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0年第18期
  文章:51篇
收获从这里开始,希望从这里出发——江苏规模种植大户培训与信息交流会隆重举行,布谷鸟联盟助力大户朋友满载而归(下篇)
作者:《现代农药》《农药快讯》编辑部 黄华强 黄文祥 更新时间:2020-10-14 点击量:2075

 

  承接着前一天的会议内容(详见17期),联盟继续向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传递全省夏熟生产技术成果以及产业技术体系的秋播工作方案,同时关注与帮助种植大户提供全程技术解决方案,特别是高产高效种植、品种品质、绿色防控、产销对接、优质优价等服务需求。

 

  会议伊始,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管永祥站长致辞。2020年江苏省小麦、油菜平均亩产均超历史,小麦高产典型亩产达800 kg左右创历史新高,油菜机种机收700亩高产方平均亩产253 kg,产量在国内冬油菜主产区领先。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粮食大省,在稳定全国粮食供应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广大规模种植大户的稳定供给则是这一切的基石;新形势下,广大种植户要转变为技术不断增强、思路及时更新、会种田、懂经营的新型农民。此次培训与信息交流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希望与会者学习到最新技术技能,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广大农户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布谷鸟联盟将科研、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产业体系健康发展的成熟平台,广大经营者、生产者和科研人员在平台内应广泛交流、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共同努力。

 

 

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管永祥

 

  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表示,扬州大学农学院以多个平台持续推动粮食增产,为促进地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

 

江苏农垦亩产800 kg小麦超高产栽培实践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规模化经营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为100万亩,另有外拓基地22万亩,覆盖苏北全部地级市。2020年农垦农发公司小麦单产再创新高,平均单产571.5 kg,新洋分公司5万亩小麦平均单产622 kg,两块高产攻关田更是达到807.8 kg。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葛猛经理分析指出,2020年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粒重增加,通常情况下小麦产量从400 kg增加到500 kg以上的主要途径是增穗,而实现高产超高产则要增粒增重。葛经理分析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如下:① 争早播、拿早苗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江苏省小麦在11月10日前及时播种是保证高产的前提条件;② 提高播种质量是实现高产稳产的保障,小麦高产“七分种,三分管”,小麦播种应以精播为目标,不断改进耕、整、播机械;③ 争取足苗足穗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足穗”指的获得预期产量的最低穗数,实现“足穗”的关键是足苗匀苗;④ 技术创新应用是高产稳产的支撑,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争早技术措施的落实、科学防倒技术的应用、赤霉病防控技术的有效实施、杂草封闭化除的推广应用都是关键的技术支撑;⑤ 精细管理、平衡增产是高产稳产的保证。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生产技术环节,不可控因素很多,只有把每一项关键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确保目标产量的实现。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葛猛

 

  最后,葛经理总结道,小麦高产需要基于优质土壤的选择、配套栽培技术的实施和有效植保技术的保障。其中优质土壤的获得可通过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土壤深松技术、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和增施有机肥料实现;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质高产品种、确定适宜播种期、合理群体动态、精确定量播种、合理肥料运筹和抗逆栽培技术6个方面;植保技术保障中要将科学选药和科学施药相结合,及时进行杂草的封闭化除和苗后化除,针对江苏省多发的白粉病和赤霉病要坚持统防统治施药原则,蚜虫、粘虫、麦圆蜘蛛亩用48%乐斯本30 mL具有不错的效果。

 

景观油菜设计与综合开发利用实践

  随着休闲农业迅猛发展和油菜全产业链价值发掘,油菜已不仅是单纯的油料作物,还是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具有观光功能的特色经济作物。油菜景观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村美化和农民致富的高效新兴产业,也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内容。江苏省现有兴化千垛、高淳慢城、浦口永宁等12个菜花观光景点,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高建芹结合已有产业现状,对油菜景观设计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契合文化内涵、弘扬主流社会旋律、灵活运用卡通动漫角色、通过视觉对比、强化生态融合等全新设计理念。

 

 

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高建芹

 

  除景观设计以外,油菜的综合利用是另一重要方面,高建芹研究员提出基于油菜的菜、花、蜜、油、肥、饲用功能充分利用,建立景区油菜综合利用体验区,强化油菜休闲创意产品开发,增强景区的互动性和科普性,为江苏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技术与新路径。

 

