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生育期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
作者: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更新时间:2018-10-25 点击量:1015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发生流行不仅直接导致小麦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而且病菌产生的真菌毒素还会污染麦粒,影响小麦及其制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畜健康。为推进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和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兴农、效益兴农,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小麦全生育期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

 

1  总体目标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小麦全生育期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强化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适时组织应急防控,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力争将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3%以内。

 

2  防控策略

    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耕作制度为基础,以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为重点,以主动出击、科学用药为关键,从小麦播种开始,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并举,把赤霉病防控贯穿于小麦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切实减轻病害发生危害程度,降低毒素污染风险。

 

3  技术措施

    小麦赤霉病防控应重点在“调、优、预、替、统、抢”6个方面下功夫。

 

    (1)“调”,调整种植结构。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区,按照“宜麦则麦、宜油则油”原则,合理布局种植结构,或通过改种绿肥、轮作休耕等措施,尽可能压低非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减轻病害防控压力。黄淮常年发生区和华北、西北偶发区,结合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小麦与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轮作,压低菌源基数,降低病害危害程度。

 

    (2)“优”,优化农艺措施。推行适期适量播种,科学肥水运筹,防止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及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推行秸秆粉碎、定期深翻还田(每3年1次),有条件的地区提倡秸秆回收利用,压低菌源基数。推行品种适区种植,避免在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区种植烟农、豫麦、济麦等高感品种,降低病害流行成灾风险。

 

    (3)“预”,坚持预防为主。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必须加强监测、立足预防。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区和黄淮常年发生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喷施对路药剂,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毒素污染风险;华北、西北等常年偶发区,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4)“替”,加速农药械替代。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等麦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注重交替轮换用药,避免或延缓抗药性产生。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自主飞行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同时,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5)“统”,推进统防统治。充分发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装备精良、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作用,大力推进以穗期赤霉病防治为主的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集中统一防治,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窗口期短、时效性强,以及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6)“抢”,及时抢收入仓。小麦进入收获期,应及时收割、晾晒、筛选,如遇阴雨天气,应采取烘干措施,防止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湿度过大,导致病菌再度大量繁殖,造成毒素二次污染。

 

4  工作要求

    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主导优势、农业部门组织优势、植保机构技术优势、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优势,切实做到“四个强化”。

 

    (1)强化责任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事关“口粮绝对安全”和农民增收,各地要将防控工作纳入粮食生产省长负责制考核内容,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防控机制,层层建立防控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尽早落实防控资金,建立快速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2)强化监测预警。各级植保机构加强监测调查,全面掌握苗情、墒情、病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会商分析、科学研判病害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关键防治田块和最佳防控时间,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同时,全面加强病菌抗药性监测,掌握病菌对多菌灵等连续多年使用的主打防控药剂的抗药性变化动态,及时制定抗药性治理预案,指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防控。

 

    (3)强化统防统治。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防控物资等多种形式,大力扶持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等,强化装备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其在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的骨干和示范引领作用,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期、统一防控行动的“五统一”防控措施,切实提升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4)强化宣传指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赤霉病危害的严重性,以及综合防治、预防控制的必要性,为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防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开展防控指导服务,突出把好选药、用药关,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农药快讯, 2018 (20): 40; 24.

tag: 小麦赤霉病  真菌毒素  氰烯菌酯  戊唑醇  多菌灵  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  小孔径喷头  全生育期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1187.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