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使用多效唑防止出现负效应
作者:曹立耘 更新时间:2019-07-19 点击量:1263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具有控高防倒、增枝促蘖、防病控旺、抑上促下、控梢保果的作用。晚稻秧苗使用多效唑,具有矮化秧苗、促蘖生根、抑制杂草、防败苗促早发等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技术掌握没有到位,容易出现负效应,对晚稻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有些地方由于使用不当,出现了一些负作用,秧苗生长过慢、分蘖受阻、苗高不够等,影响插秧质量,插后僵苗不发,生育期延长,抽穗过迟和加重包颈,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等。秧田残留使后茬作物生长受阻。如何防止出现这些负面作用呢?

 

(1)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多效唑使用浓度要准确,最佳浓度为百万分之三百(即300 PPM),即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200克,加水100公斤,对秧苗和秧厢均匀喷洒。也可用300 PPM多效唑溶液浸种36小时。若浓度过高,秧苗分蘖过盛,插入大田后能成穗的分蘖不多,营养空耗严重;浓度太低,起不到抑苗壮秧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连年使用多效唑的秧田,浓度应适当降低,即每亩秧田要减少多效唑50~100克。

 

(2)掌握应变技术。在秧苗期遇到低温阴雨时,应降低用药量,推迟使用期。低温寡照生长过慢则不施,在播种期推迟时应降低使用量,一般在6月底以后播种的可不施。对秧龄要求较短的早熟组合或秧龄在25天以内的田块,也不宜施用多效唑。

 

(3)配合耕作技术。播种期较迟,秧龄较短,使用多效唑后因药效的持续作用,使得插后大田生长受阻,对返青分蘖不利。或是秧田未经翻耕,表层多效唑浓度过高而抑制后茬作物。注意减少秧田的播种量,这是多效唑促蘖增产的关键。如果秧田播种量过大,不能发挥多效唑的促蘖优势。因此,秧田播种量应比常规的播种量减少20%~30%。

 

(4)忌扯秧留苗。多效唑在土壤中移动缓慢,残留大,有效期长,因此,凡喷洒过多效唑的晚稻秧田,切忌扯秧留苗。应将秧田翻耕露田后1~2天,再行插秧,否则会导致晚稻植株变短,造成减产。

 

(5)注意品种间的特性。不同水稻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有差异,一般来说糯稻最敏感,晚粳稻居中,杂交籼稻最不敏感。对水稻种子或秧苗使用多效唑处理,应考虑不同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程度掌握不同的用药量,否则,容易使水稻秧苗受到过度抑制,带来负面作用。

 

(6)抓好补救措施。多效唑用量过大或施后遇低温使秧苗滞长的,可每亩用“九二0”1克,用白酒化开后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以解除药效。对施用过量过迟后期出现迟穗或包颈时,用等量“九二0”于始穗期进行穗部喷雾,促进正常抽穗。

 

农药快讯, 2019 (13): 65.

tag: 多效唑  生长抑制剂  促蘖增产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2437.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