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市场多姿多彩
作者:《农药快讯》编辑部 柏亚罗 更新时间:2014-04-17 点击量:4939
(续上期)
4  杀虫剂的推广应用
4.1  我国玉米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王振营研究员针对我国第一大作物玉米,介绍了它的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
    我国为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玉米面积不断扩大。2008年,其种植面积首次超过水稻,跃居为我国粮食作物的第一位。2013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612.28万公顷,总产量2.18亿吨。
    目前我国记载的玉米害虫有265种,其中为害面积约100万公顷的害虫有10种(类):玉米螟、二点委夜蛾、黏虫、蚜虫、蓟马、叶螨、双斑长跗萤叶甲、地下害虫、棉铃虫和土蝗等。
    种子处理是我国防治玉米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年需玉米种子11.5亿公斤,所以玉米种衣剂杀虫剂的用量较大。目前,玉米种衣剂中杀虫剂的主要成分为:噻虫嗪、氟虫腈、吡虫啉和毒死蜱等。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除防治地下害虫外,对苗期的玉米线虫矮化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其他药剂对玉米线虫矮化病无效。
    一一玉米苗期害虫,特别是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比较重。玉米蓟马、灰飞虱、蚜虫、二点委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黏虫以及甜菜夜蛾等均需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虫剂有:菊酯类、吡虫啉、吡蚜酮、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等。防治地下害虫常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防治红蜘蛛可用噻螨酮、哒螨灵等。对于玉米螟,微生物杀虫剂Bt和白僵菌在东北春玉米区被广泛应用。针对黏虫,在低龄时可用灭幼脲等仿生农药进行防治。
    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害虫,特别是穗期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黏虫、桃蛀螟、玉米蚜和红蜘蛛等,防治比较困难。除防治苗期害虫的常用药剂外,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玉米螟等效果好。除喷雾外,防治大喇叭口期的玉米螟等害虫,农民常用自己配制的颗粒剂、毒土或毒砂,常用的农药有毒死蜱、辛硫磷或敌百虫等。
4.2  我国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华中农业大学李建洪教授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我国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情况。他说,水稻是世界第三大、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公顷,总产量超过4,600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40%,是我国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因此,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
    水稻主要害虫有:鳞翅目的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和稻螟蛉,半翅目的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鞘翅目的稻负泥虫、稻象甲,双翅目的稻秆蝇,直翅目的稻蝗,缨翅目的稻蓟马、稻管蓟马。李永平则将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稻蓟马归为水稻上的七大害虫;近年来,水稻大螟发生呈增长趋势。
    李建洪援引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的2001—2014年水稻虫害发生面积显示,除2002和2003年外,其他各年份发生的水稻害虫面积都超过了0.5亿公顷。
    从全球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水稻病、虫、草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占水稻产量损失的47.1%,其中虫害的影响遥遥领先于病、草害,所占份额高达27.5%。

    2013年,我国水稻害虫的防治面积达到25亿亩次。水稻田杀虫剂几乎跨越了杀虫剂的所有产品类型,有双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有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呋虫胺等,有吡啶类的吡蚜酮,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的噻嗪酮,有机磷类的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三唑磷等。
    李建洪认为,对稻飞虱防效较好的品种有:噻虫啉、噻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和氟啶虫酰胺等;对螟虫防效较好的品种有: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氰氟虫腙等。
4.3  我国蔬菜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张友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双首席科学家,他给大会带来的报告是“主要蔬菜害虫发生与化学防治”。
