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种植在我国的时间很长,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年种植面积有3,000多万hm2,约合4.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0%~27%,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麦田杂草通过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侵占生态空间以及作为一些麦田病虫害的越冬载体和中间寄主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为杀灭杂草,农田应用化学除草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是省工、省时、省力又高效的方法。但在最近几年的生产中发现有关杂草抗药性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加,杂草抗药性日益成为农田杂草防除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我国麦田杂草抗药性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以期为麦田杂草的综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一、麦田抗性杂草发生现状
杂草抗药性的形成受到杂草本身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有个体的多实性、易变性、多型性及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外在因素为过量使用、重复使用除草剂及应用持效期长及高度致死杂草的除草剂而形成的,除草剂的选择性压力是影响抗性形成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据国际抗性杂草调查网站(http://www.weedscience.org)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已有58种杂草的210个生物型在各类麦田系统产生了抗药性,其中中国有3种。根据所查文献资料,国内已经研究和报道产生抗药性的麦田杂草见表1。
杂 草 |
抗性种群主要来源 |
产生抗性的除草剂 |
除草剂类型 |
日本 |
上海郊区 |
绿麦隆 |
脲类/酰胺类 |
江苏昆山、南京 |
绿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
浙江、江苏、上海 |
绿磺隆/甲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
河南、湖北、江苏 |
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 |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 | |
江苏 |
绿磺隆、异丙隆、精噁唑禾草灵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脲类/酰胺类、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 | |
菵草 |
上海郊区 |
绿麦隆 |
脲类/酰胺类 |
江苏昆山、南京 |
绿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
苏南地区 |
精噁唑禾草灵、唑啉草酯 |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 | |
看麦娘 |
安徽 |
精噁唑禾草灵 |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 |
野燕麦 |
河南、湖北、江苏 |
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 |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 |
节节麦 |
河北、河南、山西 |
甲基二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麦家公 |
山东 |
苯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荠菜 |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 |
苯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播娘蒿 |
河南、河北、陕西 |
苯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猪殃殃 |
山东 |
苯磺隆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