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出炉的权威数据显示,1~8月份,农药行业出口量同比增长27.4%,出口金额达到25.76亿美元,增幅为35.0%。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农药企业的业绩格外抢眼。
面对农药市场旺盛需求,很多农药企业递交了满意答卷。在农药大省山东,很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均超过20%。但在看似完美的数据背后,国内很多农药企业却惨淡经营,甚至亏损,有面临倒闭的危险。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该行业的这种冰火两重天?破解之路在哪里?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
笔者在辽宁省一家农药企业了解到,他们因为在环保抽查中数据不达标,被勒令停产。
该企业负责人大倒苦水:“我们小企业工艺技术还是前几年的水平,要达到环保要求确实有难度。虽然准备采用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怎奈资金缺口很大,我们只能眼睁睁地错过今年的好行情,企业亏损数百万元。”
据了解,面临这种窘境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不在少数。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药工业的生产能力、产量处于世界第一位。农药行业每年排放的废水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3%。尽管水量相对较小,但农药企业排放的废水浓度高、毒性大,其中有许多是不可生物降解或生物抑制物,治理难度较大。因此,农药企业的环保问题一直是地方政府关注和检查的焦点。很多企业因为达不到排放要求,不得不采取限产或停车举措,以应对严厉的环保查处。
“企业生产农药所用的天然气、石油、电力等成本提高;员工工资正常增长、五险一金费用也相应增加,人工成本上升明显;物流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加大。”吉丰农业公司张经理说。
同时,由于技术人员缺失,企业创新能力、新开发产品品种较少,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受销售网络和渠道闭塞等因素影响,一些中小农药企业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面临转产和/或被收购的局面。
“我国农药原创能力不强,很多企业只能生产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激烈竞争面前,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而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且资金投入较大,大部分农药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几乎不能支撑农药产品的研发工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已成为山东省农药企业排头兵的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马韵升说。
松江农药厂经理王慧吉也同意上述的说法。他认为,现在销售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大的农药企业销售网络和渠道遍布很多省份,中小企业根本没有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受到影响也是意料之中。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问题,山东省农药协会秘书长张昊说:“当前形势下,对于中小农药企业来说更是到了生存发展的关键时刻,企业必须谋划出一条成功的出路,否则会被市场所淘汰。”
他说,中小企业要抓住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契机,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企业可以对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助剂实施好替代工程,把发展方向瞄准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吉林农药协会负责人鞠占友特别赞同这个观点。他所在的企业正是通过大力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生产环保、高效的农药产品,实现了产销两旺。
今年以来,植物源农药的需求有迅速增长的趋势。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防控的植保理念,为生物农药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为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植物源农药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在需求量和价格上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后企业应更关注这一领域,为企业发展注入后劲。
张昊表示,一些产品老化、不具竞争力的农药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同时此优势企业会崛起。我国要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原药、制剂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实现企业大规模、多品种、国际化经营,这也是中小企业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控制生产过程的污染,是鞠占友给出的另一个建议。他说:“有些企业不肯在环境保护上进行投入,随着环保压力增加,会压缩企业发展空间,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污染治理,才是企业长治久安之道。”
张昊表示,2015年全国农药需求量将增加到168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5.6%,这为农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今年农业部推出的小麦“一喷三防”(防病、防虫、防早衰)补助政策,财政补贴每年近20亿元,再加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推行,随着农药行业政府采购力度的逐渐加大,对农药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农药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瞄准国际一流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研发与应用新剂型、开发与创制生物源农药品种、应用高效环保治理技术、采用原料—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循环模式,切实提高农药企业竞争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建功立业。”鞠占友对未来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