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药上市公司系列报道(一)
        江苏是我国农药工业的佼佼者,江苏这片沃土已经孕育了6家农药上市公司,他们是我省农药行业的大哥大和楷模。本刊以这些公司的年报和季报为基础,系列报道他们的业绩和发展策略,展现他们的市场风采,以期对兄弟企业的发展有所启迪。 
    2014年4月15日,红太阳(000525)公布了2013年年度报告:基本每股收益0.733元,稀释每股收益0.733元,基本每股收益(扣除)0.72元,每股净资产6.6749元,摊薄净资产收益率10.9868%,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0.57%;营业收入7,241,324,764.81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71,992,604.80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65,335,598.77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3,385,806,098.41元。 
1 营业利润大幅提升,农药板块担纲重任 
    2013年,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41亿元,同比增长0.92%;实现营业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33.16%;毛利率13.97%,同比提升了3.3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30.30%。在公司的主营产品业务中,农药和化肥占据主导,两者代表了公司总营业收入的95.19%;而在营业利润中,两者做出了93.17%的贡献。其中,农药创造了29.8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9.55%;实现营业利润7.95亿元,同比增长41.94%;完成毛利率26.62%,同比提升了6.07个百分点,领军于公司各类产品之首;农药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41.23%,同比提高了3.25个百分点;农药的营业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78.54%。也即,农药以约40%的营收份额,为公司创造了近80%的利润。可见,农药已然在红太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苏依然是红太阳的主市场,2013年公司在该省实现销售额41.14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56.82%,不过,同比上年下降了9.6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出口业务大幅提升所致。2013年公司完成出口金额9.18亿元,同比增长了125.13%;营收占比由上年的5.68%提升至2013年的12.68%,劲增了7个百分点。 
表1 2013(2012)年红太阳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 项目名称  | 营业收入(万元)  | 营业利润(万元)  | 毛利率(%)  |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 按行业或产品分  | 
| 化肥  | 390,754.94(427,604.04)
 | 14,799.71(16,243.33)
 | 3.79(3.80)
 | 53.96(59.59)
 | 
| 农药  | 298,537.15(272,523.40)
 | 79,464.07(55,984.02)
 | 26.62(20.54)
 | 41.23(37.98)
 | 
| 农资大市场  | 16,343.84(5,375.50)
 | 3,651.35(2,291.36)
 | 22.34(42.63)
 | 2.26(0.75)
 | 
| 其他  | 1,797.35(2,596.96)
 | 280.69(269.59)
 | 15.62(10.38)
 | 0.25(0.36)
 | 
| 其他业务(补充)  | 16,699.20(9,436.70)
 | 2,975.66(1,187.55)
 | 17.82(12.58)
 | 2.31(1.32)
 | 
| 合计  | 724,132.48(717,536.60)
 | 101,171.48(75,975.86)
 | 13.97(10.59)
 | 100.00(100.00)
 | 
| 按地区分  | 
| 江苏地区  | 411,438.64(476,631.63)
 | 59,352.27  | 14.43  | 56.82(66.43)
 | 
| 福建地区  | 27,250.58(43,282.62)
 | 2,595.84  | 9.53  | 3.76(6.03)
 | 
| 广西地区  | 30,945.16(15,620.33)
 | 1,616.04  | 5.22  | 4.27(2.18)
 | 
| 安徽地区  | 48,243.99(36,656.14)
 | 4,768.43  | 9.88  | 6.66(5.11)
 | 
| 湖北地区  | 3,325.72(2,506.46)
 | 581.70  | 17.49  | 0.46(0.35)
 | 
| 陕西地区  | 4,318.88(2,027.48)
 | 509.72  | 11.80  | 0.60(0.28)
 | 
| 其他地区  | 90,091.87(90,590.05)
 | 18,239.03  | 20.24  | 12.44(12.63)
 | 
| 出口  | 91,818.44(40,785.20)
 | 10,532.78  | 11.47  | 12.68(5.68)
 | 
| 其他(补充)  | 16,699.20(9,436.70)
 | 2,975.66  | 17.82  | 2.31(1.32)
 | 
| 合 计  | 724,132.48(717,536.60)
 | 101,171.48 | 13.97 | 100.00(100.00)
 | 
