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19年第17期
  文章:30篇
绿盲蝽的发生现状、危害特点及防治策略
更新时间:2019-10-08 点击量:3743

    绿盲蝽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除海南、西藏以外,其他省份均有分布。目前其发生为害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是黄河和长江流域棉花、果树等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加之其行动隐蔽、飞行能力强、抗药性强的特性,监测、防控愈加困难。

 

1  绿盲蝽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后丽盲蝽属,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杂食性害虫。绿盲蝽具有分布广泛、食性较杂、寄主较多等特点,据文献记载绿盲蝽寄主植物种类有100多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有苜蓿、棉花、葡萄、冬枣、豆类、胡萝卜、花卉、茶、苹果、梨、桃、石榴、山楂等。1年发生4~5代,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时易大量发生。

 

    卵长1.2 mm,宽0.26 mm,黄绿色,颈部较细,端部钝圆,卵盖浅黄色,前、后端高起,中央凹陷,边缘无附属物,放大了看有点像香蕉。若虫共5龄,刚孵的若虫体桔黄色,后来慢慢变成绿色,比较活泼。成虫虫体卵圆形,体长,黄绿色或浅绿色,密生有短毛。头部为三角形,复眼突出,革片端部与模片相接处略呈灰褐色。飞翔能力强,白天潜伏,主要在清晨和傍晚不易被人察觉的时候作案。

 

2  绿盲蝽发生现状

    1990年以前,绿盲蝽主要危害棉花和苜蓿;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果树上发生及危害逐年加重。其他果树如桃、李、甜樱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目前已成为北方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对果树生产影响极大。

 

    4月份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开始危害杂草和果树嫩芽、幼叶、花蕾、幼果等。第1代主要危害果树,5月底6月初第1代成虫迁飞至园外杂草、棉花、牧草、蔬菜等寄主上危害繁殖,10月上旬第5代成虫产卵越冬。绿盲蝽为害具有趋花的习性,能跟随寄主植物的开花顺序依次转移。

 

3  绿盲蝽危害作物症状

3.1  棉花

    棉花出苗后绿盲蝽即开始为害,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棉花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第1代主要危害顶芽、嫩叶。顶芽被害后生长受抑制;幼嫩组织被害后,先出现枯死小点,随后叶片展开变为不规则碎孔或破裂,俗称“破叶疯”。绿盲蝽大发生时,尤其枣棉间作田,棉花不能正常展叶和生长。第2代主要危害花蕾及幼果,花蕾受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脱落,重者其花蕾几乎全部脱落;幼果被害后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蕾铃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3.2  葡萄

    绿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葡萄未展开的芽或刚刚展开的幼叶、新梢和幼果等。幼叶受害后,最初形成针头大小的红褐色斑点,之后随叶片的生长,以小点为中心形成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孔洞。严重时叶片上聚集许多刺伤孔,致使叶片皱缩、畸形甚至呈撕裂状,生长受阻,光合作用受到极大影响,自身养分制造受到限制不能供给植株生长足够的养分,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幼果受到绿盲蝽成虫或若虫的为害,就会出现花皮幼果。随着幼果增大,果面会在伤口处形成小黑斑,严重影响果品,值得注意的是,绿盲蝽对幼果的伤害,似乎是不可恢复的,相当于“毁容”!

 

    绿盲蝽一般在早春葡萄发芽后至幼果期为害较重。其中,1代若虫取食为害葡萄嫩芽;2代若虫为害花序、幼果等;3、4代开始时由于葡萄幼嫩组织减少,不少绿盲蝽选择“外出打工”;第5代时“返程回乡”,产卵越冬。

 

    绿盲蝽越冬卵在整个越冬期间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能够抵御冬季低温。去年是暖冬,虫口基数必然偏大,未做好清园工作的发生量会更重。绿盲蝽适宜生活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中。因此,葡萄园1米以下环境条件可能更适宜其取食、为害;露天降雨过多和大棚潮湿环境有利于其繁殖;下部新梢比上部新梢更易受害。绿盲蝽的生活习性导致其不易被发现,且为害症状易混淆。如叶片症状与病毒病、药害相似;果实为害与黑痘病相似。欧美杂交种葡萄受害程度要比欧亚种轻。通常来说红地球受害较重,而巨峰受害相对偏低。

 

