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蔗用药登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李贤宾等 更新时间:2014-01-03 点击量:3937

    伴随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制约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的甘蔗有害生物防治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目前,甘蔗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综合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由于具有高效便捷、省时省力等特点,仍是当前的主要手段。但是,甘蔗上农药乱用和滥用现象十分普遍且长期存在,因此甘蔗上有害生物的抗性发展十分迅速,常规药剂的防效大幅降低,尤其是高毒农药特丁硫磷禁止在甘蔗上使用后,新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农药品种亟待研发和登记,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为更好地解决甘蔗病虫草害防治问题,防控有害生物加重发生的趋势,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保障甘蔗质量安全。对甘蔗上登记的农药品种和产品进行了梳理,着重分析了甘蔗用药登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引导农药企业甘蔗用药登记方向,促进甘蔗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 国内甘蔗生产情况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其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四川、湖南等地,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前三位。甘蔗产业已经成为蔗区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劳动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 甘蔗上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近年来极端气候多发,作物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加之长期以来甘蔗上病虫害防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常发性病虫害频繁发生,且危害面积不断扩大,突发成灾频率明显提高。甘蔗田草害方面,禾本科类杂草危害较重,阔叶类杂草次之,莎草科杂草危害较小,一年生杂草群落危害面广,危害程度严重,多年生杂草群落仅在局部蔗区危害严重。
2.1 甘蔗上主要的害虫种类 甘蔗害虫达上百种,但近年发生普遍、严重影响甘蔗生长并经常造成灾害的主要有:钻蛀性害虫(蔗螟、蛀茎象虫等);地下害虫(蔗龟、蔗头象虫、白蚁等);这些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非常高。
2.2 甘蔗上主要的病害种类 甘蔗上主要的病害有60多种,其中大陆蔗区发生的约有50种。对甘蔗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病害有:凤梨病、黑穗病、宿根矮化病、花叶病。此外,甘蔗黄叶综合症(YLS)是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一种新病害。
2.3 甘蔗上主要的杂草种类 主要杂草有马唐、尾稃草、牛筋草、狗牙根、双穗雀稗、藿香蓟、灰绿藜、鬼针草、耳草、牛膝菊、香附子等。
3 甘蔗上登记的药剂
    目前在甘蔗上登记的农药共涉及36个品种、259个制剂产品。其中杀虫剂有13个品种、93个产品;除草剂有22个品种、164个产品;植物生长调节剂有1个品种、2个产品。
3.1 杀虫剂 甘蔗上登记的杀虫剂情况见表l。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制剂毒性均为中高毒性。涉及的13个制剂种类,除噻虫嗪外,其它均为中毒及以上毒性。二是高毒有效成分不多。产品涉及的有效成分有杀虫双、克百威、甲基异柳磷、杀螟丹、甲拌磷、丁硫克百威、噻虫嗪、毒死蜱、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等10种,仅有克百威、甲基异柳磷、甲拌磷原药的毒性为高毒。三是剂型类型主要是颗粒剂、水剂等传统剂型,产品缺少更适宜于土壤处理的微胶囊粒剂。四是防治对象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蔗龟和蔗螟上,缺少针对其它危害较大害虫的登记药剂。

表1 甘蔗虫害防治登记药剂

药剂种类

产品剂型

产品数量

防治对象

毒性

首次登记时间(年)

杀虫双

水剂

39

多种害虫

中等毒

1984

克百威

颗粒剂

21

蔗龟、蚜虫、蔗螟

高毒

1986

甲基异柳磷

颗粒剂、乳油

9

蔗龟

高毒

1986

杀螟丹

可溶粉剂

2

蔗螟

中等毒

1988

甲拌磷

颗粒剂

2

蔗龟、蔗螟、天牛

高毒

2004

丁硫克百威

颗粒剂

5

蔗龟、蔗螟

中等毒

2006

噻虫嗪

水分散粒剂

2

绵蚜

低毒

2006

甲·克

颗粒剂

4

蔗龟、蔗螟

高毒

2008

毒死蜱

颗粒剂、乳油、烟雾剂

3

蔗龟、绵蚜

中等毒

2008

毒·辛

颗粒剂

3

蔗龟、蔗螟

中低毒

2009

甲柳·克百威

颗粒剂

1

蔗龟、蔗螟

高毒

2009

氯虫苯甲酰胺

悬浮剂

1

蔗螟、小地老虎

微毒

2010

杀单·毒死蜱

颗粒剂

1

蔗螟

中等毒

2011

3.2 除草剂 除草剂产品数量占到总登记农药数量的63%,其原因与甘蔗田间气候有利杂草生长,人工除草易被甘蔗茎叶划伤,耗时、费力等因素有关。2007年以前登记的品种主要是单剂,经过多年连续单一使用,其防治效果明显下降,若蔗农随意提高用量后则会加大药害风险。近几年登记的除草剂主要是混配制剂,药剂混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减缓了杂草抗性发展。除草剂产品剂型以可湿性粉剂等传统剂型为主,缺乏诸如水乳剂、微乳剂等新剂型(表2)。

表2 甘蔗田杂草防治登记药剂

药剂名称

产品剂型

产品数量

防治对象

首次登记时间(年)