    蔬菜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2.82亿亩,设施栽培面积为3,000万亩,总产量6.37万吨,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我国的蔬菜产业以10%的耕地面积创造了40%的种植业总产值。
    蔬菜,尤其是设施栽培蔬菜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蔬菜害虫发生演替规律越来越复杂,危害显著加重;外来入侵害虫危害日趋严重,像粉虱、斑潜蝇、西花蓟马、马铃薯甲虫已成为我国蔬菜的最主要害虫,给蔬菜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蔬菜周年种植,害虫发生严重,可选择药剂较少,平均一年施药26次之多,因此,害虫对药剂的选择压大,抗药性问题非常突出,蓟马、烟粉虱和小菜蛾等尤为如此;而高毒农药替代导致南方跳甲、北方蔬菜韭蛆和蒜蛆等顽固性害虫越发难以控制。
    我国蔬菜害虫有90多种,其中重大害虫有:烟粉虱、蓟马、小菜蛾、跳甲和韭蛆等。张友军重点介绍了其中的烟粉虱和蓟马。
    烟粉虱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危害600多种作物,传播240多种病毒,是全球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之一,是世界公认的“超级害虫”。
    目前全球已报道的烟粉虱生物型至少有30多种,我国报道的有13种,其中只有B型和Q型对植物造成危害。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B型烟粉虱入侵我国,2003年云南昆明最早发现了Q型烟粉虱。由于有效防治Q型烟粉虱的药剂较少,所以入侵我国的烟粉虱已由B型向Q型转化。尤其是Q型烟粉虱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番茄一旦染病,几乎造成毁灭性的危害,目前TYLCV仍是我国番茄生产的“癌症”。
    在对烟粉虱防治药剂的筛选中发现,B型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对所有试验药剂的敏感性皆高于Q型。张友军根据大量试验,提出了烟粉虱的防治方法。用溴氰虫酰胺、噻虫嗪喷淋苗床,定植后,药效可维持1个月左右,可显著减轻烟粉虱的危害。在产卵高峰期,使用溴氰虫酰胺、吡丙醚;若虫高峰期使用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在成虫期,使用阿维菌素、啶虫脒控制。他提请大家注意,在B型烟粉虱为主的地区,吡虫啉、啶虫脒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即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而以Q型烟粉虱为主的地区,则应尽可能少用新烟碱类杀虫剂。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总称,全球约有5,000种,为锉吸式口器害虫。目前在我国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蓟马有:花蓟马、黄胸蓟马、棕榈蓟马、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等。它们既直接危害植物,同时还传播病毒。张友军所在的蔬菜所对防治蓟马的药剂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溴虫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白僵菌、氯氟氰菊酯、灭多威等做了大量的抗性试验。建议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延缓蓟马抗性的发展。
4.4  我国果树(苹果)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范仁俊研究员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苹果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生产国,其中苹果的栽植面积最大。2010年,我国苹果的栽植面积达3,200万亩,产量为3,32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7.8%,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的苹果栽植主要分布在四大产区:渤海湾、黄土高原、黄河故道、西南凉冷高地。苹果树普遍发生的害虫有15种,其中危害较重的有7种:苹果黄蚜、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苹果绵蚜和金纹细蛾等。在苹果生产管理投入中,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占据较大比重,果农每年用药7~10次,亩投入成本300元以上,全年果树用药3万~4万吨。
    一一目前,我国登记防治苹果害虫的药剂有100个,涉及的防治对象有9个。其中,针对5种常见害虫的登记品种达91个。常用登记药剂有:防治苹果黄蚜的吡虫啉和啶虫脒,防治叶螨的三唑锡、四螨嗪和哒螨灵,防治金纹细蛾的除虫脲和灭幼脲,防治苹小卷叶蛾的虫酰肼,以及防治桃小食心虫的菊酯类杀虫剂。从使用频率来看,吡虫啉排在首位,其后依次为:阿维菌素、毒死蜱、三唑锡、哒螨灵、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甲维盐、石硫合剂和四螨嗪等,其中防治蚜虫和螨类的杀虫剂占据比例很大。
4.5  我国杀虫剂市场成长性较好的热点品种
    李永平通过对市场的广泛研究,总结了近3年来市场成长性较好的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胺、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螨唑、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短稳杆菌。