江苏小麦品质趋势发布

  为明确江苏省优质小麦生产区域、筛选优质品种、促进小麦生产原料定向采购、促进江苏省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周琴教授的研究团队已经连续4年采集江苏省小麦样品进行检测,并以籽粒质量、面粉质量、面团特性为基础对小麦品质进行综合评估。周教授分享了上述抽样结果,2020年江苏省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81%,平均面筋含量为29.88%,平均容重为802 g/L,均略高于2019年抽样统计数据。基于已有标准对比,2020年有4%的小麦品种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达到强筋小麦标准,19%达到中强筋标准。在江苏省各地区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样品出现在泰州市海陵区为18.24%,其次为海门、句容,蛋白质含量最低值的样品出现在通州,再次为惠山、宿城、靖江;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趋势类似。从不同亚区来看,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出现在河北区为17.98%,其次为沿海北部区,丰沛铜沙土区;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在沿江农区的江北区为12.06%,其次为睢宿铜邳沙土区、运北平田区。面筋含量最高出现在河北区为38.02%,其次为沿海北部区,丰沛铜沙土区;面筋含量最低值出现在沿江农区的江北区为25.52%,其次为睢宿铜邳沙土区、运北平田区。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周琴

 

  江苏省种植的主要大品种中,宁麦13蛋白质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太湖麦区<沿江麦区<沿海麦区<宁镇扬丘陵麦区<里下河麦区;面筋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太湖麦区<沿江麦区<沿海麦区<宁镇扬丘陵麦区<里下河麦区;镇麦12蛋白质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沿海麦区<太湖麦区<里下河麦区<沿江麦区<宁镇扬丘陵麦区<淮北麦区,面筋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沿海麦区<里下河麦区<太湖麦区<沿江麦区<宁镇扬丘陵麦区<淮北麦区。根据2020年连云港基地的试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播期推迟和氮肥加施有助于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除此之外,周琴教授还提出了提升江苏省小麦品质的建议:① 选择适宜品种生长的生态区;② 选用优质良种;③ 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④ 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全程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使江苏省小麦生产符合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增效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小麦生产技术更是重中之重。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教师郭文善向到场大户就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及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认为目前江苏省小麦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水稻腾茬晚,小麦难以适期播种;秋播时常遭遇连阴雨,土壤土质黏重、耕种困难,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矛盾突出;施肥不够合理,肥料运筹仍需优化;灾害频发,抗逆应变能力仍需提升。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郭文善

 

  针对以上问题,郭教授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① 精种。根据生态生产条件及市场需求确定适宜品种,根据生态生产条件、品种专用类型等,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根据播种期、品种特性等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根据土壤墒情选配适宜的耕播作业程序与机械。② 调肥。基肥(苗肥),提倡施用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壮蘖肥(平衡肥),前期基(苗)肥已足量均匀施用的,不需再施用,一般占总施N量10%~15%;拔节肥,一般可施用尿素5~10 kg/亩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15 kg/亩(尿素8~12 kg/亩);孕穗肥,强、中筋小麦可适量施用,但弱筋小麦不宜施用。③ 抗逆。综合防治麦田病虫草害,对病虫防治要及时用药、用对药剂、足量用药;防湿抗旱,淮北麦区应注意根据土壤墒情,主动及时灌溉;防御冻害。④ 防倒伏。选用耐肥、矮秆、抗倒的高产品种达到控叶控蘖蹲节的目的。

 

  除此之外,郭教授还强调了小麦高产途径:① 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② 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穗粒数;③ 以防止小麦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

 

小麦育种思路与品种推广应用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马鸿翔从小麦育种历史、审定品种性状变化、主栽品种性状特征以及品种利用前景4个方面对小麦育种和品种利用问题进行了讲解。品种审定制度建立以来,江苏省育成通过审定小麦品种205个,分淮南和淮北两生态区种植,78个省审淮南品种以杂交育种为主要手段,共涉及亲本202个,使用4次以上的亲本有5个,分别为阿夫、扬麦5号、扬麦158、宁麦9号与苏麦6号。从审定品种的性状变化看,产量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赤霉病抗性也稳步提高,近年来小麦籽粒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看,丰产稳产一直是生产上的优先选项。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马鸿翔

 

  目前江苏省品种利用有以下特点:① 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② 新品种更换速度加快,各具特色的品种不断推出;③ 新品种试验示范,各地种子安全性鉴定对品种选用起到借鉴作用;④ 以淮河为界分冬春性品种得到完善;⑤ 优质麦,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受到重视,但品质稳定性有待加强;⑥ 赤霉病、穗发芽、倒春寒抗性的稳定性仍有待提高。未来在品种利用上,应坚持高产稳产并重、高产优质兼顾的原则。

 

小麦病害发生危害趋势及绿色防控技术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研究员杨荣明首先总结了江苏省近10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虫害较轻,主要病害有升有降,赤霉病呈震荡下行,纹枯病稳中略降,白粉病持续加重趋势;叶锈与条锈病、茎基腐病、腥黑穗病等次要病害程度加重;个别病害,如根腐病、颖枯病、梭条花叶病、全蚀病等局部偶发。其中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具有见病早、品种区域间发生差异大、重发区域明显;叶锈病与条锈病常混发,且发生早、范围广、程度重,从11年至今发病程度快速增加,很可能成为江苏省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腥黑穗病在2020年是继2009年、2016年后发生范围最广、程度最重年份;茎基腐病近几年在苏南、沿江、里下河、沿海等地零星发生,发生范围逐步扩大;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近年在黄淮麦区发生普遍。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研究员杨荣明

