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发展”风行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农药脱颖而出,站上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迎来了空前利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生物农药以较快增速跑赢化学农药,成为农药市场颇受瞩目的一片蓝海。在5月8~9日召开的“第九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上,业界大咖聚首金陵,他们中肯进言,畅谈国内外形势,共同描绘了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的“全景图”。
“一年一届的生物农药交流大会,以专家报告和大会交流的方式,介绍和解读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分析和研讨国内外生物农药发展的新趋势,总结交流发展和应用的成功经验,探讨发展中的问题、难点和热点,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和对策措施,同时推介一些生物农药的新成果、新产品和新技术。”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栗铁申副会长在致辞中说。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栗铁申副会长
“生物农药交流大会”已成功召开八届,本届会议移师南京,是因为江苏是生物农药发展的沃土。正如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唐明珍副巡视员在致辞中所言,近年来,为解决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成本高、见效慢的问题,江苏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2012年以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补贴生物农药,扶持推进果菜茶病虫绿色防控工作。2018年,江苏省专题开展了“生物农药好品种”评选推介活动,向社会发布推荐了78个生物农药及非化学绿色防控产品。目前,江苏生物农药使用覆盖率达到23.4%。2018年江苏计划推广新型高效生物农药使用面积800万亩,2020年推广面积1,500万亩左右。2020年,江苏生物农药使用覆盖率将力争超过25%,2022年达到30%。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唐明珍副巡视员
据唐明珍副巡视员介绍,江苏围绕粮果菜重大病虫,以高效安全生物农药为载体,以绿色防控技术为主线,以成长型企业为主体,推广一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绿色防控技术(包括防治蔬菜害虫的性诱杀性迷向产品等,防治蔬菜重要病害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等,防治粮果蔬重要害虫的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等)。
绿色发展风靡全球,生物农药移步“风口”
生物农药凭借“绿色发展”的东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其实,“绿色发展”由来已久。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方福平研究员介绍,早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概念,即通过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革新,解决人类正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008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首次提出“绿色新政”;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纷纷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中国水稻研究所方福平研究员
我国在自2004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几乎每年都提到“绿色”概念。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发展”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中央出台的第1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首次全面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各部委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版《农药管理条例》、农业农村部“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等都从政策和管理层面,鼓励和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的发展,并从登记资料的要求上给予较为宽松的要求。
栗铁申副会长说,十九大以来,绿色发展成为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主旋律,高毒、高残留农药逐步退出市场,化学农药减量施用,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成为市场新宠。生物农药、绿色植保是农业绿色发展和质量兴农的重点之一,抓好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邱德文副所长在会上介绍,作物重大病虫草区域性灾变频繁,每年因此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在30%以上。化学农药在害虫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和环境安全的需要,党中央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因此,发展生物农药是时代的要求。
邵振润研究员也在会上表示,生物农药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广阔,我们要增强对生物农药的自信;同时要处理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之间的关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促进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和谐共生,协同发展。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生物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邵振润研究员
生物农药增长迅速,登记产品不断增加
生物农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作为防治病虫草鼠害的农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物源农药;狭义地说,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微生物、动物、植物)作为农药的。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王晓军副处长在会上介绍,生物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如果从广义来讲,农用抗生素则会纳入考量;但天敌和转基因不属于农药登记管理范畴。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王晓军副处长