    一一李永平对这些品种逐一进行了点评。溴氰虫酰胺可同时防治鳞翅目和刺吸式口器害虫,杜邦将溴氰虫酰胺主要定位在蔬菜和经济作物上。四氯虫酰胺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目前正由中化农化进行市场开发,如果该产品能通过环境风险评估,其前景值得期待,有望成为我国较大的品种。氟啶虫胺腈是陶氏益农新近推出的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剂,其药效与吡蚜酮相当,在较高用量下对褐飞虱具有卓越效果,有望成为接替吡蚜酮地位的产品。氟啶虫酰胺是石原产业开发的烟酰胺类杀虫剂,它对蓟马和褐飞虱的有效防治未来或将为其打开一片新天地。在3个杀螨剂产品中,丁氟螨酯拥有30~40天的长残效;乙螨唑的持效期更是达到了50天,且螨蚜同杀。李永平重点介绍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这是由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发现、现由江西宜春新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病毒杀虫剂。该产品颠覆了人们对这类杀虫剂的老观念,它起效快,通常3天见效;杀虫谱广,可防治32种农业害虫;且病毒杀虫剂多次连续使用不会产生抗性,目前全球只有一例抗性事故报道。李永平认为,该产品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他还认为,如果呋虫胺能通过环境风险评估,未来将是又一个吡虫啉。
    一一李永平长期从事害虫防治工作,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提出了目前和未来杀虫剂的热点品种以及带动这些品种发展的主要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它们是:四氯虫酰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溴氰虫酰胺,用于蔬菜防治蓟马等;茚虫威,用于水稻和茶树,尤其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防效;茚虫威·甲维盐,用于水稻和棉花;多杀霉素,用于水稻和蔬菜;乙基多杀菌素,用于水稻、蔬菜和果树;氟啶虫胺腈,用于小麦、棉花、果树和水稻;噻虫嗪,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和果树;噻虫胺,用于水稻、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呋虫胺,用于水稻、小麦和蔬菜;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用于蔬菜和水稻;环氧虫啶,用于蔬菜和水稻。
    李永平强调指出,随着褐飞虱对吡蚜酮等药剂的抗性上升,目前迫切需要寻找防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他认为,氟啶虫胺腈和氟啶虫酰胺未来将在褐飞虱的防治上打开一片新的、广阔天地。2013年7月,氟啶虫酰胺已经专利到期。
    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王彭博士重点介绍了氟啶虫胺腈。IsoclastTM是陶氏益农自主研发的全新砜亚胺类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注册商标。氟啶虫胺腈的杀虫机制完全不同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分子结构中没有氨基氮原子,它与吡虫啉的靶标位点不亲和。所以氟啶虫胺腈被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认定为唯一的Group 4C类有效成分。
    试验表明,氟啶虫胺腈对许多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Q型烟粉虱、对吡虫啉有很强抗性的B型烟粉虱、对吡虫啉有抗性的褐飞虱等不存在交互抗性。
    2013年5月,氟啶虫胺腈原药及两个制剂产品特福力(22% SC)和可立施(50% WG)在中国取得登记。目前,氟啶虫胺腈已在全球16个国家取得登记。特福力在我国登记防治水稻稻飞虱、黄瓜烟粉虱和柑橘介壳虫,可立施防治棉花盲蝽蟓、烟粉虱以及小麦蚜虫。
4.6  抗药性严重挑战杀虫剂发展
4.6.1  害虫抗药性及其对杀虫剂发展的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高希武教授在报告中从作用靶标出发对害虫抗药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抗药性的防治策略。
    杀虫剂的作用靶标归根结底可分为:酶蛋白和通道蛋白两大类。其作用方式包括: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水分平衡、几丁质合成和神经系统。而90%以上的杀虫剂作用于神经系统,我国的当家杀虫剂品种几乎作用于神经系统。其中包括:胆碱酯酶、钠离子通道、γ-氨基丁酸受体、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及鱼尼丁受体等。
    一一从1908年发现害虫抗药性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杀虫剂发展面临着害虫抗药性的严重挑战,因为抗性发展速度超过了新药剂的开发速度。平均而言,前者是后者的3~4倍。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新药剂。当一个新产品推向市场时,开发公司要制定完整的抗性治理体系,在抗性产生的早期阶段即要采取预防性措施。一旦进入抗性形成时期,就必须采用治疗性治理措施。当抗性发展到“农药无效阈限”时,我们就不得不采取放弃该农药的治理策略。在抗性治理措施中,我们常忽略了剂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即对有些种群,只要加大单位剂量就可以大大提高死亡率。
    1984年,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成立。该组织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和靶标位点将杀虫剂分成了不同的组,它提出,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高教授对此并不完全苟同。研究结果显示,抗药性机制的主要类型包括:靶标变构、代谢增加及穿透率降低等,其所占份额分别为45%、50%和5%。只有靶标变构作用机制的抗性才可以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替或混合使用来延缓。在代谢增强引起的抗性案例中,由P450酶的解毒作用而产生的抗性占65%。对此,需用增效剂抑制害虫的解毒机制来延缓抗性的发展。
