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的直接竞争,成为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杂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化学除草剂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防治手段。然而,现有作用方式除草剂的重复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严重的杂草抗性及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创制高效、对环境友好的新型除草剂。天然化合物或生物除草剂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天然产物一般来自植物或植物残体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结构多样性、毒性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现已逐渐成为开发具有新作用方式除草剂的重要资源。
天然产物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阿魏酸)是一种低毒、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从植物细胞壁中提取,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天然产物阿魏酸为先导的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真菌和除草活性。
本实验室前期从感染了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多年生黑麦草上分离、诱变得到了瓜果腐霉菌株PA1。通过分离纯化次生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除草活性的阿魏酸,并发现其衍生物阿魏酸乙酯对马唐茎叶鲜重的IC50值为64.26 mg/L。由于阿魏酸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修饰性,以阿魏酸为除草活性先导进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苯氧乙酸类除草剂是一类激素型除草剂,由于其具有高选择性、价格低、低毒等特点,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类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除双子叶杂草、莎草以及某些恶性杂草。目前,文献已报道10多种产品,例如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2-甲基-4-氯苯氧基乙酸(MCPA)、吡氟苯草酯、禾草灵等,未来将会创制更多该类结构的除草剂。
试验主要以阿魏酸为先导结构,运用农药分子合理设计的原理,分别将酸基团合理改造成酰胺、在酚羟基基团处合理引入苯氧乙酸结构,从而合理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苯氧乙酸或苯氧乙酰胺基阿魏酸酰胺类似物(图1),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的筛选,以期获得高活性的除草活性候选化合物。
图 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1 阿魏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阿魏酸衍生物的合成路线见图2。化合物3由阿魏酸1与Ac2O在NaH条件下反应,再在CH2Cl2中回流获得。化合物3通过缩合反应与R-NH2反应,将相应的中间体水解以除去保护,得到化合物5,通过亲核取代反应与2-溴丙酸甲酯反应,然后水解得到酸7。最后,通过酯化反应以34%~95%的产率得到化合物8。
图 2 阿魏酸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及取代基团
2 阿魏酸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测定
通过小杯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在400 mg/L质量浓度下对马唐和反枝苋的除草活性(表1)。结果表明:化合物8f对马唐根、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51%,处理后的马唐表现出根、茎生长速度缓慢、子叶未展开等受害症状,其抑制效果均优于莠去津(30%、22%)及阿魏酸(15%、27%)对马唐的除草活性。
表 1 目标化合物400 mg/L的除草活性 (抑制率/%)
化合物编号 |
马唐 |
反枝苋 | ||||
根 |
茎 |
鲜重 |
根 |
茎 |
鲜重 | |
8a |
43±4c |
67±6b |
38±5c |
69±2a |
37±4b |
38±5b |
8b |
19±6e |
19±5f |
22±5e |
26±3de |
22±2ef |
18±2d |
8c |
21±3e |
13±4g |
28±4d |
36±3c |
27±4cd |
0f |
8d |
20±3e |
0h |
16±3f |
25±3de |
37±5b |
0f |
8e |
0h |
13±3g |
21±2e |
23±4e |
15±4gh |
13±3e |
8f |
60±2b |
51±2c |
42±2b |
35±4c |
27±3cd |
0f |
8g |
0h |
18±3fg |
23±2e |
34±5c |
19±4fg |
26±4c |
8h |
19±3ef |
12±3g |
29±3d |
22±3e |
31±2c |
0f |
8i |
14±3g |
18±2fg |
23±3e |
25±4e |
37±2b |
11±4e |
8j |
12±2g |
24±4de |
33±3c |
18±3f |
11±3h |
19±5d |
8k |
20±3e |
14±2g |
14±2f |
68±4a |
63±4a |
42±3a |
阿魏酸 |
15±2fg |
27±4d |
21±3e |
30±3d |
15±3gh |
30±4c |
莠去津 |
30±2d |
22±5ef |
22±3e |
49±5b |
22±2c |
10±5e |
2,4-滴丁酯 |
98±1a |
99±1a |
97±1a |
66±4a |
24±3de |
43±3a |
注:每个处理重复3次(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
化合物8k对反枝苋根、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8%、63%,优于莠去津(49%、22%)、2,4-滴丁酯(66%、24%)及阿魏酸(30%、15%)对反枝苋的除草活性,8k处理后的反枝苋出现无根毛、根膨大等受害症状。
8f对马唐根的IC50值为269.442 mg/L,回归方程为y=-8.003+3.293 x;8a对马唐茎的IC50值为344.835 mg/L,回归方程为y=-5.229+2.061 x;8k对反枝苋根的IC50值为187.168 mg/L,回归方程为y=-4.892+2.153 x;对反枝苋茎的IC50值为224.912 mg/L,回归方程为y=-4.675+1.988 x(表2)。
实验室前期从感染了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的多年生黑麦草上分离、诱变得到了瓜果腐霉菌株PA1。通过分离纯化次生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除草活性的阿魏酸,基于具有除草活性的天然产物阿魏酸为先导,利用活性基团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11个新型的阿魏酸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和H RMS确认了其结构。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400 mg/L质量浓度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标靶杂草均表现出了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8f和8k分别对马唐和反枝苋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8f对马唐根和茎的IC50值为分别为269.442、344.835 mg/L;8k对反枝苋根和茎的IC50值分别为187.168、224.912 mg/L。
表 2 化合物8f、8k对马唐、反枝苋的IC50值及回归方程
供试杂草 |
化合物编号 |
部位 |
回归方程 |
相关系数R2 |
IC50值/(mg·L-1) |
马唐 |
8f |
根 |
y=-8.003+3.293x |
0.871 |
269.442 |
茎 |
y=-5.229+2.061x |
0.987 |
344.835 | ||
阿魏酸 |
根 |
/ |
/ |
>500 | |
茎 |
/ |
/ |
>500 | ||
反枝苋 |
8k |
根 |
y=-4.892+2.153x |
0.966 |
187.168 |
茎 |
y=-4.675+1.988x |
0.980 |
224.912 | ||
阿魏酸 |
根 |
/ |
/ |
>500 | |
茎 |
/ |
/ |
>500 |
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当R基团为间氟苯胺和2-噻吩甲胺时,目标化合物除草活性可明显提高。本试验结果为基于阿魏酸为先导的除草剂研究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来源:《农药》2021年第3期)
农药快讯, 2021 (8):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