近年来,生物农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远超传统的化学农药。据方福平研究员介绍,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值从2009年的13.32亿美元快速增至2016年的33.70亿美元,增长了153%,占全球农药市场的5%,预计2022年将达7%左右。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农药市场,约占全球25%的份额,预计2017—2022年将以1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欧盟对生物农药的监管十分严格,登记程序多、过程长、费用高,所以流通品种较少。欧盟生物农药登记平均需时7年,目前已登记和使用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68种。
与欧盟不同,美国则鼓励发展生物农药,所以登记产品较多。截至2017年4月,美国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390个,涉及1,400多个产品。其中,生物化学农药占57.5%,微生物农药占36%,其他占6.5%。
据王晓军副处长介绍,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占农药登记产品的比重较低。截至2017年底,我国登记农药产品38,248个。其中,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登记产品数1,366个,涉及97种有效成分(含不同菌株);农用抗生素类登记产品2,415个,涉及13种新有效成分。
2017年,我国新增登记农药品种38个,其中生物农药10个,所占权重较大。新增生物农药包括: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芽孢杆菌G033A、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解淀粉芽孢杆菌PQ2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表芸苔素内酯、14-羟基芸苔素甾醇、梨小性迷向素、寡糖·链蛋白、异硫氰酸烯丙酯等。其中,不同菌株系列新品种占增量的主体。
王晓军副处长说,我国生物农药进出口稳步推进。2017年,不含农用抗生素的生物农药出口数量为0.1667万吨、金额为0.1617亿美元,分别占农药出口数量和金额的0.11%和0.24%;包括农用抗生素在内的生物农药出口数量为1.0565万吨、金额为0.7571亿美元,分别占农药出口数量和金额的0.72%和1.11%。2017年生物农药(含农用抗生素)主要出口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秘鲁、哥伦比亚、巴西、美国、日本、巴基斯坦等。2017年,我国进口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的数量为0.0126万吨,进口金额为0.0219亿美元,分别占农药进口数量和金额的7.56%和13.54%。
生物农药迎来机遇,产品研发尤为重要
据王晓军副处长介绍,在生物农药的登记和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生物农药的定义有待进一步完善、生物农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和评价水平仍有待提升等。在2015—2017年,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监督处连续3年对生物农药进行了市场专项抽查,共抽检生物农药产品541个,其中合格产品217个,平均质量合格率仅为40.1%。不过,3年来的合格率呈现显著提升态势。
王晓军指出,目前我国农药管理政策利好,推动新产品研发,包括新有成分,新菌株、新株系,新应用领域等的研发。她强调,提升产品质量是发展生物农药的硬道理,如筛选安全高效的有效成分、改进加工工艺等,要将生物农药做出真正的品牌,杜绝假劣生物农药、添加隐性成分等。
全球关于生物农药的研发如火如荼。据方福平研究员介绍,在1996—2015年的10年间,全球关于生物农药的专利申请72,325件,授权专利27,336件,其中有效专利18,208件。申请专利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德国和中国,日本也有大量的专利申请。生物农药专利受理国家和地区主要为中国、美国、PCT和欧洲,其中,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显示国内外研究机构对我国生物农药的市场前景看好。跨国公司也十分重视生物农药的研发,拜耳、巴斯夫、先正达、陶氏杜邦、住友等为全球生物农药的主要核心专利权人。近来年,跨国公司还通过购买生物农药业务,快速推进生物农药的发展。
生物农药新品频出,综合性能优势凸显
邱德文副所长认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应协调发展,错时错空,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生物农药以预防为主,化学农药以杀灭为主;生物农药能够做到“有虫不危害,有病不成灾”,即已达到防治目的。
据邱德文介绍,我国传统微生物农药生产工艺、应用推广面积和产品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昆虫天敌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天敌的生产与利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赤眼蜂的人工繁殖与应用面积全球最大,年繁蜂量100亿头左右,应用2,000万亩以上。植物源农药来源广泛,具有杀虫和抗菌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众多。农用抗生素是目前使用面积最大,防效最显著的一类生物农药,主要包括井冈霉素、多效霉素、阿维菌素、岭南霉素等。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邱德文副所长
RNA干扰技术是目前国际前沿技术,是生物农药研究的新方向。RNA干扰技术针对水稻、蔬菜、果树、草地等植物重要病虫(包括褐飞虱、灰飞虱、小菜蛾等),发现植物抗虫RNA沉默信息流传递的关键路径和作用靶标,研发RNAi技术和产品。目前我国对RNA干扰技术已有研究,但未见相关产品登记。
邱德文副所长说,很多病害看似发生在土壤上部,实际上是植物根系不好,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目前,土壤面临板结、有机质缺失、pH值低、有益微生物缺乏等严重问题,所以土壤修复技术比任何杀虫、杀菌剂都重要。土壤健康修复技术通过增加土壤功能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添加土壤有机质来维持功能微生物群体,有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土壤健康修复技术有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土壤改善剂等。
昆虫信息素和性诱剂产品也是生物农药的重要发展方向,食诱剂、聚集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示踪信息素等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发展较快。
植物免疫诱导剂以免疫和健康为目标,植物获得蛋白、糖等,诱导植物产生水杨酸、茉莉酸等,以此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和发展,激活植物抗性系统,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减轻和防止病害发生。邱德文领衔研发的阿泰灵(6%寡糖·链蛋白WP)便是一个成功案例。
