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很多地方遭受了长期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光照偏弱,当前各地草莓生长不尽如人意,而且由于大棚内湿度也大,有的地方草莓白粉病发生也比较严重,因此切实加强棚室草莓的管理,合理调控,使其度过不利天气的影响,防止草莓花蕾受冻,以实现今年草莓的高产丰收。采取以下措施,把前期损失及时弥补过来。
合理调控温湿度 草莓开花和果实膨大期,白天棚温需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以利于花粉散粉和授粉,夜间棚温保持在5℃以上。如果天气继续变冷,气温下降,还可以在棚室内覆盖内膜,增设小拱棚等多种覆盖加温保暖措施,提高棚室内的温度,促进草莓正常生长。同时加强棚室内通风降湿,尽量多见光,这一时期雨水较多,光照往往不足,影响草莓花芽分化,诱发草莓多种病害发生。在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棚室内湿度大,要及时清除棚膜上的水滴,使草莓生长多见光,必要时要根据情况适时采取补光措施。对授粉蜜蜂应添加花粉,确保安全授粉保果。
加强肥水管理 草莓生长需要氮磷钾及硼、镁、锌等多种中、微量元素。据介绍,每生产1,000公斤草莓需要吸收纯氮3.1~6.2公斤、五氧化二磷1.4~2.1公斤、氧化钾4.0~8.3公斤。氮肥能促进草莓形成大量叶片和匍匐茎,加强营养生长,增大果实;磷肥可促进草莓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钾肥主要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果实含糖量。因此,要追肥促早发,草莓萌芽前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要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再施用,避免伤根;第1批果实采收后,植株长势不强、花果多时要施肥,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棚室草莓施肥最好采用滴灌施肥及叶面喷肥,施肥与灌水结合,既能提高肥效,又能控制棚内湿度,每亩用水溶性45%三元复合肥15公斤加水稀释成0.2%~0.4%溶液喷施,结合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和硼肥,补充微量元素,每采收1批果就要施1次肥。为提高草莓品质,要重视施用钾肥,特别是生物钾肥。
喷赤霉素促早花 草莓栽培采用赤霉素处理,能打破休眠,促进开花结实,在棚室保护地栽培中,已成为一项常规栽培措施。但使用赤霉素处理草莓,次数不宜过多、浓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草莓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的不平衡,使地上部生长旺盛,花序梗及叶过于伸长,根系伸长不足。如果根系急剧衰弱,果实则难以膨大,植株早衰,从而造成减产,应合理使用。一般在花期前15天左右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赤霉素,共喷2~3次,草莓果可提早10~15天成熟,并能改善品质。喷施浓度以30~40 ppm为宜。
疏花疏蕾 不同的草莓品种在1个生长周期内,花序和花朵数量有差异。一般的栽培品种,1个生长周期内抽发4~8根花序,各花序有花8~16朵,多的可达20朵以上,花期长达1个月,果实按开花顺序由大变小。因此,现蕾后应及时疏去晚弱的花蕾,每株保留10~15个为宜,以减少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先开的花蕾。此外,草莓植株矮小,果实易垂至地面,造成污染而易腐烂,开花后可用干草或麦草铺于植株四周,使果实不与地面接触。采果结束后可将铺草去掉。
加强授粉蜜蜂管理 棚室草莓生长期间发现花粉偏少时,应及时用蜜蜂辅助授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结实率。在棚室添加喂养蜜蜂进行授粉,开花期用1份白糖加1份水煮开溶解,加适量花粉喂养。注意草莓喷药时应将蜂箱移放棚外。冬季棚室为了提高温度,会采用双膜覆盖等多层覆盖措施,揭内膜、小拱棚膜时要揭到两边底下,不可揭一半留一半,这样会使蜜蜂飞行时误入夹缝内致死。
防治病虫 冬季低温条件下病虫害发生少,一般不需要防治,如果发病也不宜喷药,以免增加棚内湿度。必要时可用烟剂防治白粉病、灰霉病。温度稍升高时会发生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二斑叶螨、蓟马、蚜虫等病虫危害。防治灰霉病、菌核病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5%啶菌噁唑乳油750倍液,或凯泽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可用20%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最根本的措施是选用脱毒苗栽培,及时防治带毒的蚜虫,同时可用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喷雾。灭蚜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在棚室防治草莓病虫害,应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大力提倡使用硫磺熏蒸器,百菌清、腐霉利等烟剂,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阿维菌素、代森锰锌和铜制剂等高效低毒农药。在草莓开花期尽量不要喷药,以免影响授粉坐果,确保草莓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快讯, 2019 (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