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暴风雨过后须“三防”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 更新时间:2018-06-19 点击量:1070

    在早稻生长期间,常常会遇到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洪涝过后往往诱发出一些病虫害,发生危害迅速,对早稻生产造成的影响很大,稍不注意一旦失去防治适期,便会造成严重后果,值得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虫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防水稻心腐病 水稻心腐病即细菌性褐条病,因水稻感病后出现烂心而得名。近年来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扩大蔓延之势。主要症状:开始发病,多在稻苗心叶下一张叶片,先在叶片中脉出现褐色小点,以后向上下扩展成为褐色或紫褐色条斑,病斑与叶片长度接近或相等,边缘清晰,病重时秧苗枯死。成株期发病,先在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发生,病斑黄褐色或水渍状,然后沿中脉上下延伸,上至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深褐色长条斑,严重时全叶枯黄纵卷而死。叶鞘发病,病斑成不规则形,初为黄色,后变为黑褐色,直至基部腐烂。剑叶发病,先在剑叶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条斑,并伴有早穗现象,穗颈伸长,穗部小枝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褐色多不实,部分稻穗破叶鞘而出,或裹在叶鞘内成“闷胎死”,茎上生有侧生须根。心叶抽出前发病,不能继续生长而死于心内,所以又叫做“心腐病”。早稻感染心腐病后,所有病部用手挤压都有乳白色至淡黄色混浊菌液流出,病组织具有腥臭味。发病特点:水稻心腐病由稻草或种子带菌,但其发生流行与稻苗淹水有密切关系,病菌须借助水流或暴风雨传播蔓延,从受灾秧苗伤口侵入。因此,凡低洼受淹,或连日暴雨遭受洪涝侵袭的早稻禾苗极易感病。一般在受淹后3~8天开始表现发病症状。淹浸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发病越重。此外,高温高湿及阴雨天气均对发病有利,偏施氮肥及长势嫩绿的禾苗和矮杆水稻品种发病重。防治方法:对心腐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一是科学排灌,做好防范洪水的预案,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洪水退后应立即排水,撒施石灰、草木灰,控制病害扩展,促进稻根再生。平时注意灌溉时不要串灌或深水灌溉。二是施药防治。秧田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大田期每亩用20%叶青双1,000倍液,或20%噻森铜悬浮剂每亩100毫升,或20%噻菌铜悬浮剂每亩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7~10天。

防稻纵卷叶螟  南方稻区在早稻生长中后期,常常有大雨天气过程,锋面天气多,大量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在一个地方随着气流和降雨,突然降落地面,虫口突增。因此,这一时期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及时抓住防治适期防治。孕穗期到抽穗期,当每百蔸有30~40头稻纵卷叶螟幼虫、卷叶率5%~7%时,或乳熟期(贪青晚熟的禾苗)每百蔸有35~45头幼虫,卷叶率3%~5%时及时用药开展防治。在幼虫的盛孵期到幼虫3龄期前,每亩用20%虫酰肼悬浮剂50毫升,对水45~50公斤喷雾,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每亩10毫升,对水45公斤,在幼虫2~3龄期喷雾防治。注意用药要早,过迟则效果差。如果虫情较大,则应选用50%多灭克乳油60毫升,对水50公斤防治。为了确保防治质量,应保持田间约5厘米深的水层,晴天在早晨或傍晚施药,注意均匀喷雾。

 

    防稻飞虱  南方稻区危害早稻的飞虱主要是以褐飞虱为主,它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夏季多雨是大发生的必要条件,常常在早稻的后期稻田会出现虫量突增现象,危害早稻田。成虫趋光性强,产卵多在叶鞘里。高湿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危害,一般初夏多雨天气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早稻一般5月上旬始见。以第3、第4代为主害代,发生危害高峰分别在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虫量集中且发生量大时,也可能造成早稻田间出现“穿顶”现象,使大片早稻倒伏而造成减产。因此,在早稻生长的中后期,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掌握稻飞虱的迁飞和田间虫量,及时进行防治主害代(3代)。防治方法:防治稻飞虱的关键是,时间要早、要准,水量要足(一般每亩需用足水量50~60公斤),喷雾要均匀,部位要准。早稻提倡在孕穗中后期用药。药液重点喷在植株中下部,早稻、中稻前期,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时,在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每亩用70%艾美乐2克喷雾,或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欣惠康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或者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期,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克,对水喷雾,防治效果好,特别是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持效期长达14天以上,对控制稻飞虱危害效果显著。

 

农药快讯, 2018 (11): 54; 16.

tag: 稻心腐病  稻纵卷叶螟  噻森铜  噻菌铜  氯虫苯甲酰胺  螺虫乙酯  吡蚜酮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056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