2  三大产业集群,吡啶—百草枯产业链优势凸显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绿色生命科学产业,以生产和销售环保型新农药、“三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工产品为主业,以国际贸易、农资连锁经营为支撑,是集科研、制造、国际国内市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科技上市公司,是国家农药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通过实施农药产业整体上市,整合了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和红太阳股份的品牌、技术、渠道和人才资源,拥有了吡啶碱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氢氰酸类三大环保农药产业链,打造了“中间体—原药—制剂—销售渠道”全产业链优势。农药板块随着规模、产业链及环保优势的协同释放,未来有望赶超化肥板块,成为公司集营业收入和运营利润“双第一”的第一大板块。
    公司拥有3条吡啶生产线,总产能6.2万吨。其中,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一条1.2万吨/年的生产线,而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建有两条各2.5万吨/年的生产线。公司2万吨/年的百草枯产能显然是全国第一;其他主要产能还包括,1万吨/年三氯吡啶醇钠(南京生化)、1万吨/年毒死蜱、4万吨/年草甘膦、双甘膦(安徽国星)、1,000吨/年吡虫啉、600吨/年敌草快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品等。
2.1  反倾销确立,吡啶价格步入上升通道
    2013年红太阳农药业务实现41.94%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吡啶—百草枯产业链功不可没。除市场的刚性需求外,吡啶还受益于反倾案的胜诉,而百草枯则受益于1745号公告和吡啶价格的上扬等。
    吡啶碱是重要的含氮杂环类农药、医药中间体,堪称杂环类“三药”的芯片。其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了60多年。1998年,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在自有人才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吡啶碱。2006年1月,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首套吡啶碱工业化项目生产线顺利开车;2007年3月,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在自主掌握第一套吡啶碱生产装置技术的基础上,在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两套迄今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年产2.5万吨吡啶碱生产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吡啶碱6.2万吨/年的产能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市场的龙头老大。
    全球吡啶碱产业链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目前,全球仅4家公司掌握了吡啶碱规模化生产技术。红太阳是世界上第一家拥有从合成吡啶碱到生产下游百草枯、敌草快等系列杂环类环保农药产业链的企业。其中的敌草快属于高端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市场。2013年初的价格为15万~16万元/吨,那时42%百草枯母液(以下简称为“百草枯”)的市场价格约为1.6万元/吨。
    国内拥有合成吡啶能力的企业只有7家,总产能为9.2万吨/年。但实际在产的企业只有4家:南京生化(1.2万吨)、安徽国星(5万吨)、南通瑞利和山东绿霸(1.8万吨),其中南京生化和安徽国星皆为红太阳全资子公司。2011年国内吡啶产量为5.05万吨,从日本和印度进口的吡啶量为1.43万吨,约占国内产量的30%。
    2012年,由于印度和日本一些吡啶企业利用国内补贴等优势向中国市场恶意倾销吡啶,抢占市场份额,扰乱了我国吡啶市场的秩序,损害了吡啶及其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2012年8月,国内4家在产吡啶生产企业向商务部提交了对原产于印度和日本吡啶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2012年9月21日,商务部决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3年5月27日,商务部发布初裁公告,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2013年11月20日,商务部最终裁定对原产于印度和日本的进口吡啶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24.6%~57.4%),实施期限自2013年11月21日起5年。
    吡啶反倾销确立,占国内表观消费30%的吡啶进口量受到影响,国内吡啶行业供需结构明显改善。吡啶价格“直播”着反倾销进程,其从2012年9月的2.77万元/吨上涨至年底的3.0万元/吨,2013年11月进一步提升至3.3万元/吨,总增幅约为20%。红太阳显然是此案的最大赢家,一体化优势凸显。之前由于吡啶盈利能力较差,公司基本只开启3.7万吨生产装置,且吡啶主要自用,少量外销。2013年10月底,安徽国星第2套吡啶装置投产,而南京1.2万吨吡啶装置因年久需要大修,所以实际在产产能5万吨/年,开工率近100%,外销有所增加。因此吡啶的提价,一方面让公司的外销吡啶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传导至下游产品百草枯,借助百草枯而获益良多。
2.2  市场需求、政策发力、成本优势,百草枯奋蹄扬威
    百草枯除草性能优异,在过去5年全球消费量年均增长15%以上。随着免耕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百草枯在草甘膦抗性杂草地区使用量的提升,预计未来百草枯的需求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
