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通用名称:环氟菌胺。
英文通用名称:cyflufenamid。
理化性质:纯品外观为白色固体粉末,具有轻微的芳香气味;熔点:61.5~62.5℃;沸点:256.8℃(529.9 K);蒸气压(20℃):3.54×10-5 Pa;分配系数:正辛醇/水Log Pow=4.70(pH 6.75,20℃);化学名称:(Z)-N-[α-(环丙基甲氧亚氨基)-2,3-二氟-6-(三氟甲基)苯甲基]-2-苯乙酰胺(IUPAC名称);分子式:C20H17F5N2O2;相对分子质量:412.4;结构式如图1。
图1 环氟菌胺的结构式
环氟菌胺原药质量分数≥98%;外观为白色固体粉末;熔点:61.5~62.5℃;溶解度(20℃):水中为0.52 mg/L;有机溶剂中(g/L):N,N-二甲基甲酰胺>237,丙酮>198,甲醇>198,乙酸乙酯>225,乙腈>196,n-辛醇76.9,n-正己烷18.6,n-正庚烷15.7。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细度(通过75 μm试验筛)>98%;悬浮率≥90%;pH 6~9;倾倒后残余物≤5.0%,洗涤后残余物≤0.5%,持久起泡性(1 min后)≤60 mL;产品的冷、热储存和常温2年储存均稳定。
毒性:环氟菌胺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 mg/kg,为微毒;经皮LD50>2,000 mg/kg,为低毒;急性吸入LC50>4.76 mg/L,为低毒;对兔皮肤、眼睛有轻微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 mg/kg、经皮LD50>2,000 mg/kg,急性吸入LC50>2,000 mg/m3;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原药大鼠90 d亚慢性喂养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20.1 mg/kg/day,雌性为24.7 mg/kg/day;4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环氟菌胺原药和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均为低毒杀菌剂。
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对日本鹌鹑LD50(7 d)>1,111 mg a.i./kg;斑马鱼LC50(96 h)=3.904 mg a.i./L;蜜蜂经口LD50(48 h)12. 251 μg a.i./蜂,接触LD50(48 h)>16.662 μg a.i./蜂;家蚕LC50(浸叶法,96 h)72.812 mg a.i./L;大型溞EC50(48 h)=1.558 mg a.i./L;斜生栅列藻EyC50(72 h)=0.710 mg a.i./L;玉米螟赤眼蜂LR50(24 h)>0.00916 mg a.i./cm2;赤子爱蚯蚓LC50(14 d)>100 mg a.i./kg干土。对鸟、蜜蜂、蚯蚓低毒,对家鱼、溞、藻、家蚕中毒,对赤眼蜂低风险。使用时注意,禁止在蚕室及桑园附近使用;禁止在河塘等水域中清洗施药器具。
应用:环氟菌胺对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有特效。通过抑制吸器的形成和发展、二次菌丝的生长以及分生孢子的形成而起到显著的杀菌作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挥发性和持效性。耐雨水冲刷。作用机理不明,但因与众多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推断与其他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经室内活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有较高活性和较好防治效果。用药浓度: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均为33~66 g/hm2(折成商品量20~40 mL/667 m2);在发病初期开始茎叶均匀喷雾,喷药次数为2次,间隔7~10 d。在用药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未见药害发生。对捕食天敌、寄生天敌低风险。
产品登记情况:LS 20170269环氟菌胺原药(98%)
生产公司: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茂名南路205号瑞金大厦2318室
电话:021-64731277 传真:021-64731322
邮编:200020
LS 20170361 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
生产公司: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龙灯路88号
电话:0512-57718696/57711566
传真:0512-57718697 邮编:215301
农药快讯, 2018 (23): 4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