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药快讯 > 2019年第10期>小知识
葡萄病害综合管理基础知识系列:相似却不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
作者:赵占周 更新时间:2019-06-04 点击量:2295

    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乙霉威,恐怕很多人都熟悉不过了。尽管它们如今已经辉煌不再,但1974年具有内吸和治疗作用的多菌灵的上市和应用却是人类研制与使用杀真菌剂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多菌灵也曾经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防治真菌性病害的先锋大将。


    多菌灵类杀菌剂是通过抑制细胞进行分裂时的微管组装来防治真菌性病害的。它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病害有内吸治疗效果,但对引起多种作物上的霜霉病、疫病的卵菌无效。


    苯酰菌胺,也是真菌细胞分裂时微管组装抑制剂,但它和多菌灵所不同的是,以针对卵菌为主,并且不具备内吸和系统性传导作用。


    苯酰菌胺是2001年由罗门哈斯公司发现,陶氏益农销售的一种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先正达的前身ICI在1980年开发出苯甲酰胺类的氰菌胺,尽管没有商业化生产,但证明该化合物与真菌细胞进行核分裂时的微管组装有关。后来,又发现苯甲酰胺类除草剂氨氟乐灵和氯苯胺灵也是微管组装抑制剂(但它们是针对植物的),循着这些路线,最终开发出苯酰菌胺。


    所谓微管组装抑制,是指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核分裂过程中,在细胞的两端有纺锤丝的出现,微管就是纺锤丝的结构成分,苯酰菌胺就是通过与纺锤丝中的微管蛋白结合在一起打乱核分裂的正常进行。


    真菌在什么时候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最剧烈呢,在孢子形成、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的这几个阶段,这就意味着,苯酰菌胺是在病菌游动孢子在孢子囊中形成游动孢子的时候、在寄主表面长出芽管侵向细胞的时候和已经侵入寄主细胞长出菌丝的时候。前两个阶段在寄主表面,后一个阶段则是在寄主表皮层里面,这就需要药剂有穿过植物表皮层的渗透能力。


    苯酰菌胺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因为它对植物体表面上的角质层有很好的亲和力,这也同时造就了苯酰菌胺还具备耐雨水冲刷能力。所以,尽管苯酰菌胺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不强,但却是一种优异的保护性杀真菌剂。


    尽管苯酰菌胺的杀菌作用靶标位点和多菌灵、乙霉威等相同,但它们所针对的病菌细胞属性不一样。多菌灵类所针对的是单倍体阶段,苯酰菌胺则是针对双倍体阶段的细胞。所以,一些已经对多菌灵杀菌剂产生了抗性的病原真菌,对苯酰菌胺依然敏感。因为苯酰菌胺除了针对霜霉菌、疫霉菌等卵菌以外,对黑星菌(苹果黑星病)、核盘菌(茄科菌核病、莴苣菌核病)、灰霉菌(葡萄灰霉病)、球腔菌(柑橘脂斑病)和链核盘菌(梨褐腐病、桃褐腐病)也有效。


    苯酰菌胺和其它多种杀菌剂有协同杀菌作用可以混配使用,比如代森锰锌、霜脲氰、烯酰吗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


    目前,苯酰菌胺在我国有两家企业登记了原药,英国高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在黄瓜上登记了一个制剂,75%锰锌•苯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

 

农药快讯, 2019 (10): 64.

tag: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  乙霉威  苯酰菌胺  微管组装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222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