    2012年4月24日,3部局联合发布了1745号公告。百草枯新核准产能从此止步;并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保留母药生产企业水剂出口境外使用登记、允许专供出口生产,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2013年11月20日,吡啶反倾销定案,吡啶价格配合上扬。在寡头垄断的格局下,中间体成本顺利转嫁到下游产业。
    百草枯是仅次于草甘膦的全球第二大除草剂,在某些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随着草甘膦价格的飞涨,对百草枯价格也产生了联动效应。
    ……
    全球百草枯需求增长显著;百草枯市场沉寂多年,库存消化宣告结束;百草枯水剂停产在即,市场补库囤货忙碌……2012年9月,商务部宣布对吡啶反倾销立案调查,百草枯蓄势已久的动能终于等到了释放的时机,它告别了1.45万元/吨的“老价”,一路狂飙,2013年底上扬至3.0万元/吨的“新价”。百草枯奋蹄扬威,在15个月的短时间内,价格翻了一番多。2013年初,百草枯的市场价格约为1.6万元/吨,2013年全年,百草枯市价涨幅高达87.5%左右。
    2013年,红太阳1~4季度业绩同比增长分别为:6.2%、23.9%、32.1%、47.3%,呈现逐季上升的态势。是年,红太阳农药业务的毛利率为26.62%,其中上、下半年分别为25.1%和27.9%。吡啶和百草枯对农药毛利率的贡献巨大。
    红太阳拥有百草枯产能2万吨/年,其规模在全国最大。但由于公司主要为长协订单,其订单价格要滞后于市场价格。2013年一、二、三季度,百草枯订单执行均价分别为1.50万、1.75万、1.85万元/吨,而市场均价分别为:1.76万、2.14万、2.36万元/吨。虽然长协价落后于市场价,但仍在逐季提升,向市场价靠拢。如果按1.85万元/吨的成交价计,百草枯的毛利率约为35%。
3  2014年展望
3.1  百草枯持续高位运行,长协订单价逼近市场价
    百草枯此轮景气与2006—2008年不同,由于产能受限,所以不会出现大幅扩产而导致的价格回落。吡啶反倾销执行期5年,在这5年里,吡啶因进口减少而价格趋高。加之,百草枯刚需基础牢固,所以未来百草枯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由于百草枯主要长协订单于2013年底执行结束,未来的订单周期将缩短至1~3个月。这一方面表明公司对百草枯后市价格上涨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可以让百草枯订单价趋近市场价,从而为百草枯毛利率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2013年百草枯已进行了技改扩能,产能达2.5万吨,预计2014年百草枯产量近2.5万吨。
    然而,由于百草枯与草甘膦、敌草快有一定的替代性,所以百草枯价格会受到比价限制,预计百草枯市场最高价在3.5万元/吨左右。如果2014年全年百草枯出货均价为2.7万元/吨,EPS全年将增厚约0.56元(按2万吨产量计)。
3.2  出口占比大,新剂型登记,1745号公告影响不大
    1745号公告规定,2016年7月1日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但国内百草枯大多用于出口,红太阳也不例外。且2013年9月25日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登记了20%百草枯可溶胶剂,新剂型将使百草枯在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得以延续。因此1745号公告应该不会对公司百草枯的未来业绩造成大的影响。
    另外,2013年召开的《鹿特丹公约》第六届缔约方大会未将200克/升以上含量百草枯水剂列入《公约》附件3,有待2015年的缔约方大会再行讨论,因此百草枯的出口担忧暂时解除。
3.3  吡啶法生产毒死蜱和吡虫啉装置扩建
    2013年,公司收购了重庆华歌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华歌生物的项目非常令人期待。华歌生物在建1.1万吨氟氯代吡啶项目,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将延伸公司产业链,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华歌生物正在中试四氯吡啶法生产毒死蜱和3-甲基吡啶氯化法生产吡虫啉两条合成工艺,如果工艺获得突破,公司将会扩建3万吨/年毒死蜱和1万吨/年吡虫啉生产装置。从环保和成本等角度看可颠覆这两个行业,形成类似于百草枯的局面。
    四氯吡啶法是我国开发的生产毒死蜱的安全环保、低碳清洁、连续化生产先进工艺,未来必将大幅取代三氯乙酰氯法生产工艺,预计我国90%以上的产能将采用四氯吡啶法工艺路线。
    随着国内吡啶法工艺的快速发展,2015年吡啶的需求量有可能翻倍至14万吨左右,红太阳拥有吡啶工业化生产的自主知识产权,可第一时间扩建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3.4  分批建设氟啶脲、吡蚜酮项目
    公司以47,438万元分期分批建设3,000吨/年氟啶脲和3,000吨/年吡蚜酮项目。氟啶脲为含氟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广谱、高效,对环境友好。其与毒死蜱和烯啶虫胺3种吡啶杂环类农药曾被农业部列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名单”,被称为当今的“绿色农药”。吡蚜酮是国内耳熟能详的高效杀虫剂,其作用方式独特,持期效长。
    总之,红太阳将通过吡啶一体化生产的优势,广泛开发吡啶下游产品,丰富吡啶产业链,力争将该链条做得更大更强。
    红太阳预计,2014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02.10万~13,885.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110%。
农药快讯, 2014 (9):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