大举开始了国际化之旅。大型国有企业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并购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努力打造世界级农化巨头。如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公司,成为近期国内最大的海外并购案,表明中国在国际农药市场的空前活跃,也表明了中国农药的力量。还有一些大型农药企业主动走出去到国外建厂,如新安集团在加纳,还有一些企业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建设农药项目,表明他们已成为国际农药市场的生产、服务商,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5年来,我国农药出口成效显著,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行业产值不断扩大,如2015年出口农药150.94万吨,金额72.82亿美元;其中出口目标市场为175个国家(地区),江苏、浙江和山东为出口农药大省,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遥遥领先。我国农药行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助“一带一路”,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走向国际合作大舞台。在国际合作中,在亚非等国家成功运作了一批大型项目,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5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就没有农药工业的大开放,就没有中国农药工业的国际化。实践证明,新时代下,国际化、扩大开放是农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政府、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积极推进农药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以加快农药工业的国际化来培育竞争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推进实施,为我国农药工业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也对农药工业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农药的走出去战略,加速了我国农药的国际化进程。
5年来,我国农药调整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行业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让我们自豪的同时,也更加坚定地认为,没有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就没有中国农药工业的开放和创新,就没有中国的农药工业大发展。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农药工业砥砺奋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5年。回顾5年历程,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就没有农药业的崛起,没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就没有农药业的体制、机制、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就没有今天农药业的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没有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制度为依托,农药工业腾飞就无从谈起!
2 党的十九大后的5年展望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日子里,站在十九大确立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我国农药工业走过的不平常的路,犹如揭开中国农药史上新篇章,5年发展的厚重让我们无法完整地勾勒出产业清晰的脉络,但我们愿意站在这历史的交汇点,去探寻、铭记、思考中国农药工业的每一个光影,为处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中国农药业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同样,我们也更加愿意站在这历史的交汇点,去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中国农药业的未来。
首先,十九大后的5年,将是中国农药人共筑中国农药强国梦的重要时期。未来5年,将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等,所有这些都对农药工业提出了新要求;而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实施农业振兴战略以及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续30年等惠农政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药工业也将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机遇和挑战,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农药行业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清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瞄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其次,十九大后的5年,将是中国农药人围绕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而不懈奋斗的5年。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农药工业提出了绿色高效等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于农药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揭示出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民需要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提升的基本趋势。人民的需求状况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状况。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于农药高效、绿色、无残留等方面的表现凸显。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认清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瞄准绿色发展不动摇,提质增效,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驾护航。
最后,十九大后的5年,将是中国农药服务实施农业振兴战略的关键5年。党的十九大对于“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章修正案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总则。而农药行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系很大。农药行业的主要任务是防治病虫草害,提高农业效率,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药,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可以说,农药业事关农业农村的发展繁荣,事关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农药在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也给发展农药业指明了方向,我们今后是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还是现代生产经营模式?是走粗放型的老路子,还是走现代集约型之路,是打绿色牌还是举污染旗?这都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选择未来之路,关键是用心学习十九大精神,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即要着力建设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和生态友好的美丽乡村。可以预见,未来5年,农药行业中异军突起的将会是生物农药、绿色农药。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将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生物农药将会迎来一个难得发展机遇。因此,农药行业要以前瞻性的眼光,专注绿色,把握生态,举绿色旗,走生态环保路,把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药作为重中之重。
3 结语
5年砥砺奋进,5年再写辉煌。站在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中国农药业发展的过去5年,展望沐浴着党的十九大春风下的中国农药业的未来5年,我们信心百倍。春风化雨绘彩虹,有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引,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加上我们农药人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我们一定能够书写我国农药工业未来5年发展的辉煌新篇章。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提升农药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行业要坚定促改革谋发展的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全力服务农业振兴战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下,大胆探索,改革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我们农药行业下一个5年的梦想!
农药快讯, 2018 (5):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