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农药市场上,乙氧氟草醚和乙羧氟草醚是两种不同的除草剂,农民朋友在使用时容易误认为一种农药,其实,这是错误的。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将它们区别开来。
1 乙氧氟草醚与乙羧氟草醚的区别
乙氧氟草醚又名氟硝草醚、果尔、割草醚,为二苯醚类触杀型除草剂。在有光的情况下,具有发挥杀草作用,杀草谱广。药物主要通过胚芽鞘、中胚轴进入植物体内,经根部吸收较少,并有极微量通过根部向上运输进入叶部,因此,在杂草出芽前和芽后早期施用效果最好。对多种以种子繁殖的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能防除阔叶杂草、莎草及稗草,对多年生杂草只有抑制作用。该药适用于多种农作物田,用于土壤封闭处理,防除一年生杂草。生产上已用于棉花、花生、夏大豆、姜、蒜、甘蔗、移栽水稻田和林木苗圃地,使用时用量少,活性高,因此在使用时,用量要准,喷雾要均匀。该药在水稻和大豆上使用易产生药害。它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0 d左右。在水稻插秧田使用,药土法施用比喷雾安全,施用时田块要平,在露水干后施药,且田面须保持一定的水层,但田水不能淹没水稻心叶,秧苗要健壮,苗高在20 cm以上,秧龄在30 d以上,施药时气温要达到20~30℃。气温低于20℃、土温低于15℃或秧苗过小、秧苗嫩弱或遭受伤害而未恢复时施药,容易造成药害。
而只有一字之差的乙羧氟草醚(也是为二苯醚类除草剂),与除草剂乙氧氟草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乙羧氟草醚又名克草特,除草时主要表现为触杀活性,药物被作物吸收后,生成一种对植物细胞具有毒性的四吡咯,积聚而产生除草作用。一般用于旱地作物的藜科、蓼科、苋科、马齿苋、鸭跖草、大蓟等多种阔叶杂草的防除。一般多用于小麦田的化学除草,用于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茎叶处理剂。低温期施用遇到霜冻后,小麦容易出现叶片发黄现象,但一般可以恢复。在购买农药除草时一定不要把它们二者混为一谈,而是必须根据土壤类型和田间草相,合理选择对路的除草剂。
2 乙氧氟草醚使用技术
乙氧氟草醚与二甲戊灵混用可扩大杀草谱。在稻田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杂草3类杂草混生的的田块,可以使用乙氧氟草醚、噁草酮或一些复配剂如旱草灵(乙草胺与乙氧氟草醚的复配剂)等药剂。覆膜移栽的田块,一般应在喷药后2~3 d再覆膜,以防止发生药害。在生产上乙氧氟草醚与二甲戊灵混用,相对两个单剂来说,会表现出一定的加成作用,即扩大了除草的范围。乙氧氟草醚可同时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尤其是对二甲戊灵防除效果较低的荠菜、播娘蒿、婆婆纳有高防效,但对繁缕、牛繁缕、卷耳等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对禾本科杂草的杀草谱也不及二甲戊灵。因此,将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混合使用,可以扩大杀草谱,混合后起到一次用药,防除多种杂草的作用。在旱地使用时如果将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混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因两种除草剂混合后,有加成的作用,如果用于辣椒田块的杂草防除,混用时要注意应降低各自的药量,特别是覆膜栽培的地块,由于膜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药效发挥,因此,很有可能因药量不准,而对作物(特别是幼苗)造成药害,最好进行小面积试用,以防造成不测,引发大面积药害。
3 乙氧氟草醚施用注意事项
在水稻上使用尤其要注意苗期的安全。乙氧氟草醚在水稻上使用,多用于移栽田,而且施用不当容易产生药害,在水田施药,药物施入水层后24 h内沉降在土表,并很快吸附于0~3 cm表土层中,不易垂直向下移动,3周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0 d左右。特别强调的是:注意要求苗高在20 cm以上,秧龄在30 d以上的壮苗田施用,注意气温和土温条件,若日气温低于20℃,土温低于15℃,或秧苗处在过小、嫩弱的状态且在大风大雨等造成秧苗伤害的情况下,施用乙氧氟草醚很易对秧苗带来药害。施药时注意严格控制乙氧氟草醚的用药量,保持田间浅水层,特别需要注意灌水不能淹没秧心。施药后遇到暴雨田间水层过深时,应立即排水保持浅水层,以免秧苗受药害,所以在暴雨来临前不要用药。在秧苗4叶期,如果喷药量超过推荐施药量,加上苗龄较小,又是采用喷雾法施药的,喷药不均匀,也易对秧苗造成药害,药害后的水稻叶片上会出现触杀型药害斑,受害较轻的植株叶片发黄,受害严重的植株会枯死,受害轻的植株一般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恢复,最终对产量影响不大。对受乙氧氟草醚药害的水稻,可以通过喷施腐植酸、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恢复生长。
农药快讯, 2020 (14):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