国内还有许多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专注于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在会上有所分享。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陈志谊研究员从事芽孢杆菌类杀菌剂研究已有30余年,并成功开发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等产品。据她介绍,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其产生芽孢,细胞呈直杆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均能形成带有芽孢的生物膜,因此它们能够抵抗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极酸、极盐,而且对各种杀菌剂具有抵抗力。在我国登记的芽孢杆菌类生物杀菌剂菌种主要有:多粘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陈志谊研究员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成功研制了2个芽孢杆菌类生物杀菌剂和2个以芽孢杆菌为主体的微生物复配剂。60亿活芽孢/毫升解淀粉芽孢杆菌AS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1.2亿活芽孢/克解淀粉芽孢杆菌WG主要用于设施蔬菜防治土传病害;2个复配制剂均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
土传病害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研究证明,芽孢杆菌能有效防控植物土传病害。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① 微生态竞争作用,在植物根部建立保护屏障,占领病原菌侵染位,减少病原菌(根结线虫)侵染几率;② 分泌抑菌物质,包括脂肽类抑菌物质、抑菌蛋白等。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恶化病原菌生存环境;③ 诱导寄主植物抗病性,抗病基因PR-1a、PR-1b、PAL等超量表达,使植物免疫能力增强,抗病性显著提高,植物发病指数降低。
芽孢杆菌类生物杀菌剂能够有效控制植物病原菌的危害,不仅促进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具有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等特点。
目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我国的登记产品只有5个,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登记公司,公司钟群经理在会上介绍了这个品种的国内外应用情况。
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钟群经理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杆状病毒科甲型杆状病毒属中的Ⅱ型病毒,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首次发现,并阐明其作用机理。为此,该产品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其研制和应用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江西新龙获得了该产品的市场开发权。
江西新龙现已登记200亿PIB/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母药及4个制剂产品:10亿PIB/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P,防治烟草烟青虫;10亿PIB/毫升SC,防治玉米玉米螟;20亿PIB/毫升SC,防治茶树茶尺蠖、甘蓝小菜蛾、棉花棉铃虫;30亿PIB/毫升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虫瘟杀虫、高效广谱;并富含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钟经理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产品特点归纳为:虫瘟杀虫,持效期长;连续使用,无抗性;营养蛋白,提高品质;以及卓越的安全性等。目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已获欧盟有机认证。该产品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而且销往秘鲁、马来西亚等国;美国登记正在申请;并在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欧洲、南美等进行试验。
氨基寡糖素是一个“药肥”兼备的多功能产品。据资料报道,氨基寡糖素及其诱导体能阻止镰刀菌繁殖,抑制番茄青枯菌的生长,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等。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氨基寡糖素还可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防效甚至超过嘧菌酯。
据三浦百草副总经理张剑波介绍,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多年使用嘧菌酯,亩用量和种植成本逐年增加。三浦百草采用氨基寡糖素,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表明,沟施氨基寡糖素不仅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而且能促进根系发达,芽条生长,苗齐苗壮,从而使大薯块多,薯块数量多,而且薯块均匀。所以使用了氨基寡糖素,不仅提高了马铃薯品质,而且提升了作物产量。同时,研究还发现,氨基寡糖素能预防马铃薯早疫病和霜霉病等叶部病害;明显降低枸杞白粉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刺激水稻生长;减轻根结线虫危害;预防病毒病等。张剑波将氨基寡糖素的多功能性概括为:刺激生根、促进生长、增强抗冻、防治土传病害、防治霜霉及疫病、钝化病毒、减少线虫、解除药害、抵抗高温、提高肥效、提高免疫等。
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张剑波副总经理
有机农业绿色认证,生物农药另辟蹊径
生物农药凭借自身优势,不仅可以在常规农业生产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在有机农业、绿色认证等领域发挥强项,一展身手。
有机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从而为生物农药的应用带来了机遇。
有机农业起源于欧洲,到2012年已有164个国家发展有机农业。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有机农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21世纪,随着我国有机农业市场的发展及有机产品出口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开始重视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制定和认证工作,目前拥有的有机产品证书有19,650多张。
