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泰禾论坛)”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论坛分别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段又生和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HSE总监平卫东主持。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段又生
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庞怀林首先致辞。他说,在两年多的环保风暴期间,有的园区整体关停整顿,园区内的企业全面停产;有的曾经耳熟能详的大企业为了求生,不得不壮士断腕砍掉生产多年的原药品种;有些企业准备搬迁至西部甚至国外。无论这些做法正确与否,如果不改变旧有观念,不彻底解决自身的安全环保问题,无论工厂搬得多远都不是长久之计。庞总说,即使在如此严酷的环保风暴中,依旧能看见扬农化工、新安化工、利尔化学等企业产值与利润不断增长,所以,是否能迎来光明还是得看自己。
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庞怀林
近年来,泰禾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不仅追求收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将研发力量的一半用于安全和环保研究,使得公司研发的品种每个工序的“三废”都有合理的预处理方法。“三废”没有解决的品种,即使再好也不在公司建设计划中。虽然这样做投资增大,生产成本提高,但能保证公司稳定长期生产下去。庞经理说,解决环保问题是化学家的主要职责之一,完全靠生化是不行的。
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管理及新情况分析
农药产品质量关乎着企业的生命,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农药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来解决。在本届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质量审评处张宏军处长率先做了题为“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管理及新情况分析”的报告。报告从我国农药质量管理宏观状况、农药产品标准制定情况、质量管理新政要求、质量管理新情况分析、农药产品质量面临的挑战等5个方面对我国农药质量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质量审评处处长张宏军
据张处长介绍,农药产品质量总体呈现七大特点:单制剂产品合格率高于混剂产品;大吨位和老产品质量稳定;有国标、行标的产品质量比较好;大企业产品质量较好;除草剂产品质量好于杀菌剂和杀虫剂产品;化学农药合格率高于生物农药;大田农药高于卫生杀虫剂。
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质检认证资格,并有多家企业建有经OECD成员国认证的GLP实验室。
农药质量有标可依。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包括:国标、行标、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我国现已针对626个有效成分,完成了170个有效成分的国行标制定,还有2/3以上的有效成分缺少政府主导的国行标。
我国农药企业质量意识增加,自觉向国际标准和优良质量看齐,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010—2016年,共有21家中国企业申请26个FAO/WHO产品标准,其中19个产品通过评审;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CIPAC分析方法制定。
报告中,张处长还对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无国行标的农药产品市场执法困难;农药检测机构对大部分农药产品中登记有效成分禁用农药或添加的隐性成分不能进行依法检测,致使大部分农药产品处于监管盲区等。这主要由于我国的农药登记与制标脱节;有2/3以上的农药品种不在检验检测机构认定的能力范围内等。
我国农药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杂质得到有效控制;助剂研究有所提高,但制剂整体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有差距。张处长提醒企业,要关注农药助剂的禁限用名单,关注农药产品中的杂质和相关杂质,杜绝添加农药隐性成分,并关注制剂中微量其他农药成分限量等。
张处长指出,农药产品质量管理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后高毒农药时代的替代技术及制剂,尤其要加强对储粮害虫、地下害虫、线虫等防治药剂的研发;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在制剂学上的瓶颈;制剂中微量其他农药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制剂中主观添加的隐性成分检测问题等。
总之,农药产品质量管理措施在不断完善,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在逐步解决。张处长希望,农药行业共同努力,来推动农药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我国主要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概况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推动农药升级换代的重要引擎。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在本届论坛上做了题为“我国主要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概况”的报告。报告阐述了我国抗药性现状,提出了基于抗药性机制采取的应对措施。
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
