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草甘膦产业史上最严环保核查—— 福华吹响环保号角
作者:宓 羽 更新时间:2013-07-04 点击量:1257
    近日,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了《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指南》,宣布对各地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开展环保核查工作。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指南》的出台,将使规模小、生产中低端产品、没有足够研发能力以至给环境造成危害的企业面临淘汰。那么,该《指南》的出台,对于刚刚将草甘膦总产能扩大到12万吨/年的四川福华农科投资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环保核查利于行业发展
    据了解,这次的环保核查将历时3年。今年7月底前,企业在自愿申请环保核查后,省级环保部门和环保部将分别在9月底和12月底前开展初审和复核,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名单将于今年年底公布。而在2014年和2015年,这一核查程序仍将继续,2015年底前,草甘膦行业的环保核查将基本完成。
    兴业证券等分析机构认为,此次坏保核查的展开将加速草甘膦行业落后产能的退出。草甘膦价格自去年以来出现显著上涨,今年一季度以来,在产品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部分前期闲置的中小企业产能(主要是甘氨酸路线)再度开工,造成国内市场格局有所分散化以及近期产品价格的阶段性回调,甘氨酸路线的草甘膦原粉市场成交价由最高3.9万元/吨回落至目前的3.7万~3.75万元/吨,个别低端价格为3.65万元/吨。而此类产能基本没有配备合格的环保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且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这些中小企业在被认定为不达标之后存在补救、改正的余地,但由于废液处理工艺存在较高技术壁垒,且副产物回收等装置投入相对较大,因此兴业证券的分析人士认为本次环保核查将加速上述落后产能的退出,促进草甘膦供给端的进一步集中。
    兴业证券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草甘膦的工艺难度不复杂,但废水难处理,企业每生产l吨草甘膦用在处理废水上的投入达到2,000~4,000元。卓创资讯分析师孙光梅表示,根据工艺及原料的情况,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的费用不定。对产能在1万~2万吨的草甘膦企业来说,用在“三废”治理上的投入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
    因此,分析人士认为,《指南》出台,中小企业开工肯定受到影响,对环保措施规范的龙头企业则影响正面。长期而言,作为农药最大宗的品种,草甘膦行业的环保核查若能顺利、有效推进,并进一步常态化、规范化,则对于构建草甘膦乃至整个农药行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并将促进整个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能扩张不忘重视环保
    正如这些分析人士所说,此次的环保核查或将推动草甘膦行业重新洗牌,部分中小企业将在很大程度上系生死于环保壁垒。但一些从发展之初就“环保先行”、并长期致力于破解环保难题的企业,则很有可能在环保核查后迎来更好的发展态势。四川福华农科投资集团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
    福华集团在今年5月刚刚投产一条新的5万吨/年草甘膦原药生产线,使公司的草甘膦总产能达到12万吨/年。在《指南》中,明确要求核实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是否依法履行环评审批及竣工环保验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和环保验收意见中的要求是否逐一得到落实等。
    对此,福华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张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们每一条生产线都严格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新的这条5万吨/年的生产线也在今年2月拿到了省环保厅的环评批复。”张华还表示,从福华集团创立之初,就一直以“环保先行”为理念,强调将“零排放”作为具体的实施目标。因为在他看来,环境保护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都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环保就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的生产成本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而且草甘膦企业的“三废”治理费用尤其高,一个2万吨/年产能的企业的环保投入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福华集团的草甘膦有着12万吨/年的产能,要做好环保,资金投入可想而知。但在张华看来,环保是企业的命根子,要在节能减排上舍得资金投入。“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在环保上省钱。”张华如是说。
