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0年第19期
  文章:50篇
首登的新农药到底“新”在哪?
作者:《现代农药》《农药快讯》编辑部 陈逸雨 更新时间:2020-10-27 点击量:3455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第7批拟批准的产品为第九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六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的申请登记的6个新农药产品,包括5个杀虫剂及1个杀菌剂,在我国均为首次登记。其中拜耳股份公司的四唑虫酰胺悬浮剂用于防治甘蓝甜菜夜蛾;巴斯夫欧洲公司的溴虫氟苯双酰胺用于防治甘蓝、白菜上的黄条跳甲和小菜蛾。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苹果蠹蛾性信息素挥散芯用于防治苹果蠹蛾;解淀粉芽孢杆菌AT-332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

 

  笔者将介绍上述4种有效成分,浅析首登的新农药到底“新”在哪。

 

四唑虫酰胺

  四唑虫酰胺国际通用名称:tetraniliprole;化学名称: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羰基]苯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CAS号:1229654-66-3;分子式:C22H16ClF3N10O2;结构式如图1。

 

图1  四唑虫酰胺结构式

 

  四唑虫酰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邻二酰胺类杀虫剂(开发代号:BCS-CL73507),为鱼尼丁受体作用剂,是IRAC第28组中的新加盟成员,在低剂量下对鳞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斜纹夜蛾。相关研究表明,其防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且水稻叶片未出现任何药害症状,对水稻生长安全。25~40 g a.i./hm2处理药后7~21 d的保苗效果为80.56%~92.78%,药后21 d的杀虫效果为86.15%~93.74%。

 

  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发现是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在鳞翅目昆虫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使用,防效优于目前绝大多数杀虫剂,其代表药剂就有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随着这两种药剂及其混剂的广泛应用,靶标害虫抗药性的问题日渐显现。四唑虫酰胺广谱、高效,已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取得登记,可用于叶面处理、土壤处理、种子处理,主要用于玉米、果树、蔬菜、水稻、马铃薯等,对环境安全。此次在国内首登,预计将大有可为。

 

溴虫氟苯双酰胺

  溴虫氟苯双酰胺开发代号:MCI-8007;CAS登录号:1207727-04-5;分子式:C25H14BrF11N2O2;分子量:663.3;结构式见图2。

 

图2 溴虫氟苯双酰胺结构式

 

  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是由三井化学发现、三井化学和巴斯夫共同开发的间二酰胺类杀虫剂,是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别构调节剂。IRAC将其归为Group 30,它是目前该组中的唯一成员,因此,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溴虫氟苯双酰胺属于间苯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结构化合物,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与现有双酰胺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不同,其在昆虫体内可代谢为脱甲基溴虫氟苯双酰胺,是一种非竞争性抗狄氏剂(RDL)的GABA受体拮抗剂。溴虫氟苯双酰胺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可应用于杀虫剂抗性治理,防治对现有杀虫剂具有抗性的害虫,可用于防治蔬菜、大豆、棉花、水稻等作物上的嚼咀式口器害虫包括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等),且能够有效防治对其他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尤其是对氟虫腈产生抗性的害虫;用于种子处理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于公共卫生领域防治白蚁、蟑螂和苍蝇等。2019年,美国环保署登记溴虫氟苯双酰胺,该成分的产品目前主要有5%可湿性粉剂,巴斯夫公司在美国申请的制剂有10%、30%悬浮剂,34.93%种子处理剂以及多种杀蚁、杀白蚁、杀蝇、杀蜚蠊饵剂。

 

  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的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甘蓝甜菜夜蛾、甘蓝黄条跳甲、番茄棉铃虫、西瓜蓟马、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陈敏等人连续2年对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指出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可作为防治甘蓝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高效理想药剂,且处理后均未发现甘蓝植株出现萎蔫、变色、畸形等药害症状。

 

  2018年始,巴斯夫向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提交了溴虫氟苯双酰胺的登记资料。溴虫氟苯双酰胺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上亿美元的大型农药品种。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Lep idoptera)卷叶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 utinae),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是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的入侵害虫,蛀果率一般达50%,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其防治难度较大,单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加大,极不利于无公害果品的生产。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迷向防治原理为利用迷向散发器释放高浓度的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干扰苹果蠹蛾雄虫寻找雌虫,导致雌、雄虫正常交尾比率降低,有效卵量下降,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苹果蠹蛾具有操作简便、无残留、无抗性、对天敌安全的特点,且防治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1971年Roelofs等根据气相色谱(GC)和昆虫触角电位测定(EAG)确定了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并通过实验证明该物质对苹果蠹蛾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且可以引发苹果蠹蛾雄虫求偶行为。在其主要成分十二碳二烯醇被开发成性诱剂,在苹果蠹蛾监测过程中广泛应用过程中发现,如果向人工性信息素中添加植物挥发物可以提高性信息素对苹果蠹蛾的引诱力。1961年Murray在苹果的蜡质层中发现了一种植物挥发物质——苹果蠹蛾产卵兴奋剂和幼虫引诱剂。此外,将存在于苹果蠹蛾性腺中,同时也是苹果的挥发物之一——十二烷醇以远高于性腺中浓度的比例与十二碳二烯醇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合物,在风洞实验中,这种混合物表现出的对雄虫的吸引力比十二碳二烯醇更强。这说明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梨酯是Light等从成熟洋梨香气中发现的一种化合物。传统的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监测方法只能对雄性成虫进行吸引和监测,而将梨酯与性信息素结合后可以开发出针对苹果蠹蛾雌性和雄性两者的引诱剂。此外,梨酯可以诱导苹果蠹蛾1龄幼虫在孵化后对果实进行定位进而蛀食。因此,可以利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开发高效监测技术方法。

 

  1977年法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在田间试验中使用了十二碳二烯醇浸泡过的橡胶管对苹果蠹蛾进行诱集,聚乙烯塑料诱芯也成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应用范围最广的诱剂载体。此外,还有另外几种诱剂载体也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监测效果,如1976年诞生的仿雌诱芯、可喷雾的微胶囊、使用无人机在苹果蠹蛾飞行的夜间有规律地雾化释放信息素等。

 

  1979年,我国引入苹果蠹蛾性引诱剂,并在新疆首次使用,用于苹果蠹蛾种群密度动态变化、发生时间和发生量的监测,从而进行预测预报,特别是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更能发挥作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人畜无害以及不伤害天敌的特点,在不断提升监测灵敏度的同时,筛选合适的信息素载体以期获得更长的时效期,以建立苹果蠹蛾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解淀粉芽孢杆菌AT-332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分泌抗菌物质,产生拮抗作用,营养与空间的竞争,诱导寄主产生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等。

 

  解淀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物质,并且作为根围细菌促进植物生长,在生物防治应用中对植物病原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的抑制起到主要作用。与病原菌直接作用,产生抗菌素等次级代谢产物,迅速地抢占果蔬伤口的营养空间,消耗掉伤口营养,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

 

  解淀粉芽孢杆菌还可以诱导植物体内自发产生的防御机能,并产生赤霉素、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性,间接地减少病害发生。

 

  解淀粉芽孢杆菌广谱高效,对番茄叶霉病菌、早疫病菌、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炭疽病菌,甜瓜枯萎病菌,辣椒晚疫病菌,小麦、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大豆根腐病菌等土传病害具有显著防效。解淀粉芽孢杆菌还可改善作物根际微生态,降解土壤及果实中的残留农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作物产量,易贮藏运输。提高并延长肥效、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应用前景广阔。

 

农药快讯, 2020 (19): 43-45.

tag: 首登农药、四唑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解淀粉芽孢杆菌AT-332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385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