3.3  冬枣

    绿盲蝽是冬枣树上一种重要刺吸性害虫,冬枣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会遭到绿盲蝽的为害,导致果实品质降低及产量损失。在早春冬枣抽梢时其造成嫩芽和嫩叶组织缩成一团或呈连片的孔洞,即“破叶疯”状。花蕾期造成花蕾枯萎脱落,座果率降低。

 

    幼果期常引起果实表面凹凸不平、果实脱落等症状,后期果实被刺吸部位出现深绿色斑点,形成“青斑”或裂果,致使裂口变黑,全果腐烂。

 

    目前,绿盲蝽在中国冬枣上为害加重,已成为冬枣生产的主要致害因子之一,使枣果品质下降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则对冬枣的食用安全有严重影响,并且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环境。

 

3.4  其他作物

    绿盲蝽的寄主十分广泛,除棉花、冬枣、葡萄外,还会危害茶叶、桃、苹果、樱桃、枸杞、菊花、向日葵等多种作物。绿盲蝽多将卵产在冬枣、葡萄树上,4月中旬孵化后会先在冬枣、葡萄上危害。一般6月上旬向棉田迁移,7月中旬棉田虫数最多,8月下旬向外迁移,另换寄主。

 

    绿盲蝽性活跃,擅飞行,经常追逐开花植物,刺吸花汁。所以其他作物开花时,会不断转移寄主危害。感受到外界的危险时,也会及时飞逃,转移寄主。

 

4  绿盲蝽暴发的多重因素

4.1  农业环境因素

    早前,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广阔,绿盲蝽主要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后来由于棉铃虫大暴发及防治困难,棉花种植面积逐渐减小,各地开始大力发展果树和蔬菜,绿盲蝽也随之转移寄主,从棉花转移到果树和蔬菜上危害。

 

    后期由于抗虫棉的推广,棉花面积又逐渐扩大。虽然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棉田捕食性天敌也逐年增多,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棉田昆虫种群发生明显变化,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棉铃虫的生态位。

 

    抗虫棉前期抗虫性较好,2代棉铃虫可不用化学农药防治,这样便有利于绿盲蝽发生和繁衍。严重时,绿盲蝽对棉株顶尖危害率几乎达100%。多年的发生累积,绿盲蝽的虫源基数逐年增加。

 

4.2  气候因素

    绿盲蝽以卵在杂草、浅土、寄主残体和果树皮缝中越冬。越冬卵孵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据报道,绿盲蝽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4.6℃,卵孵化需要70%以上的相对湿度。若遇温度偏高,雨水较充足的年份,则非常有利于绿盲蝽越冬卵孵化和若虫发育。

 

    另外,绿盲蝽喜温暖、潮湿环境,一般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0%左右最适宜繁殖。因此夏季的降雨和温度状况,是绿盲蝽繁殖状况的决定性条件。

 

4.3  危害习性

    绿盲蝽有趋嫩危害习性,喜潮湿,而生产上习惯在果树采收前后施肥浇水,以延长生长期、推迟落叶时间,这样就为绿盲蝽后期发生提供了适宜的食物和环境,10月份棉花收获拔柴,最后一代绿盲蝽便向枣园等果树转移。翌年4月,绿盲蝽越冬卵孵化为若虫,此时棉花尚未出苗,而果树正值发芽、开花期,因此绿盲蝽首先聚集在果树和杂草等寄主上危害,而且逐年加重。

 

    一般情况下,栽培葡萄的果农多侧重于病害防治,发芽前喷药以石硫合剂为主,开花前后基本不喷洒杀虫剂,使绿盲蝽在葡萄上大发生。其他果树如苹果、梨、桃由于在生长前期喷药防治蚜虫、梨木虱、卷叶虫等,可兼治部分绿盲蝽,所以发生程度相对较轻。

 

4.4  其他因素

    绿盲蝽虫体较小,成虫和若虫体色均为绿色,与植物叶片颜色基本相同,且具有白天静伏于叶片背面和杂草间、移动分散式危害、卵产在植物组织体内等习性,因此一般不容易被发现,许多果农在果树被害后尚不知道是绿盲蝽所为,错认为是病害或缺素症,从而贻误了最佳防治时期。

 

    绿盲蝽可在果树和地面及果园周围杂草、作物之间转移,单一在果树上用药很难控制其危害。加之许多有机磷杀虫剂被禁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单一长期使用,必然引起绿盲蝽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

 

5  绿盲蝽防治策略

5.1  农业物理防治

    葡萄埋土防寒前清理果园内外的杂草、枯枝,深埋或集中烧毁,消灭在杂草和枯枝上越冬的虫卵。

 