 

  暖冬、秸秆还田、春季气候偏暖偏湿、多抗品种少、迟播及群体偏大、人为因素被认为是造成小麦病虫害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预计今后小麦病害仍呈多发、重发态势,尤其是赤霉病流行风险仍较高;白粉病、锈病呈加重趋势;腥黑穗病、茎基腐病间隙发生。面对种种问题,及时开展绿色防控是解决之道。针对白粉病和锈病,可在发病初期使用嘧菌酯类药物进行防治;茎基腐病可通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进行种子包衣和叶面喷雾进行防治;腥黑穗病和颖枯病可通过清除病残体、选用无菌种子和种子包衣进行处理;根腐病推荐用咯菌腈、福美双·三唑醇、异菌脲作种子处理。杨站长指出,强化前期种子处理、推进产中健康栽培、优化化学防控策略、突出穗期科学用药是开展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

 

水稻秸秆还田与稻茬小麦高效种植技术

  稻茬是江苏麦作的主要茬口类型,淮北地区在70%左右,苏中、苏南地区80%以上是稻茬麦。研究表明江苏小麦生产水平的高、低两极均出自稻茬麦地区,江苏省小麦生产的难点与增产潜力亦在稻茬麦。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杨四军表示,目前江苏省稻茬麦生产普遍面临3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① 稻麦两熟的季节矛盾造成岔口衔接比较困难,该问题在淮北地区尤为突出;②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既要解决“还下去”的难题,又要消减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实现“用的好”的目标;③ 稻麦播种本就比较困难,秸秆全量还田无异雪上加霜,首先要解决如何“种下”的问题,同时要破解全苗、壮苗及安全越冬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杨四军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研究团队针对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均衡高产的季节矛盾与破解路径给出了解决意见:① 优化稻麦品种布局,选用适度早熟稻、麦良种;稻麦两季作物成熟期缩短7~10 d;② 创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方式,小麦高茬收割,前置粉碎;节省时间5~10 d;③ 水稻硬地硬盘长秧龄育秧、毯苗机插或机械有序抛秧;水稻成熟提前3~5 d;④ 稻、麦湿粮就仓通风干燥、保鲜收储一体化技术,提前收割5~10 d;⑤ 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板茬宽幅施肥播种技术,小麦播期提早7~10 d。通过以上5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可形成32~50 d的窗口期,有助于破解稻麦两熟的季节矛盾,实现稻麦均衡高产。

 

  综合10余年试验研究结果,技术团队已经形成如下基本概念:① 稻茬是江苏麦作的主体茬口类型,稻茬麦生产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水稻收割、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阶段,水稻收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秸秆还田方式与还田质量,而秸秆还田质量则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和田间出苗状况;② 水稻收割方式首推半喂入低留茬收割、秸秆同步切碎,其次是全喂入高留茬收割、前置式秸秆粉碎,淘汰全喂入低留茬收割方式和秸秆二次粉碎作业,通过优化水稻收割方式,改善秸秆还田机械作业条件;③ 秸秆还田方式首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秸秆切碎、犁耕+旋耙还田方式,其次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高留茬收割、前置式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具备碎草匀铺和板茬宽幅施肥播种机械的种田大户,可稳妥示范秸秆覆盖还田技术;④ 稻茬麦播种方式因客观条件而异。犁耕还田、精细整地条件下提倡半精量机条播;半喂入低留茬收割、秸秆切碎覆盖还田和全喂入高留茬收割、前置式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条件下,可大力推广应用稻茬麦板茬宽幅施肥播种技术;⑤ 无论何种土壤类型地区和采用何种秸秆还田方式,播后适墒镇压都是稻茬麦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

 

当前粮油市场行情及价格走势分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粮食展望》报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仍将面临不确定性,但农业食品产业面对疫情危机的韧性可能要高于其他产业。报告预测,今年全球谷物供需情况良好,2020年度的谷物产量将比上一年度的记录高出2.6%。在本季度剩下的时间里,世界谷物产量预计为27.8亿t(包括碾磨后的大米),比2019年增加了近7 000万t。2020—2021年度所有主要谷类产品的贸易量均将上升,全球谷物贸易总量预计将达4.33亿t,较上年度上升2.2%,创下历史新高。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0年夏粮产量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夏粮产量14 281万t,比2019年增加120.8万t,增加0.9%;其中小麦产量13 168万t,且质量为近10年来最好,比2019年增加75.6万t,增长0.6%。《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年)》指出,未来10年国内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快,优质专用稻米和小麦口粮消费较快增长;加工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农产品价格预计总体趋涨走势:稻米、小麦价格预计小幅波动,存在国际价格传导风险,玉米供需关系偏紧预计价格总体走强,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际因素预计更加突出。