    致力环保,技术先行。为了走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路子,福华集团不遗余力地进行科技研发。为了找到最适合企业的节能减排的途径,福华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近年来这方面的投入占到企业年收入的5%。现已建成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拥有进口HPLC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ICP-A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除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外,还成功地开发了变压吸附脱除草甘膦生产回收氯甲烷中微量水分的专利技术,并应用于工业化装置中。福华集闭目前已申报草甘膦脱溶水解、草甘膦二次加酸水解工艺等6项国家专利。
    此外,福华集团早在2009年就投资500万元对一期2万吨/年草甘膦装置进行了38项系统性技术改造,对二期10万吨/年草甘膦装置的设计图纸进行了68项技术提升修改。二期草甘膦装置试生产情况表明,以行业内普遍认同的吨草甘膦原粉甘氨酸单耗为衡量标准,该装置已能够控制在低于0.57吨甘氨酸/吨95%草甘膦原粉的技术水平,进入了行业前列。
                                                 副产物一一回收利用
    草甘膦作为一种农化原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果处置不当,会带来严重的环保问题。但如果将这些副产物回收利用,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难题,还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过程物流成本的最低化。《指南》也为此提出核查甘氨酸工艺草甘膦生产企业是否建有氯甲烷、甲醇、三乙胺、甲缩醛等回收利用装置。福华集团副总经理杨国华对此表示:“这些副产物在福华集团都已经得到回收利用。”
    据介绍,福华集团根据甲缩醛、氯甲烷、三乙胺、甲醇等副产物的物理特性进行冷凝回收,并在回收的过程中对多数废气处理采用了变压吸附法等自己的专利技术,使氯甲烷的回收率达到环境预评价报告要求。具体而言,通过加大设备投入和研究先进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将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甲烷、甲缩醛全部回收,经过精制处理,作为下一产业链的原料产生价值,其中氯甲烷是生产有机硅单体的主要原料,用于生产甲基纤维素、甲硫醇。
    4月28日,环境保护部对外三处组织全国专家评定四川乐山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草甘膦副产物一氯甲烷联产20万吨/年甲烷氯化物及1.2万吨/年四氯乙烯项目》可研报告,使福华集团产业链延伸甲烷氯化物行业。目前,福华集团正在研究将回收甲缩醛氧化聚合后生产多聚甲醛,而多聚甲醛又是生产草甘膦的主要原料,从而实现草甘膦生产副产物变成生产原料的小循环。
    此外,对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氯化钠的棘手问题,福华集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大专院校合作,正在研究采用膜分离技术将草甘膦生产母液中的氯化钠分离提取出来,精制后作为烧碱装置的原料,形成氯元素的小循环。
                                                 废水处理和公共设施过硬
    在《指南》中,企业环保工艺和设备的6个核查项中的5个涉及的均是废气、废水、母液、固废等的治理,要求核查企业是否建有物化除磷、生化处理等废水处理设施、并做到达标排放等;企业是否建有和原药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双甘膦、草甘膦母液回收处理装置(回收氯化钠和磷资源)。因为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的废液治理一直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大问题。
    对于此项核查,福华集团很有信心,因为公司早就投资近亿元,建成了一个日处理能力达到6万吨的生产废水处理车间。该车间采用先进的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废水,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工业水绝大部分作为循环系统补充水回用。正因如此,福华集团虽处在岷江上游,周围的江水依然清澈透明。
    《指南》中对企业的核查还有一项是对公用和辅助设施的核查。杨国华介绍说,福华集团在环保建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大了公用工程的配置容量,使控污能力不断加强。
    草甘膦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使用大量甲醇、三乙胺,同时还要产生大量的甲缩醛,甲醇、甲缩醛、三乙胺等都属于沸点很低容易蒸发的物质。为了将处于生产系统中的这些易蒸发物质完全冷却下来,福华在工程建设中有意增大冷却系统的配置容量,增加了冷却级数,保证反应釜的气相能得到足够的冷却。一方面避免了气体挥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避免了因甲醇、甲缩醛等易燃气体散发引发的燃烧爆炸等安全风险。同时,冷凝回收下来的物质得到有效利用,降低了物料消耗成本。
    “如今,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资源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这也是用实践说明了,注重节能减排是能让企业尝到甜头的。”张华感慨道。
tag: 应对草甘膦产业史上最严环保核查——福华吹响环保号角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233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