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国家领导人空前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史无前例,为何国家领导人就我国技能人才培养这么重视?下面,笔者以农药行业为例,具体阐述之。
一、技能人才的捉襟见肘影响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农药价格的上涨和用药领域的扩大所引发的市场需求促使整个农药行业飞速的发展,每年产销率都呈稳定的增长趋势。只是,农药行业的发展更加彰显出专业人才的匮乏,包括生产、机械设备维修以及农药的研发等各方面人才都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农药行业“灰领”即高级技工。那么,中国农药技能人才现状究竟怎样呢?近年来,中国农药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2013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累计总产量3,189,525.26吨,同比增长1.64%。当前,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持续繁荣,带动了我国农药工业持续发展。2014年,中国农药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今年1~4月,全国累计生产农药原药109.2万吨,同比增长4.6%。农药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农药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农药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明显的缓慢上行周期和转型时期,农药业的发展转型升级在即,影响农药向绿色转型的决定因素是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原药生产厂家近600家,制剂企业2,100多家,农药类上市公司40余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62亿元。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湖北等农药主要生产地区,通过重点农药企业的拉动作用而带来农药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农药产品销售价格稳步上扬和农药出口稳定增长带动农药规模生产,中国农药出口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000多家,其中农药生产企业近300家,外贸企业近500家。并且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出口大于进口,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年有增。江苏、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从事农药出口的生产企业数量多而集中,农药工业出口拉动了总产值增幅。但由此也带来了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的软肋,表现在相关的管理、销售、研发、生产和维修等各个领域,都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每个企业在农药设备维修保养、机电、营销等岗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农药工业的发展,农药行业的人才缺口会继续拉大。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浙江农药及相关联产业持续保持在每月发布3,000个需求职位这一规模上,并一直呈上升趋势。熟练岗位操作工、高级设备维修等人才开始捉襟见肘,农药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急速升温。某农药企业三位60多岁的老师傅迟迟退不下来,因为没有他们,这家农药企业的核心机器设备只有停摆,别人伺候不了。某新建农药企业近百个技术工种位置虚席以待,厂长赶了十多场招聘会一无所获,应聘者虽多,但熟悉农药生产知识、符合要求者几乎没有。鉴于此,许多农药企业为能及时招聘到技术工人而不惜重金,如某农药厂以十万年薪招聘首席高级技工。据有关部门统计,高级技术工月平均工资比硕士研究生工资还高。前不久,某外资农药企业拟招聘一百名一线熟练技术工人,通过短信群发的形式,广发招聘信息,但前来应聘的基本上都是毫无农药生产技术之人,与厂方的要求相差较大。某企业招聘品质管理质量检测人员,工资涨到每月3,600元(这相当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都没有招到合适的人员。某农药生产企业进口一设备,老外的技师来操作,设备一直正常工作,可他一回国,我们企业的工人一操作,就出现故障导致运转不正常,请了许多人调试都没有解决问题,只能停下不用。老板坦言:谁能解决问题,哪怕每月一万元工资也值。有些老总还说,现在,最缺乏的是应用型人才,不管是生产,还是设备,拿来都能够用的人实在太少。以上事实充分说明:目前我国农药行业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人才更是短缺。技工短缺将严重影响农药业的转型升级、农药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农药企业出现技工短缺原因剖析
那么农药企业为何会出现技工短缺,影响农药企业的发展呢?最近几年不少企业招工难,招技工更难。特别是农药生产企业三班倒,工作环境受污染影响大,又没有其他行业舒适的工作环境,加上企业大多地处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带,招工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说招到合适的技术工人。正如有人说:昨天还在田里干农活,今天就到农药厂当了工人。青年人除非走投无路才会到农药厂上班。再加之农药企业注重用人成本,忽视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的培训,甚至不培训,新招的员工跟着师傅几天就独立工作,也不进行生产工序、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了,既然无知那就无畏,因而违规操作、非法操作屡见不鲜,何从谈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在一线岗位从事操作的技术工人,在工资缺乏吸引力、劳动强度大、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的条件下工作,更面临人身安全隐患。其次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忽视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重视高学历高文凭人才的储备,忽视技术人才的引进,用工注重短期效益,不顾长远利益,很多企业宁肯花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薪去聘请技术、研发和管理专家,也不愿花几百元去培训一名技工。一个技术工人不在岗位上多年的实践与学习是不能成长为技能人才,更谈不上成为符合现代化生产,有知识、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轻视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也是导致技术工人短缺的重要原因。而培训对技能人才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