据李永平介绍,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种类多、范围广,大部分药剂都面临着抗药性问题。报道的病虫草害抗药性有100多种,其中害虫(螨类)超过37种,病害超过21种,杂草超过43种。历史上曾经出现多次抗药性暴发的典型案件。
虫害抗药性问题突出,如粮食作物上的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棉花上的棉蚜、棉铃虫等,瓜果蔬菜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另外,蓟马、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等也是抗药性较高的害虫。
病害的抗药性问题也比较严重。据报道,至少有16种病害对11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尤其是小麦、马铃薯、蔬菜病害的抗药性最为重要。
近年来,杂草抗药性普遍发生。据报道,在小麦田,至少有13种主要杂草对常用的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产生抗药性的农药涉及19种,作用机制5类。
据李永平介绍,基于抗药性产生机制采取相应措施,是防治抗药性的良策。昆虫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靶标不敏感性、穿透率降低、代谢酶活性增强等。针对靶标不敏感性的抗药性治理,可采取更换用药、混合用药、使用生物活体农药等措施。(更多详细内容请见本期另一篇相关报道)
"双减"政策下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机遇与趋势
虽然化学农药对病虫害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发展生物农药是绿色发展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国家“两减”目标的制定,给生物防治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从生物农药研发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阐述了双减背景下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
邱德文介绍道,生物农药包括昆虫天敌、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转基因生物、生物化学农药、抗生素农药。我国是Bt、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的生产与应用及出口大国,近年来,微生物农药品种及应用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昆虫天敌推广面积也迅速扩大,其生产与利用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农用抗生素是我国目前使用面积最大、防效最显著的一类生物制剂。总之,我国生物农药的研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拥有众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国际上,RNA干扰技术、土壤健康修复技术、昆虫信息素与性激素、植物免疫诱导技术成为生物农药研究的新方向。我国主要致力于绿色防控配套综合技术集成及应用研究,即通过将土壤修复技术、植物免疫技术、昆虫信息素、微生物杀菌剂、植物源农药和天敌昆虫等相关技术,根据其作用优势与作用特点,结合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特点,开展综合治理的研究与集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服务。
邱德文说,从整体来看,我国生物源农药在整个农药产业中的比重很低。2012年中国的生物源农药年产量约为29万吨,约占农药355万吨总产量的8%,生物源农药的单剂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低(而美国生物源农药品种达306个,占其884个农药品种总数的35%)。如何让生物农药同化学农药一样快速发展是目前许多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农药大公司正积极组织收购、并购新兴战略性团队、技术与产品,具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型技术与产品正在被这些大公司孵化、培养和壮大。这些举措也为国内的农药企业发展生物农药提供一些新思路。
最后,邱德文总结了我国生物源农药产业的发展态势:① 认识超前,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② 主动联合,初步形成群体优势;③ 注重产品质量,初步形成品牌效应;④ 逐步由单纯的买农药走向买系统方案;⑤ 新的研究领域、新型产品不断涌现,农药的用途研究向多元化发展。
环保高压下,泰禾探索发展出路的经验分享
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发力,省级环保厅、地方环保部门持续高压,受理案件数量、问责人数、关停化工企业数实属历史罕见,山东、江苏一带尤为明显。据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HSE总监平卫东介绍,目前企业发展状况可谓冰火两重天,好的企业业务增长迅速,而有些企业主营业务下降,盈利出现负增长。在环保攻坚战、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农化企业做出的选择与判断尤为重要。只有认清形势,不抱有任何幻想,才能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HSE总监平卫东
平卫东总监指出,目前正在运行的农化企业有的面临着末端排放不达标、治理设施不到位、全过程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泰禾首先引入了杜邦的安全管理体系。他说,谈环保首先得谈安全。安全管理体系提出,要抓住关键要素循序渐进地推进;管理职责明确;未遂事故报告和隐患治理的广度、深度、参与度稳步提升;关注重点要从塔顶(死亡或重伤事件)转向塔底(不安全行为与状态)。泰禾引入安全管理体系不是创新,但绝对是一场自我革命,代表着公司从上到下的决心和变革!