 

  基于以上背景,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张春良经理将我国5种主要作物的未来形势总结如下:① 水稻面积先减后增,产量增速放缓;② 小麦产量小幅增长,进口继续增加;③ 油料生产保持稳中有增,食用油籽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保持高位;④ 玉米生产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前稳后增;⑤大豆消费继续稳定增长,进口为主格局不变。

 

 

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总经理张春良

 

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秋播工作方案要点

  江苏省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王龙俊研究员对江苏现代农业(小麦)技术体系的形成背景、体系现状以及秋播工作方案进行了介绍。“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政府在政策层面对于粮食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加强。小麦产业链长,经济总量高,在我国和江苏省粮食连续17年(2004—2020年)丰收的业绩中贡献突出,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年复合增长率居粮食作物首位,远高于稻谷、玉米,也高于粮食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但小麦商品粮的品质与市场需求、产销对接仍有较大差距,需要体系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发攻关、科普应用和产业开发。

 

 

江苏省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王龙俊研究员

 

  江苏省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现有1个集成创新中心、9个创新团队和37个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各团队通过明确分工,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机制,目前,各团队已确定的试验示范(调研)内容主要包含:① 小麦抗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新品系展示;② 淮南片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展示评比试验;③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筛选与示范展示;④ 小麦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的验证完善与示范;⑤ 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缓释肥料减施增效技术研究;⑥ 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肥可持续影响研究;⑦ 小麦白粉病、锈病高效药剂大区筛选示范;⑧麦田杂草封杀结合防除技术示范;⑨ 小麦病虫全程防控技术示范;⑩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提升麦田土壤质量试验;⑪ 秸秆全量还田碳氮互作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⑫ 沿海盐障碍中低产麦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示范;⑬ 不同药剂处理种子对小麦苗情素质和病害的影响;⑭ 维大利(VDAL)对小麦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⑮ 小麦生长监测诊断模型的本地化研究;⑯ 小麦精确管理技术示范与评价;⑰ 小麦产量品质预测技术的示范;⑱ 规模经营与粮食产后损失研究”项目调研。各岗位专家团队会后将进一步补充完善秋播工作方案,供各基地选择和对接。

 

  王龙俊研究员还介绍了体系集成创新中心的年度工作安排,将会同37个基地进行小麦苗情定点定期调查汇总与分析,并与传统的农技推广条线苗情调度以及卫星遥感监测分析等现代手段相比较,更好地服务于小麦生产宏观判断与决策,更好地服务于大面积生产的技术指导;继续发布江苏省小麦年度质量报告,并强化品种品质地图和6大麦区39个亚区小麦(产量)品质关联分布地图,以促进江苏省小麦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生产及产销对接、优质优价等目标的实现,让小麦生产基地的商品粮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更大价值,让小麦流通、加工企业真正了解并采购到所需的优质小麦,逐步解决小麦产业产销脱节的老大难问题。

 

  最后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陶涛秘书长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为以下几点:① 会议起点高,报告精彩,会议邀请了农业种植领域顶级专家,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植保防治、优粮品质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对规模种植大户进行培训,帮助规模种植大户了解市场行业政策,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② 培训模式机制更加多元,本次会议除开放一定县区大户名额、网络报名外,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当地规模种植户,走出去接受专家培训,联盟做为农业主管理部门为农服务的工具和平台做好对接服务工作;③ 参会单位产业链全,本次会议除农业专家、小麦产业体系专家和规模种植大户外,有农资企业、农服公司、粮食加工销售企业、供应链金融企业等,吸引了规模种植全产业链多个领域企业参与;④ 农资集采实惠多多,稻麦规模种植产业的特点是上游农资企业和下游粮食销售企业是共通的,而达到规模可以降低上游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下游可以增加粮食收益;⑤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本次会议包含专家培训、行业报告、会员活动、农资集采、平台起航、高产颁奖、产品展示、专家答疑、丰优授牌、高产征集等多个丰富内容,各参会者不虚此行。

 

 

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陶涛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王龙俊研究员和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郭文善主持。

 

  致此,本次江苏规模种植大户培训与信息交流会圆满结束,布谷鸟联盟也将继续坚持“你为丰收努力,我们努力为你”的愿景,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果实分享给每一个种植大户。

 

农药快讯, 2020 (18): 17-21.

tag: 江苏省、规模种植、信息交流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378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