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莓栽培中,特别是设施栽培的草莓,通常在定植后至冬前的9~10月,以及气温回升后的3~4月,有两个蓟马的危害高峰。栽培草莓由于品种的更新速度较快,加上栽培技术的提高,冬季棚室草莓花芽分化提前,11月下旬往往会出现草莓蓟马发生数量回升,对草莓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冬季第一批果实,更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
蓟马对草莓生产的危害 蓟马可危害多种作物,其虫体微小,不易被人肉眼发现,一旦田间出现症状,一般都已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蓟马因虫体较小,且主要在花内危害,容易引起管理者的疏忽,对这些蓟马造成的症状,误认为是缺素或由病害造成,而不能及时加以防治,因此,在设施草莓的栽培中,蓟马危害有逐年加重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棚室草莓的发生与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适期与蚜虫大体一致,但由于蓟马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草莓生产上,危害的主要蓟马有瓜蓟马、西花蓟马等。成虫、若虫多隐藏于花内或植株的幼嫩部位,以锉吸式口器锉伤花器或嫩叶等,主要危害草莓花蕾、花瓣和幼果,造成授粉不良,僵果或畸形果。蓟马危害后,草莓花朵变褐不能结实,受害叶片出现灰白色条斑或皱缩不展,使植株矮小,生长停滞,棚室草莓果实难以着色,无法正常膨大或畸形,即使膨大果皮也呈茶褐色,使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均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蓟马还是病毒的传播媒介,会引发草莓病毒病。
棚室草莓蓟马的发生规律 棚室草莓的蓟马危害往往会有两个高峰期,一是草莓移栽后的9~10月,无论是成虫还是若虫多隐藏于草莓的幼嫩组织部位,主要危害嫩叶,使叶片皱缩、暗黑,严重时草莓生长停滞,发育迟缓甚至死亡。二是在下年的3~5月,蓟马成虫和若虫多隐藏于花内,主要危害花、果,导致出现大量畸形果实,使草莓表皮粗糙。随着栽培措施的完善及技术更新改良,棚室草莓花芽分化期提前,从11月下旬蓟马数量开始在棚室草莓上出现,数量回升较快,若失去这一防治适期,将对草莓生长造成明显损失。
防治措施 草莓是冬春季市场的应时鲜果,在病虫防治中要坚持绿色防控策略,综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达到既控制病虫危害,保证草莓正常生长,又保证草莓质量安全的目的。具体措施有:① 农业防治。加强棚室草莓的水分管理,提高草莓的抗逆性。控制和调节棚室的温湿度。冬天晴天上午注意放风,将棚内湿度控制在75%以下,然后紧闭棚室,棚温上升到30℃后放小风,将温度控制在28℃,下午加大通风量,将湿度控制在70%以下。创造一个适合草莓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小环境。② 物理防治。棚室草莓采用物理措施控制蓟马,作用比较显著。蓟马具有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或棚室内设置蓝色黏虫板,可以诱杀蓟马成虫。黏虫板的高度与草莓植株持平。也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阻隔,对蓟马有一定的防效。及时清除棚室内杂草及枯枝落叶,可消灭部分成虫和若虫。③ 生物防治。释放异色瓢虫控制蓟马、蚜虫效果较好。④ 药剂防治。针对蓟马隐蔽性强的特性,药剂防治草莓田的蓟马时,应选择具有内吸性强的药剂,或在药剂中加入有机硅助剂,尽量在苗期与现蕾开花前选择持效期长的农药。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推荐使用的化学农药及浓度有: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或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4,000~6,000倍液,或1.3%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等喷雾,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5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选择以上药剂交替使用,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在用药防治时应注意,因为蓟马成虫能飞善跳,扩散速度快,使用农药防治时应从外围四周开始向中间为好,以便集中消灭。同时蓟马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在下午用药效果好。采果期必须用药时,一定要使用生物农药,在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在大棚盖棚后可以进行熏蒸防治,每亩用10%异丙威烟剂250~300克,在大棚内分散成10~12处,或者每亩用30%敌敌畏烟剂250~300克,分别放置5~6处,在傍晚时点燃烟剂,闭棚过夜熏蒸。
农药快讯, 2019 (1):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