    葡萄出土上架至萌芽前,刮枝干老翘皮,并集中烧毁,消灭在枝干皮缝中越冬的害虫。葡萄生长季可以在果园悬挂黄板或杀虫灯诱杀绿盲蝽。

 

5.2  生物防治

    绿盲蝽的自然天敌种类多,主要有卵寄生蜂、花蝽、草蛉、姬猎蝽、蜘蛛等,在进行化学防治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尽量选用对天敌生物毒性小的杀虫剂。

 

5.3  化学防治

    绿盲蝽一般在早春葡萄发芽后至开花前为害较重,且此时造成的伤害对树体影响较大,因此抓住早春的防治关键期,是降低绿盲蝽为害的重要措施。

 

    发芽前可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包括地面杂草都要喷到,消灭越冬虫卵。发芽至新梢展叶期,选择联苯菊酯、功夫菊酯等,也可用其复配产品喷施,间隔7~10天再喷1次,危害严重的果园连喷3次,可有效降低绿盲蝽的数量。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及应用,化学农药、天敌产品、性诱剂、诱集植物等都是有效防控绿盲蝽的手段。化学农药虽然防效良好,但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危害也不可忽视,且单一使用化学农药,绿盲蝽的抗药性也在逐年增强,这就使得性诱剂应用越加广泛近年来,中捷四方绿盲蝽性诱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且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表现也愈来愈稳定。

 

(1)性诱剂监测应用

    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2018年,应用绿盲蝽性诱剂+诱捕器8,000余套,累计监测果树及棉花共计3万余亩。2019年,应用绿盲蝽性诱剂+诱捕器12,000余套,累计监测果树及棉花共计5万余亩。

 

(2)性诱剂防治应用

    性诱剂防治应用目前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2018年,仅山东省应用绿盲蝽性诱剂+诱捕器6,000余套,累计防治果树及棉花共计2,000余亩。平均防效在60%~80%,平均减少50%左右的化学药剂施用,直接、间接节省防治成本2/5。

 

    2019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应用绿盲蝽性诱剂+诱捕器18,000余套,累计防治果树及棉花共计6,000余亩。

 

(3)建立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北京中捷四方在山西临猗进行了枣园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组建“冬剪残桩、寄生蜂释放、性诱剂诱捕、生物制剂喷施”为主要措施的枣园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据罗淑萍等(植物保护, 2018, 44(1): 94-198)研究结果表明,冬枣幼果和果实受害率在绿色防控园分别为14.4%和4.2%,与农户常规防治园的差异不显著;每公顷枣园总计诱集到30,749头绿盲蝽成虫,平均每个诱捕器能诱捕到绿盲蝽成虫(683.3±23.1)头。6~8月绿色防控园绿盲蝽的数量(5.05±0.86)头/百枝,显著低于农户常规防治园(12.71±2.22)头/百枝。

 

(4)性诱剂更加具有防治优势

    中捷四方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利产品:(绿盲蝽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ZL 201010271062.8)绿盲蝽性引诱剂成功鉴定出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和比例,研发了高效性引诱剂,并将该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

 

    绿盲蝽成虫、若虫均产生危害,相异于其他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仅有幼虫危害,绿盲蝽成虫的危害致使其危害更加严重。绿盲蝽性引诱剂直接诱捕雄成虫,降低成虫部分的危害;同时降低交配率,间接降低下一代若虫危害,对防控效果有显著提升。

 

    通过绿盲蝽性引诱剂的高效、准确监测,可指导及时防治,避免盲目用药,减少农药的过量使用,并对防控效果及时跟踪,是传统绿盲蝽防控的强力互补手段。

 

    与化学农药相比,它还具有专一性强、无毒、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等优点,符合“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

 

(5)奖项支持

    2015年绿盲蝽诱芯被列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5-2017年全国重点推广产品;

 

    2015年12月,绿盲蝽诱芯获得2015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定,证书编号XCP2015SY0156;

 

    “绿盲蝽性引诱剂的生产与推广”项目在病虫害防治领域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收录在成果库中,成果库号为16040217;

 

    “绿盲蝽性引诱剂的生产与推广”项目于2016年6月获评北京市科协金桥工程种子资金B类项目(NO.ZZ16015)。      (来源:中捷四方)

 

农药快讯, 2019 (17): 47-50.

tag: 绿盲蝽  发生因素  危害  防治  性引诱剂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260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