草甘膦*

水剂

37

杂草

1985

莠去津

悬浮剂、可湿性粉剂

28

一年生杂草

1985

西玛津

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3

一年生杂草

1985

扑草净

可湿性粉剂

6

阔叶杂草

1986

百草枯

水剂

9

一年生杂草

1988

异丙甲草胺

乳油

6

一年生禾本科及部分阔叶杂草

1988

乙氧氟草醚

乳油、悬浮剂

7

一年生杂草

1989

异噁草松

乳油

3

一年生杂草

1993

甲咪唑烟酸

水剂

2

阔叶杂草、莎草

2007

莠灭净

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23

部分禾本科、一年生阔叶杂草

2008

敌草隆

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

14

一年生杂草

2008

2甲·莠灭净

可湿性粉剂

3

一年生杂草

2008

乙·莠

可湿性粉剂

3

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

2008

异松·乙草胺

可湿性粉剂

1

一年生杂草

2008

甲·灭·敌草隆

可湿性粉剂

9

一年生杂草

2009

甲·莠·敌草隆

可湿性粉剂

3

一年生杂草

2009

甲·灭·莠去津

可湿性粉剂

1

一年生杂草

2009

嗪酮·乙草胺

乳油

1

一年生杂草

2009

环嗪·敌草隆

可湿性粉剂

1

一年生杂草

2011

莠·唑·2甲钠

可湿性粉剂

1

一年生杂草

2011

2甲4氯

水剂

1

阔叶杂草

2012

溴腈·莠灭净

可湿性粉剂

1

杂草

2012

* 草甘膦及其盐。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甘蔗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情况见表3。登记的2个产品均为复硝酚钾2%水剂,其有效成分由2,4-二硝基苯酚钾(0.1%)、对硝基苯酚钾(1%)、邻硝基苯酚钾(0.9%)组成,使用方法为喷雾或浸种(表3)。

表3 调节甘蔗生长登记药剂

药剂名称

产品剂型

产品数量

作用

首次登记时间(年)

复硝酚钾

水剂

2

调节生长

1988

4 存在的问题
4.1 现有杀虫剂品种与害虫防治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
登记的杀虫剂品种主要用于防治蔗龟和蔗螟,个别品种用于防治绵蚜、天牛和小地老虎。除此之外,甘蔗上的其他害虫如蓟马、黏虫、蔗头象虫、白蚁等,均无登记的药剂可用。
    目前甘蔗上地下害虫和蔗螟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但是登记的杀虫剂产品都是多年使用的老品种及其混配制剂,多年连续使用后,害虫抗药性持续上升,药剂防效明显下降,基本不能满足防治的需要。
4.2 甘蔗病害上缺乏有效杀菌剂登记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区域间引种频率的增加,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仅靠以往通过育种的方式防治病害的手段,不能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真菌病害——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病害。甘蔗凤梨病是蔗种储藏期和蔗种萌芽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由于该病对甘蔗种茎及其萌芽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防治凤梨病一直是确保甘蔗全苗的重要措施。赤腐病是世界甘蔗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产蔗国。此病在印度和美国曾给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在印度,由于赤腐病病原菌变异很大,已出现6~7个以上的变种,一个抗病品种种植4~5年就失效,故在该国称为甘蔗的癌症,至今仍防不胜防。
4.3 害虫抗性发展严重 甘蔗害虫用药品种相对单一且多年连续使用,加之蔗农片面追求防治效果,往往会随意增加农药使用剂量,造成甘蔗地下害虫和蔗螟的抗性发展已经十分严重。早期取得登记的如甲拌磷、克百威、甲基异柳磷等高毒品种,在正常使用计量下的防效大幅降低,已达不到生产上的防治要求。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登记的氯虫苯甲酰胺,其作用机理不同于以往所有的登记品种,不同作用机制药剂交替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抗性的发展。
4.4 企业登记意愿不强烈 农药登记是企业的经济行为,因甘蔗仅局部区域种植、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相对较小,企业考虑到登记成本回收周期长,登记后产品用量相对较少等因素,企业在甘蔗上进行药剂登记积极性不高。另外,蔗区长期销售和使用的非登记药剂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企业登记新农药品种的积极性。
5 相关建议
5.1 制定鼓励政策,加快甘蔗上农药登记的进程
甘蔗主要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种植,应属于局部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作物种类,即“小宗作物”。 建议借《农药管理条例》修订之机,将甘蔗划为“小宗作物”进行管理。这样在申请甘蔗用药登记时,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要求可以减免部分药效和残留资料,大大降低登记费用,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登记。
5.2 组织联合试验进行药剂在甘蔗上扩作登记 对甘蔗上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规律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摸透甘蔗实际用药的种类和使用方式,筛选出部分在其他作物同种病虫害上登记的、安全有效的药剂,组织企业进行联合试验,进行在甘蔗上的扩作登记,其登记试验费用均摊,试验结果共享,达到每种病虫害都有登记药剂的目的。
5.3 高毒农药替代研究势在必行 甘蔗上登记的高毒农药品种有5个,占杀虫剂品种数量的四成。一方面,这些高毒品种以往都是甘蔗害虫防治的主打品种,多年使用后,防治效果已经很差。另一方面,国家对高毒农药的管理政策日益趋紧,高毒农药品种有可能面临全部被淘汰的风险,如2004年国家发布公告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登记和使用。因此,开发新的、高效、低毒、安全的替代品种及推广新的防治使用技术变得非常重要和势在必行。
5.4 针对甘蔗有害生物防治,构建绿色防控体系 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建议利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天敌赤眼蜂、性信息素诱导“迷向”等防治技术,结合一定的化学手段,综合防治甘蔗病虫草害。

农药快讯, 2014 (1): 33-35.
tag: 我国甘蔗用药登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3169.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