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在土壤及大豆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不同样品中螺虫乙酯残留量,大豆植株和大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柱净化;土壤样品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后,进行了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浓度为0.05、0.1、0.5 mg/kg时,螺虫乙酯的回收率为80.4%~8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8.3%;在土壤、大豆植株及大豆中定量限(LOQ)均为0.02 mg/kg;螺虫乙酯在土壤和大豆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0天和1.58天。按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107.52 g a.i./hm2及其1.5倍剂量161.28 g a.i./hm2施药,于大豆蚜虫盛发初期先后施药2次,在青豆期和成熟期时,大豆中螺虫乙酯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及最大残留限量临时值(4.0 mg/kg)。本研究表明,按规定在大豆田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是安全的。
截至2019年1月11日,我国已经批准螺虫乙酯产品在番茄、甘蓝、柑橘树、观赏菊花、黄瓜、辣椒、梨树、苹果树、西瓜等9个作物上登记,但尚未批准螺虫乙酯产品在大豆作物上登记。
农药快讯, 2019 (4):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