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啶虫胺,你能否一路走好?
作者:韩永奇 更新时间:2012-12-05 点击量:3497
    今年以来,由于气候等原因带来了病虫害的暴发,如稻飞虱和棉花、柑橘蚜虫等害虫显著增加,导致烯啶虫胺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烯啶虫胺在沉寂中逐步被唤醒,市场热度渐高,成为今年以来农药市场上的靓丽耀眼的品种之一。那么,当前烯啶虫胺市场表现如何?为何是这样?未来怎么样?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对市场的观察,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烯啶虫胺在沉寂中逐步被唤醒
    今年以来,烯啶虫胺在两三年的沉寂中逐步被唤醒。今年上半年全国烯啶虫胺(原药)产量稳步增长,大约在500吨,预计全年总产量将达到900吨左右。上半年,原药生产热气腾腾,原药生产厂家抓住难得的市场形势,加班加点生产。山东京蓬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烯啶虫胺的原药生产企业,从2012年2月恢复开工,其生产形势一月比一月好,各月产量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7月份进行了简单的检修后,马上又恢复了生产,到现在也是生产热气腾腾,出现了少有的好局面。连云港立本作为国内第一家烯啶虫胺原药生产厂,今年生产形势也较为红火,上半年产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为全国总产量的增加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还有烯啶虫胺原药生产企业吴桥农药也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虽然3月份产量略有下调,但4月很快就恢复到正常水平,5、6月份也保持着生产的好势头。特别引入注目的是,稍微有原药企业停产检修,市场上就出现了紧缺的势头,大多厂家因天气炎热在6月底或7月中旬前停产检修,所以欲进攻南方晚稻市场的制剂企业应注意备足原药。当然,还有其他烯啶虫胺原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形势也是一片红火,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势头。在烯啶虫胺原药生产红火兴旺的态势下,烯啶虫胺制剂生产企业也是欢喜一片。今年以来,南方稻飞虱的发生让烯啶虫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在市场需求增加的有利形势下,烯啶虫胺制剂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制剂生产厂家如连云港立本、南通江山、上海裕农生物、山东联合农药、北京燕化永乐、陕西标正、南京华洲药业也在加紧生产,生产繁忙的景象给人们一个惊喜,市场上的热销也让制剂企业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国内市场好转的同时,国际市场的行情也好于往年,就说今年的出口吧,大部分企业都感到满意,也感到意外。据笔者了解,烯啶虫胺今年出口情况远远好于去年,就品种来看,出口量较去年有大幅增长的品种有:10%SL、50%WP等剂型及95%TC;就价格而言,1~4月底,21万~21.5万元/吨成为烯啶虫胺原药主流报价,5月份以后价格略有上扬,21.5万~22万元/吨之间成为6月中下旬市场报价的主流,与去年相比价格变化较小。总之,烯啶虫胺在沉寂中已经苏醒,产销量出现增长态势,市场形势出现好转,出口也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烯啶虫胺为何在今年大出风头
    烯啶虫胺并不算是大吨位品种农药,可以说至今仍不过是个小品种农药,但它今年的表现以及市场上引起的关注度一点也不亚于吡蚜酮等热点品种农药。那么,它为何在今年大出风头?关键是如下因素导致了今年行情的发生。首先是烯啶虫胺性能优异,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有卓越的活性,并同时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无交互抗性、对作物无药害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水稻、小麦、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防治多种害虫,今年由于气候等因素导致作物病虫害的暴发,才有了其用武之地。再说,烯啶虫胺是国内新推广的一种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新品种,它可以替代氟虫腈等产品,氟虫腈被判死缓后,烯啶虫胺就成了替代农药的焦点。近几年其不俗表现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如在防治稻飞虱上,烯啶虫胺对处于暴发阶段的灰飞虱及褐飞虱有绝杀作用,有文献介绍,稻飞虱暴发期亩用10%烯啶虫胺水剂40毫升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防效可达90%以上,效果显著优于30%啶虫脒、70%吡虫啉等同类药品。用药后10分钟左右即见效,速效性非常明显,持效期可达14天左右,这样的显著成效引来了市场上的一片喝彩,导致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促进了市场上的销售。加上随着烟碱类农药大量推广应用,许多病虫对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等具有一定的抗性,如稻飞虱对传统农药抗性的产生,而烯啶虫胺是近年来新推出的换代产品,病虫抗性倍数低,是解决吡虫啉、啶虫脒抗性较好的换代产品之一。烯啶虫胺作为一种超高效杀虫剂,成为替代氟虫腈在两湖、安徽、江西等主要稻区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的当家品种。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产能不足,供应有限,烯啶虫胺供不应求。从市场需求来看,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飞虱等水稻害虫防治所需农药量大,尤其是高毒有机磷农药和氟虫腈的禁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内烯啶虫胺市场需求将达到20亿元左右。