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研制农药,杨熔勇深有感触。从曾经的实验室主人到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掌舵人,她与农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她眼里,农药是“作物科学产品”。“农药对防御重大作物灾害、保证粮食安全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农药的滥用以及某些农药的安全问题广受质疑。因此未来农药研制的方向无疑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杨熔勇说。
赫腾公司生产的作物科学产品EP,是一种杀灭水稻、玉米作物上的稻飞虱、灰飞虱等害虫的杀虫剂,并出口欧洲、日本等地。“通常一亩地的用药量只要几克,其半数致死量(LD50)是7,000 mg/kg,安全性比食盐高。”杨熔勇解释说。半数致死量是对药品安全性评估的一个常用指标,数值越高越安全。LD50 7,000 mg/kg的EP会让一半的实验用鼠死去,而食盐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3,500 mg/kg。
挖掘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杨熔勇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办理了“0001”号停薪留职手续,带着团队到“社会上闯一闯”。公司注册成功后,却没有产品、没有资金、没有工厂、没有办公场地,处于一筹莫展的境地。
此时,一家法国大公司找到了她,希望赫腾生产一种用于新4药研制的有机新材料。外商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分子结构式,问能不能做,杨熔勇看着眼熟,脱口而出:“行”。那是1995年2月,离春节还有几天,杨熔勇和团队白天黑夜泡在实验室里,两个星期后拿出了小样,一下子获得通过,拿到了第一笔20吨的订单。
杨熔勇和伙伴们迅速成立攻关组,没有资金,向银行恳求贷款160万元,没有工厂,找到当时一家停产的化工厂寻求合作。杨熔勇至今还记得那个火热的夏天,蚊子特别多,但他们坚持在工厂里一起改造旧设备、培训员工、中试放大、批量生产,干得热火朝天。这款产品让杨熔勇掘到了第一桶金,打开了国际市场。
几年后,针对这款产品,外方想自己掌握研发技术,但几经试验都没成功,无奈问杨熔勇:“为什么同样原料,我们只生产出一锅酱油汤?”杨熔勇笑了:“秘方里我们加了一种催化剂,但是不能告诉你。”
研发运筹帷幄
杨熔勇说,“药品从研发到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制者一定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瞄着田里。”在她的运作下,赫腾每年都有项目在实验室里进行研发,有十多个储备项目等待产业化,还有七八个产品在市场推广。
作为重点项目的EP,起步于2000年,2006年投入中试,2009年初对处在试用推广阶段的新产品EP进行增量扩产。2011年产品实现产业化,并在欧洲、日本市场推广,得到认可,需求量急剧上升。现在,EP年产能达1,200吨,可实现产值近6亿元。
这几年赫腾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2亿元,旗下已拥有多家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其中3家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赫腾是许多产品的全球独家生产商,并与来自德国、法国、日本的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杨熔勇表示,赫腾目前所有产品都对外出口。她说,他们的研发部门将持续完善工艺,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争取将这些安全可靠的产品尽快惠及中国农民。
创新经营模式
赫腾创业初期推行的战略联盟这一以项目为纽带的经营模式,为它的初步发展和联盟成员的产品升级换代作出了较大贡献,也为探索科技如何与生产力相结合,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
但杨熔勇并不满足,她认识到,随着联盟各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彼此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势必发生变化。于是,赫腾逐渐完成了从以项目为纽带到以资产为纽带的转换过程。
目前,赫腾名下拥有5家参股及控股子公司,分别为上海赫腾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赫农农药有限公司、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海赫盛进出口有限公司。其中,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坐落在金山精细化工区,占地65亩,2003年9月起建造,迄今总投资已逾3亿元。
在杨熔勇的带领下,赫腾的发展之路走得扎实,一年一个项目产业化,实验室里合成了上百个化合物,十几个产品在等待产业化,赫腾在稳步向前推进,迈向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农药快讯, 2018 (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