    高希武认为,治理抗药性的治疗性措施可概括为:交替或轮换用药(最好是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混合用药、加大用药量以及使用增效剂等。
    高教授指出,杀虫剂发展面临的是社会和科学的双重挑战。抗药性问题、生态毒理学问题是杀虫剂发展面临的科学挑战;而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片面的舆论压力以及政府的导向等则是杀虫剂发展面临的社会挑战。这两重挑战使得新药剂创制的压力越来越大,研发成本和研发时间无限上升,从而使农民的用药成本不断提高。
4.6.2  水稻两迁害虫的抗药性与杀虫剂应用策略
    水稻两迁害虫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害虫,甚至可以称为“国虫”,而抗药性则是水稻田杀虫剂不可回避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在水稻两迁害虫抗药性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成果也权威地指导了我国在水稻杀虫剂使用方面应规避的问题。高聪芬副教授是主持两迁害虫抗性监测的带头人,她详细报告了“水稻两迁害虫的抗药性与杀虫剂应用策略”。
    两迁害虫是我国当前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虫,其中褐飞虱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为严重,对我国当前水稻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褐飞虱每年的发生面积达2亿~3亿亩。高教授指出,水稻两迁害虫正进入新一轮的暴发周期。
    高教授团队在对稻纵卷叶螟的敏感性监测中,考察了乙基多杀菌素、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等多种药剂,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氰氟虫腙的表现最为明显,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对它们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在褐飞虱的抗性监测中,噻嗪酮的抗性迅速上升。前不久,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已发文指出,由于褐飞虱对噻嗪酮已产生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已不适于防控褐飞虱。虽然几年前,农业部也建议暂停吡虫啉用于防治稻飞虱,但近几年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仍居高不下;同时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也较高,这可能与吡虫啉的交互抗性有关联。而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及毒死蜱仍处敏感状态,且近几年没有明显的抗性变化。褐飞虱对吡蚜酮的抗性发展迅速,这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药企业敲响了警钟。
    针对吡蚜酮,主持人李永平点评道:“吡蚜酮是以国产为主流的、防治褐飞虱的唯一的好药,如果因为不科学使用而遭淘汰,下一个接替品种可能不会来自于我们的国内企业。所以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滥用吡蚜酮,我们应该科学用药,在推广的同时做好抗性防范工作,以保护吡蚜酮。”同时,也要福及其他好的药剂。
    高聪芬介绍说,白背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及毒死蜱的抗性水平都较低。
    针对水稻两迁害虫,高教授提出了相关杀虫剂的应用策略。在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限制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及其混剂的用药次数,建议每生长季在稻纵卷叶螟用药不超过两次,连续两代间与其他具有不同抗性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交替轮换使用多杀霉素、阿维菌素、毒死蜱、茚虫威、氟啶脲等杀虫剂,并注意用药时期。对稻飞虱的防治,要严格执行暂停吡虫啉在稻飞虱防治中的应用;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稻飞虱;每生长季噻虫嗪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在稻飞虱发生高峰期使用吡蚜酮防治,每生长季不超过2次;呋虫胺、烯啶虫胺、异丙威可作为候选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5  环境风险引起强烈关注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姜勇博士在报告中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体现24节气的优秀画面一页页翻过。短片不仅给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美的冲击,更引起了我们对和谐、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灵共鸣。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诞生了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24节气,如今,24节气仍是指导农民朋友进行农事操作的重要依据。可以说,24节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优雅生活。
