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药可减轻抗药性
作者:张帅 更新时间:2013-04-11 点击量:1399
    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6个省(区)76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棉铃虫、棉蚜、小菜蛾、小麦赤霉病等农作物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一些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水平显著上升,亟需优化防治策略,加强科学用药,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生产成本。农技专家指出,化学农药如能正确使用,可减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1  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快速上升。在南方水稻主产省设置20个监测点,监测褐飞虱对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吡虫啉抗药性,监测二化螟对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结果显示,监测的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其中雷州种群抗性倍数最高,达到3,276倍;对噻嗪酮、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特别是9~10月份采集的褐飞虱回迁种群对噻嗪酮、吡蚜酮抗性倍数已达到100倍以上;对噻虫嗪处于中等水平抗性。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三唑磷、毒死蜱等有机磷类药剂已普遍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水平抗性。
    专家建议:在褐飞虱防控中,迁出区和迁入区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要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要严格限制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使用1次;同时应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在二化螟防控中,注意限制沙蚕毒素类、双酰胺类、阿维菌素等药剂的使用次数,遏制其抗药性快速上升势头。
    2  棉铃虫、棉蚜抗药性持续偏高。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设置13个监测点,监测棉铃虫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转Bt抗虫棉的抗药性,监测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抗药性。结果表明,棉铃虫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已产生中等水平以上抗性,对辛硫磷产生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转Bt抗虫棉抗性在逐年上升。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均处于高水平抗性,有些地区抗性倍数达到了数千倍以上。
    为此,专家建议:在棉花害虫防治中,应限制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治棉铃虫,以防止其抗药性继续上升;加强棉铃虫种群对转Bt抗虫棉抗性监测,掌握抗性动态变化情况。在棉蚜用药策略上应尽可能积极采取暂停用药、轮换用药等抗性治理措施,延缓其抗药性继续发展。
    3  小菜蛾抗药性令人堪忧。在重点蔬菜产区设立10个监测点,监测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溴虫腈、茚虫威、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广东、海南、云南部分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形势堪忧。浙江、湖北、湖南、广东部分地区小菜蛾种群对多杀菌素、溴虫腈、茚虫威处于中等水平抗性。目前监测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专家认为,小菜蛾种群抗药性快速上升很大程度是由于农民随意增加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浓度造成的。为此建议应及时调整用药策略,实行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轮换使用,特别是在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区每季蔬菜每类农药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延缓其抗药性发展速度。鉴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暂停使用。
tag: 科学用药可减轻抗药性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98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