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节腐发生需及时施药
作者:方雅琴 更新时间:2019-06-28 点击量:1285

    赤霉病是小麦上的常发性病害,根据发病部位和时期不同,可以分为苗腐、茎基腐、节腐、颈腐和穗腐,其中穗腐症状发生最普遍且危害严重。节腐在小麦上每年都有发生,但一般发病较轻,田间病株率也不高。小麦赤霉病是气候型病害,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或多雾天气容易发病,否则不容易发病。小麦抽穗期遇连续阴雨或多雾天气,病菌孢子容易随雨水或露水流到上部1~2节的节部,导致赤霉病节腐发生。

 

    据江苏省历史天气信息,4月4日沿江苏南地区小雨;6日夜里到7日上午淮北和江淮东部地区出现雷阵雨,局部地区伴有雷雨大风;8日夜里至9日白天受江淮气旋影响,全省出现明显降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12日夜间东北部有小雨;15日至16日白天全省出现雷阵雨天气过程;21日全省再次出现明显降水过程;22日夜里至23日受短波槽影响全省有明显降水,其中淮河以南地区雨量中等,局部大到暴雨;24日夜里至26日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阵雨;27日夜里受弱波动影响,全省有小雨;29日全省普遍中雨,局部大雨。4月下旬我省降水异常频繁,全省雨日普遍高达6~8天,相对湿度总体在70%以上(26~27日除外)。据历史资料统计,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当累计雨日达6.9~8.5天、平均气温16.1~16.9℃、平均相对湿度70.7%~73.2%时,易诱发中等或以上程度的赤霉病,3个关键气象因子中累计雨日的影响权重最大。因此,对于正值抽穗扬花高峰期的麦区,4月下旬多雨天气对赤霉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诱发作用。

 

    4月中下旬江苏省大面积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是赤霉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再加上此期江苏省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且雨量较大,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防治小麦赤霉病,应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扬花株率5%~10%)首次用药,品种易感病或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时,宜间隔5~7天再用药1次,以后根据天气条件和小麦生育进程酌情用药。一般小麦赤霉病菌侵入引起节腐的时间早于穗腐,防治时间宜提早至抽穗期至齐穗期。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及其混配剂,注意用足药量和水量喷细雾。

 

农药快讯, 2019 (12): 44.

tag: 小麦赤霉病节腐  抽穗扬花期  氰烯菌酯  戊唑醇  丙硫菌唑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233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