其次,是新项目的高规格投入。项目选址、安全环保从设计开始;安全环保贯穿整个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PHA、HAZOP、PSSR等。
最后,是持续的投入与改进。坚持技术进步和管理的双轮驱动;历史问题不回避,研发先行,持续加大投入;研发的持续投入,研发必须覆盖到“三废”处理环节,即使牺牲了进度,延长了周期,也必须严格做到。
五大类农药市场热点产品评析
近年来,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其他PPO抑制剂类除草剂、SDHI类杀菌剂、双酰胺类杀虫剂市场增长较快;新烟碱类杀虫剂虽为杀虫剂市场的第一大产品类型,但“高蜂毒”将其推到风口浪尖。会上,《农药快讯》主编柏亚罗在“农药市场热点产品评析”报告中,对这五大类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农药快讯》主编柏亚罗
目前上市的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主要有13个,其中,硝磺草酮、异噁唑草酮和环磺酮等前三大产品的销售额均已突破2.00亿美元。环磺酮、苯唑草酮、pyrasulfotole、呋喃磺草酮等4个产品近年来增长更快。
“其他PPO(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是指除二苯醚类化合物之外、拥有PPO抑制作用的产品。目前上市的该类产品主要有13个,其中前四大产品的销售额均突破1.00亿美元,丙炔氟草胺、苯嘧磺草胺近年来领涨市场。
双酰胺类杀虫剂市场增长迅猛,目前上市的品种主要有: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环溴虫酰胺等。其中,氯虫苯甲酰胺是该类杀虫剂中最成功的典范,溴氰虫酰胺的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烟碱类杀虫剂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该类产品被“高蜂毒”纠缠不清。陶氏益农的氟啶虫胺腈、拜耳的氟吡呋喃酮、杜邦的三氟苯嘧啶虽都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但对蜜蜂的毒性显著降低。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市场增长有目共睹,研发管道中的产品源源不断。氟唑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都是备受市场关注的重磅产品。7年来,SDHI类杀菌剂市场增长了3倍有余,新近上市产品贡献突出。(更多详细内容请见本期另一篇相关报道)
"一站式"项目开发服务—基于微反应器技术的工艺开发与工业化应用
2017年,“微反应器”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文件中,成为一项被国家认可的新技术,并迅速得到许多化工园区的青睐,逐步进入工业化生产。
会上,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兵博士分享了“‘一站式’项目开发服务—基于微反应器技术的工艺开发与工业化应用”的报告。马总曾是美国康宁公司大中华区反应器业务负责人,是国内从事该项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先锋者之一。
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兵
据马总介绍,微反应器应用需要经历从微反应工艺开发,到项目工业化放大等多个阶段。在国内市场,随着2017年国家安监总局1号文的发布,微反应器工业化项目开始“爆发”。
微反应器拥有很多优点,如提高收率、提高安全性、降低能耗等,但微反应器具有一定的适配性,它需要考虑反应中的流动性和传质传热等因素。在安监总管三〔2013〕12号文中,列出了18类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其中13类工艺能够满足微反应器对工艺筛选的条件,从而可以将危险性工艺的风险降低。但马总强调,我们丝毫不能忽视微反应工艺的安全性。(更多详细内容请见本期另一篇相关报道)
高端农药产业链中的中国企业定位观察
以色列化工集团中国代表处监管事务经理秦恩昊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对产业链认识的不断深化,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以色列化工集团中国代表处监管事务经理秦恩昊就“高端农药产业链中的中国企业定位观察”这一题目在大会上做了阐述。
他说,农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呈现瓶颈状,其中,产品登记和产品分销是关键环节。目前,产品登记中有近90%是国际市场份额,全产业链的竞争模式是中国企业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控制登记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国企业可通过政策协同、产业连接、跨境贸易与投资、金融协作、文化交流等方式“走出去”,树立品牌形象,扩大话语权,掌握优势。
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中若想要得到自我提升,需向农化行业标杆企业安道麦等公司学习,其核心竞争力是在生产、登记、研发、销售几个方面综合协调。持续的并购整合,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这是标杆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卓越的整合能力是标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登记方面,秦经理提到,现有的登记能力若要满足中国企业占据产业链优势,需在登记法规解读、自主新品投放、登记协同评估、登记资源整合、登记快速启动等5个方面进行能力完善,构建完整登记体系。营销方面,他提出,对现有农化资产沿产业链进行整合,打造以国内生产资源为平台,覆盖研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产品登记、品牌推广、渠道营销、售后服务各环节的,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专业农化公司。