有机农业发展迅速,然而,有机生产技术研究工作落后,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投入品(微生物肥料、植保产品等)供应严重不足。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常青研究员在会上介绍说,截至2018年4月,我国登记的有机植保投入品896种,其中植物源194种(苦参碱最多),动物源65种(天敌赤眼蜂、壳聚糖等),矿物源193种,微生物342种(苏云金杆菌最多),其它102种。虽然有机植保投入品登记数量在增加,但其使用风险较高。经抽检178种有机植保投入品,其合格率仅为64.6%。非法添加隐性成分成为罪魁祸首。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常青研究员
据徐常青研究员介绍,中药材种类多达百种,仅有少数中药材如人参、枸杞、三七、杭白菊、白术、元胡、石斛等有登记农药,登记的生物农药更是少之又少。中药材面临无登记农药可用、高毒农药超量使用、农药残留超标等窘境。因此,如何将目前未登记的农药品种合法化,加强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研究,生产开发真正符合有机标准的植保投入品,是有机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发展的商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理念,绿色食品因此亦已发展成为我国优质安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精品品牌。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生资发展部丛晓娜部长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大力宣传和积极组织安全、优质、环保的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开发绿色生产资料,并引导推动绿色生资企业与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绿色食品企业有效对接。截至2017年,绿色生资获证企业132家,产品332个,涉及全国26个省市,除兽药外,绿色生资基本涵盖绿色食品生产允许的所有农业投入品。
从市场看,绿色食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绿色生资市场也不断扩大;从国家政策来看,加强绿色生资工作,是着眼于夯实绿色食品产业根基,推动绿色食品健康发展的重要决策,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现实需要。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生资发展部丛晓娜部长
绿色生资顺应农业绿色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的新要求。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绿色认证具有重要意义。丛晓娜部长还介绍了绿色农药认定依据(《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13)、认定原则(肯定清单制)以及认定范围。绿色农药受理范围包括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以及其它产品如杀虫灯、黄板等。
挤进绿色农药的门槛有据可依,打上“绿色生资”标记的产品更受市场青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物农药前景广阔
欧美关于生物农药的监管及农药减量控害等已率先走在全球前列,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据方福平研究员介绍,欧盟对生物农药的监管十分严格,采纳了14个与生物农药授权和使用有关的法规,通过了181个与环境友好型农药使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其登记、监管的严苛程度几乎等同于化学农药。
法国是欧盟的农药使用大国,2007年提出农药减半政策,虽然执行困难,但许多农药遭到了禁用。英国自1990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旨在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农药减量使用。丹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率先实行有机农业补贴制度,开征税率达54%的农药税,推广物理、生物防控法,较好地实现了农药的减量施用。丹麦于2013年提出了绿色增长计划,为替代性生物植保产品开发企业提供财政支持。
与欧盟不同,美国则鼓励发展生物农药,该国通过四大法律体系,对生物农药实施监管。美国农药管理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大、完善的法律支撑,科学有序的管理方式,详实明确的登记资料要求,完整的技术规范体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农民培训,强化田间使用等。
方研究员通过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生物农药管理政策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的几点建议:如立法监管,重视研发,强制培训,强化使用等。他说,生物农药存在见效慢、价格高、质量差、使用技术要求高等不足,解决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必须提高生物农药的科学使用水平。
王晓军副处长建议,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协调研发、生产、流通之间的关系,可助力生物农药发展。
栗铁申副会长说,目前我国生物农药防治面积还不足农作物防治面积的10%,而主要发达国家已占到20%以上,欧洲非化学防治达到30%的比例。新的国内外形势为我国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预留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成为我国农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战略性选择,也为我国农药产业和产品的优化结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生物农药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尽早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境。生物农药,市场前景看好。
“第九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圆满结束,本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生物农药专业委员会、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行业管理人员、业界专家、企业领导,以及相关单位的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农民日报、农药快讯等多家行业主流媒体应邀参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花荣军秘书长、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生物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邵振润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邱德文副所长、江苏省农药总站邓建平站长分别主持。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花荣军秘书长
江苏省农药总站邓建平站长
农药快讯, 2018 (10):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