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和《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有关要求,为指导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特色小宗作物的临时用药,确保膳食风险可控,同时,降低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成本,调动农药企业的登记积极性,加快解决我国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无标可依”难题,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在组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和残留验证试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该技术指南共包含526条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从农药品种名称、剂型、适用作物、每次最高用剂量、最多使用次数、施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规定。其中涉及作物100多种,农药品种数共63个,农药剂型主要为水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
杀虫剂中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项数较多的品种有氯虫苯甲酰胺(35)、噻虫嗪(26)、阿维菌素(25)、吡虫啉(24)、啶虫脒(24)、吡虫啉(24)、螺虫乙酯(2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等,涉及作物有大蒜、豌豆、洋葱、金银花等;杀菌剂中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项数较多的有吡唑醚菌酯(41)、苯醚甲环唑(20);涉及作物有冬瓜、高粱、甜瓜、杨梅等。 (整理自: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
农药快讯, 2020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