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每年可养活约6 000万消费者。稻瘟病菌(Pyricuria oryzae,Syn:Magnaporthe oryzae)是引起稻瘟病的真菌,在全球水稻产区普遍存在。除水稻外,稻瘟菌还能侵染小麦、大麦、谷子、高粱、黑麦和其他栽培和非栽培的禾本科植物,因此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植物病原之一。
目前的稻瘟病防治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病原菌具有内在基础抗性的水稻品种的利用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包括Co39、Pi-b、Pi-4b、Pi-a、Pi-9、Piz-t、Pi-Pita、Pi-gm、Pi9、Pi2等。但是,稻瘟病病原菌也进化出了使其能够克服品种抗性的突变。
在不同水稻中,水稻特有的代谢物,如谷氨酰胺、菊内酯和樱花内酯已被证明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病原体的生长,其中也包括稻瘟菌,而最近的代谢组图谱显示了水稻品种之间的差异。因此,了解内在代谢组学与病原菌诱导的代谢组学差异对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或敏感性的影响,对于促进水稻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0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报道了福建农林大学王宗华研究课题组题为bayogenin 3-O-cellobioside confers non cultivar-specific defense against the rice blast fungus Pyricularia oryza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次报道了水稻代谢物bayogenin 3-O-cellobioside(月桂素3-O-纤维二糖甙)能防治稻瘟病。
本研究中,作者研究了来自粳稻和籼稻的6个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菌的反应,发现水稻(感病和抗病)品种在受到稻瘟病菌的持续刺激后进行代谢组学重新编程,并首次报道了不同水稻品种在稻瘟病侵染过程中产生了的一种新的代谢产物月桂素3-O-纤维二糖甙和它所具有的抗稻瘟病特性,且研究表明月桂素3-O-纤维二糖甙的含量与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呈正比。进一步,作者揭示通过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β-AS)和UDP-GT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可产生月桂素3-O-纤维二糖甙和其他类型的皂苷,表现出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特异性抑制作用。
综上,该研究为病原菌介导的寄主植物代谢重新编程及其对抗性或敏感性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在谷类作物中表达工程皂苷可成为一种有效、可持续的病害控制策略。 (来源:eplants)
农药快讯, 2020 (2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