    可现实与历史、与人们的美好向往相距甚远,且这种现实甚至是残酷的。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严重雾霾、工业污染事件、农田垃圾、毒奶粉毒大米事件以及非法农药造成的损失等,构成了现代社会极不和谐的画面。一项社会调研发现,2013年中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
    正像吴志凤在报告中所言,现在即便企业按照要求备齐所有的资料,也不能保证产品能登记成功,因为环境风险已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姜博士说:“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春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动物迁徙,就发生在中国大地。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要选择与家人在一起。不管路途有多么遥远,也不管有多累,我们都要回家。”我们对“家”的情结是浓得化不开的积淀,是每位游子每年的美好、温馨归属。爱护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姜勇介绍,杜邦始终将“安全、环保”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公司不仅向市场推出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好产品,而且将于今年推出“爱家乡,用康宽”、杜邦康宽环保行活动。
    康宽是体现杜邦核心价值观的产品。正像氯虫苯甲酰胺的发明人George Philip Lahm博士所言:“康宽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因为在他看来,要找到一种高效杀虫剂并不难,但要找到环境风险像氯虫苯甲酰胺那样低的产品非常困难。
    杜邦期望通过“杜邦康宽环保行”活动,一方面让康宽“安全、环保”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使得康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品牌。
“杜邦康宽环保行”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是对参与环保的康宽用户的奖励,旨在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来,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6  中国农药企业的竞争力及全球化策略
    王骞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农药工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并提出了我国农药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十大策略。
    我们拥有很多优势。2013年我国农药工业以占全国0.18%的GDP贡献了贸易顺差的3%,这证明了中国农药工业的强大竞争力。我国是继欧盟、北美、日本之后全球第四大拥有研产销一体化的农药大国。拥有全球第一大本土市场,它不仅市场庞大,而且拥有几乎全球各种作物,可便于产品开发测试和经验积累。我们还拥有良好的国家形象,以及持续不断的研发支持。
    我们的劣势也很突出。首先是“品牌魔咒”——重生产、轻市场。当前全球市场几乎鲜有中国大陆品牌的终端农化产品。其次是OEM(代工生产)病毒。大型企业在OEM业务上被跨国公司捆绑,要想全球化发展,必须平衡业务类型,抑制OEM病毒。再次,缺乏全球化的营销、管理水平,行业内极其缺乏具有全球化能力的人才储备。
    我们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这是农药产业升级的机会。从山寨到中国创造,中国当前农药行业的发展阶段与欧盟、美国在70~90年代、日本90~2000年代相同,可谓农化行业的“黄金二十年”(第二个十年已经开启)。还有新兴市场的发展机会,新兴市场的发展是中国农药工业实现跨越的关键。
    我们或将遭遇多重威胁。① 汇率市场化,有研究机构研究认为,未来10年,人民币汇率将继续走低,有望进入“4”时代,甚至“3”时代。② 利率市场化,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大陆基准利率松动,则对国际农药业务产生巨大影响。③ 环保、安全、健康大部制,若中国大部制改革成功,大环保部或将效仿北美、欧盟管理化学成分,推行更加严厉的环保法规、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标准、更加严格的职业健康标准。④ 人口红利终结,由于中央提出的2020年工资倍增计划,21世纪中叶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等,我国的人口红利有望于2049年终结。⑤ TOP(全面有机栽培),有可能部分国家、部分地区、部分作物,因食品安全、环境、理念等因素推行TOP。⑥ GMO,未来非主粮作物可能会加快GMO导入,如大豆、油菜和玉米等。⑦ 失去世界工厂的皇冠——制造业回流和转移,制造业回流,北美已经成为一种显著的可见趋势,北美农化制造企业的OEM业务减少;新兴市场的追赶——转移。印度是我国世界农药工厂地位的有力竞争者。
    王骞对中国农化企业开拓全球化市场提出了十条策略性建议:明确企业战略,寻求平衡战略;认真考虑如何利用中国本土优势“第二个黄金十年”,包括更加注重并购、专利壁垒等手段;建立、储备全球化的管理团队和营销团队,建立匹配的全球化能力;对于海外市场,坚持属地化原则;在合适的时间考虑进行全球性供应链布局(生产、制剂);对于高门槛市场,不仅仅看到机会,更要看到竞争风险;寻找合适的战略伙伴,抱团出海;认真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社会、政治环境;制定适合自身的有效发展市场战略,并持之以恒;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中国的研发资源。  (全文续完)
农药快讯, 2014 (8): 1-5.
tag: 杀虫剂市场多姿多彩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3580.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