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结构中含有氟,活性高,毒性低,杀菌谱广,持效期较长,能够通过抑制病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原真菌。同时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特点使其成为三唑类杀菌剂中独一无二的。氟环唑对大豆锈病、白粉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斑枯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苹果树褐斑病、斑点落叶病,柑橘疮痂病,香蕉叶斑病、黑星病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效。
    由于与戊唑醇相比氟环唑具有更快的内吸和传导性,原药来源丰富,因此目前也是企业三唑类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是其复配制剂产品的开发,潜力依旧值得企业关注与挖掘。
氟环唑可以开发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微乳剂、悬乳剂、悬浮剂等制剂类型,关于其复配制剂产品开发企业可以考虑表1中的配方。
 
表1  氟环唑的复配产品 
| 
 有效成分  | 
 含量  | 
 剂型  | 
 作物及防治对象  | 
| 
 福美双·氟环唑  | 
 27%  | 
 可湿性粉剂  | 
 玉米小斑病  | 
| 
 氟唑菌酰胺·氟环唑  | 
 12%  | 
 乳油  | 
 水稻纹枯病、香蕉叶斑病  | 
| 
 醚菌酯·氟环唑  | 
 75%  | 
 水分散粒剂  | 
 苹果树斑点落叶病、香蕉叶斑病  | 
| 
 嘧菌酯·氟环唑  | 
 35%  | 
 微囊悬浮-悬浮剂  | 
 水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  | 
| 
 咪鲜胺·氟环唑  | 
 30%  | 
 微乳剂  | 
 水稻纹枯病  | 
| 
 苯醚甲环唑·氟环唑  | 
 30%  | 
 悬浮剂  | 
 柑橘炭疽病  | 
| 
 稻瘟灵·氟环唑  | 
 40%  | 
 悬浮剂  | 
 水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  | 
| 
 多菌灵·氟环唑  | 
 30%、50%、20%、40%  | 
 悬浮剂  |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  | 
| 
 嘧菌酯·氟环唑  | 
 32%、35%  | 
 悬浮剂  | 
 水稻纹枯病、香蕉叶斑病  | 
| 
 甲基硫菌灵·氟环唑  | 
 35%、50%  | 
 悬浮剂  |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  | 
| 
 井冈霉素·氟环唑  | 
 14%  | 
 悬浮剂  |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 
| 
 醚菌酯·氟环唑  | 
 23%、30%、40%  | 
 悬浮剂  |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小麦白粉病  | 
| 
 噻呋酰胺·氟环唑  | 
 25%、35%、40%  | 
 悬浮剂  |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 
| 
 三环唑·氟环唑  | 
 30%  | 
 悬浮剂  |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  | 
| 
 吡唑醚菌酯·氟环唑  | 
 30%  | 
 悬浮剂  | 
 香蕉叶斑病,小麦赤霉病、纹枯病  | 
| 
 17%  | 
 悬乳剂  | 
 大豆叶斑病、花生褐斑病、小麦白粉病、玉米大斑病  | 
单制剂产品方面企业也可以考虑75%氟环唑乳油,50%、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12.5%(125 g/L)氟环唑悬浮剂。 (辉胜农药登记代理)
农药快讯, 2018 (1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