从产量看,目前产量不足900吨,而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农业对烯啶虫胺的需求量为3,000吨/年,目前生产供应也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从今年市场形势来看,南通江山股份、山东京蓬生物、连云港立本农化、江苏常隆化工等6家国内取得原药生产登记的企业的产量远小于国内外市场需求,2011年全国烯啶虫胺原药总产量不足600吨(折百计),2012年内开足马力生产也不会增加多少。主要是这6家有登记证的厂家中,除连云港立本等少数正常生产烯啶虫胺原药并对外售卖以外,其他几家或产量较低或一直没有组织正常生产,造成产量低,市场供应少。再说烯啶虫胺制剂如10%可溶液剂、50%可溶粒剂和10%水剂将占市场供应主流,今年国内制剂生产企业产量共计900吨左右,大幅度增长的空间有限。主要是剂型生产工艺极其复杂:熔点较低,太阳暴晒就能使其熔化;遇水极易分解,在潮湿气候环境中不能生产。目前很多企业受设备限制很难克服这两个弊端,对生产量影响很大。这是制约烯啶虫胺生产量和销售量增长的瓶颈。因此,烯啶虫胺制剂也是存在着供应缺口,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的状况将维持相当一个时期。
烯啶虫胺未来走向何方
    随着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和氟虫腈退市,烯啶虫胺作为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有关省市植保部门推荐的替代产品之一,应用越来越多,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空间广阔。2010年全国烯啶虫胺原药总产量约500吨,2011年达到600吨左右,今年有可能在900吨左右,而全国的需求量为3,000吨,东南亚、欧洲和南非对烯啶虫胺也有一定的消费量,烯啶虫胺目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据专家预测,未来2~3年内烯啶虫胺国内市场需求可达1万吨/年左右,出口在3,000吨左右。总之,从当前来看,烯啶虫胺供应能力不足、病虫抗性倍数低、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等因素,决定了烯啶虫胺市场看好。但在中国有个特点,一见好,大家都会“一哄而上”。“一哄而上”的最后结果,必然是“一哄而下”、黯然收兵。草甘膦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目前国内获得烯啶虫胺原药登记的农药企业仅有6家,产量与市场需求量存在着巨大悬殊。一些定点农药生产企业纷纷决定上马烯啶虫胺项目,社会上一些小厂甚至民间资本,在手续根本不齐全的情况下,竟也纷纷涉足烯啶虫胺领域,有的甚至仅租赁个车间、拉上十来号人便整出了所谓的“优质品、高含量”烯啶虫胺原药,并堂而皇之地在市场上叫卖。这不能不对市场带来冲击。要看到,烯啶虫胺登记趋热已是不争的事实,如山东、浙江、广西等地有数家农药生产企业已陆续完成大田试验阶段的资料,并递交农业部审查登记。预计未来两年内,国内将形成超过1,000吨/年(折百)的原药生产能力,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市场对烯啶虫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不好、出口不畅的情况下,也有过剩的风险。目前国内烯啶虫胺在农业部登记的原药生产企业有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连云港立本、南通江山、江苏常隆化工、江苏常熟市农药厂、广西田园6家,产能在1,000吨/年左右,其中不少为新建装置。烯啶虫胺制剂生产企业有山东嘉诚、山东澳得利化工、河南春光农化、山东绿霸化工等15家,主要剂型有10%可溶液剂、10%~50%水分散粒剂、10%~20%可湿性粉剂、50%可溶粒剂等。可是,谁也说不了未来农业的变化,如果国内外农业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病虫害减少,那么,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供应上就可能出现过剩,再说,印度等其他国家也在上这样的项目,短时期内形不成产能,但长期来看就有这方面的威胁。当然,这是笔者的一种猜想,但作为农药企业也要想到这一点,因为一切在变,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再说,烯啶虫胺作为近年来新推出的产品,尽管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但其市场应用仍不够广泛,农民对其认知度还不高。据连云港立本有关人士介绍,2007年连云港立本农化推出10%烯啶虫胺水剂后,经过这么多年的推广,目前市场占有率在提高。而其他一些厂家随后跟进,在市场推广上加大了力度,目前在水稻产区如江苏、江西、湖南等市场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但是,因为企业和经销商人力、财力所限,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大多数厂家推广力度还不够深入。尽管烯啶虫胺推向市场已这么多年,但目前仍有一些经销商对烯啶虫胺不了解,常常抱有观望态度,不肯轻易代理销售。经销商不了解,就意味着其不会重点向农民推荐,农民也就缺少了接触和了解烯啶虫胺的机会,更不会轻易使用。总之,尽管烯啶虫胺作为近几年新推出的产品已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广大农民对其认知度还不高,农民缺少接触和了解烯啶虫胺的机会,不会轻易使用烯啶虫胺。还有烯啶虫胺价格虽然逐年降低,但仍远高于传统产品。2008年烯啶虫胺原药价格为50万元(吨价,下同),2009年为40万元,2011年跌到21.67万~23.15万元,2012年以来,价格变化不大,基本和去年相同,但同类产品吡虫啉原药价格仅为13万元,啶虫脒原药价格为10万元,传统杀虫剂毒死蜱为4.5万元,杀虫单为2.1万元。农民对价格很敏感,一般选择药剂标准是:价格低廉、药效好。相对较高的价格将限制烯啶虫胺的大规模推广使用。这也会促进市场需求的减少,为未来烯啶虫胺发展带来市场风险。我们农药企业不能不为烯啶虫胺未来思考!
tag: 烯啶虫胺  你能否一路走好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436.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