秦经理从登记视角,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专利过期产品登记自主化;依托市场,向制剂登记不断延伸;成立当地公司,独立持有登记;登记数据生成的流程化与规范化;不断提升的海外登记团队。
中国企业在农化产业链中蕴含的要素有:合规性要求;质量与EHS系统;价格竞争力;企业客户服务。常规的跨国公司产品合作模式为,产品上市计划;供应商选择;数据与文件准备;登记与上市准备;产品管理。
目前,国内企业参与高端产业链时,会成立海外分公司进行自主运营。秦经理提到,在成立海外公司时可能会忽略一些主要门槛,如运营资质要求,还是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具体分析,咨询公司有时是更优选择。产品登记方面,需对当地的登记法规深入解读;做好登记产品配套与协同工作;顺利整合登记资源,并使用登记所需的相关资源。需特别注意的是,企业在自主制剂登记时,产品配方、剂型专利等是否侵犯跨国公司专利。并且,与大公司签订采购长约,保证自身稳定的业务量的同时,要保证自身的独立自主,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秦经理重点谈到中间体定制这样一个概念,他提出中国原药合成的相关产业链优势,将通过中间体定制进一步强化;而大宗产品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向中间体行业延伸。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秦经理说,需考虑购买的登记是否能用、在当地是否稀缺等问题,且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海外公司并购的价值在于:平台、渠道、登记。
飞防喷雾过程及助剂的作用
南京威尔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
我国植保飞防产业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来多年停滞。2007年又开始飞防产业化,2010年第一架商用的植保无人机投放市场,2013年,全国性的无人机植保开始商业推广,2015年开始出现植保无人机田间试验和田间作业,2017年,在一些土地集中种植省份如新疆、黑龙江开始较大面积的飞防。预计今后几年,随着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的推进,我国飞防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但是由于飞防在我国起步不久,无论是在航空飞防专业管理体系上,还是在药剂和助剂技术上还很欠缺,未来的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在本届论坛上,南京威尔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做了题为“飞防喷雾过程及助剂的作用”的报告。
张总说,飞机喷雾有飘移损失、蒸发损失、弹落损失等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和风险是飘移。气象条件、喷雾器械、喷雾条件、药液理化性质、表面活性剂等都是影响飘移及蒸发的主要因素。喷雾器械、喷雾条件、药液理化性质、表面活性剂是影响弹落的主要因素。使用表面活性剂是改善飘移、蒸发和弹落的主要方法。
张总介绍了飞防助剂应用的要点:① 飞防必须使用其他混助剂;② 润湿铺展是第一要素,附着和渗透是必须的;③ 聚雾剂、保湿剂和沉降剂可以减少飘移;④ 增粘剂和乳化油剂可以减少弹落;⑤ 保湿剂可以减少蒸发;⑥ 根据原药的作用特性,使用专用助剂可以提高药效。
最后,张总就飞防提出了几点建议:① 政府相关部门要联合制订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农药工业协会已经在制订有关助剂标准);② 政府有关部委要进行农业飞防的飞行协调管理;③ 行业要成立相关学会和协会进行行业专业协调和技术指导;④ 加速农用飞机和飞机喷雾器械的研制;⑤ 加速飞防剂型和助剂的研究与开发;⑥ 土地流转后要集约种植。
优农帮,为农资企业提供全面服务
优农帮副总经理林晨
据优农帮副总经理林晨在报告中介绍,目前,我国农药市场营销的现状为:产品推广方式传统,存在市场销售盲区,市场管理方式待升级,人员流动大,缺乏及时、全面的一手市场信息反馈等。
随着新《农药管理条例》及《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农药经营户为了满足经营许可所需,纷纷开始使用智慧农资。优农帮企业服务平台是在基于优农帮广大ERP用户之上,为农资生产企业提供的服务,以促销售,提效率为宗旨,通过数据对接,为生产商提供更广的销售渠道,更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该平台新模式包括市场分析、营销管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和积分管理。
会上,林总着重介绍了积分管理这一新模式,即使用积分多渠道、多角度的投放、推送相关产品信息及解决方案,所有内容将实时呈现在农资经销商ERP及农户端APP中,帮助企业产品提升品牌效应的同时,扩大产品在市场流通及终端用户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时,积分消费会实时反馈推广效果,方便企业挖掘优质渠道,及时调整推广策略。
农药快讯, 2018 (21):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