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激励不够,不能用心留人,缺乏长期激励。细说起来,不外乎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导向问题。一是在舆论导向上忽视了对技术工人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宣传,过分地、不恰当地渲染了脑体倒挂现象,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划分,致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人仍然以学历和职称作为判定人才的标准。每年各地在外引进人才,基本上引进的还是大中专毕业生,而没听说引进技工人才。普遍认为学历越高越是人才,因而拼命追求高学历,不愿当工人,认为当工人地位低,没有前途,从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二是在收入分配导向上,往往把学历相对不高,但长期在一线积累技能和经验的技术工人划在了人才之外,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也不如职位最低的管理干部。特别是工人考技师条件的苛刻,使考技师成了许多工人可望不可及的顶峰。这种对技术工人切身利益长期忽视的现象,使许多技术工人找不到职业荣誉感,严重挫伤了他们钻研技术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2 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农药技工学校生源短缺。社会上“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招生和就业困难。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所开出的学历条件日益提升,从专科、本科,直至硕士、博士,使许多适龄期青年和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和学校时,“学历优先”是他们的必然选择。有的学校为了招生源,只要有人交钱就可以读,所以质量大大降低,导致技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大幅度下降。国有企业技术工人后续力量即将出现断档。
3 一些企业以改革和“减员增效”为由,把熟练的技术工人按年龄一刀切,导致大量技术工人内退或下岗,同时由于一些农药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低,工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从而使技术工人流失,在岗的已所剩无几,年轻的技术又跟不上,出现断档,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4 精练的技术必须靠不断的培训和磨练才能获得,而很大一部分企业以降低成本为由,忽视对技术工人素质的提高。不但不举办在职技能培训,还取消了用于企业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不断创新,特别是入世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主宰着市场,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生产仪器精密,这些都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因此长期的、定时的职工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是当务之急,它为企业持续发展积累资源,提供动力。
三、未来趋势与应对之策
由于由传统农药向现代农药发展的结构调整变动,转型尤其是绿色转型在进行之中,这样就会让生产部门的技术含量增大,劳动复杂度提高,在农药业出现了许多要求劳动者既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岗位。而“灰领”,就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这是目前农药行业中最稀缺的人才。那么未来农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从岗位需求角度,有关业内人士分析农药业可能的人才需求趋势是:需求点更多地会集中在中高层级的专业人才以及一直十分紧缺的高级技工以及实战型的营销人才。他们要求有快速的设备故障诊断能力,对农药产品及生产等有一定了解,跟现代化设备的发展保持相同步调,熟悉国外先进设备和维修养护知识,熟悉安全、生产、工艺流程,同时要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国内不少农药企业引进外国的设备、生产线甚至连技术一同引进,但无法生产出外国农药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正如某经济学家所说:由于我国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低,制约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什么国外农药产品卖一等价而我们的只能卖三等价?究其原因,不在于设计不好,也不是没有创意,关键问题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一线操作技术工人工艺不合格,技术不到位,造成了产品质量欠佳,因而难以打造品牌冲出国门。
除高级技工外,高级人才队伍还指包括企业经营者、营销、财务、物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在内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随着国际业务的迅速发展,国际经营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同时,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把握最新专业科技动态的高级技术开发人才队伍也是当务之急,这是使农药生产开发应用能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另外,营销人才也还会持续紧缺。农药营销人才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理解农药的品牌和文化,在不少农药企业,大部分是不懂农药生产知识的外行业的营销人员,而一个外行业的营销人员来运营农药产品品牌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距离的。
虽然人才的需求翻倍增长,但由于行业技能人才如此短缺,使得目前现有的农药人才存量对于未来农药业的发展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随着农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将越来越高。农药生产技术发展得太快了,学校教的、或是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在讲的东西,和企业里面实际在用的实在差得很远。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企业再培训和经验积累来掌握。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的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层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不光包括高学历人才,也包括了技师层级的。
因此,要改变农药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必须对农药企业人才短缺现象的根源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方能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措施。当前,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和青黄不接,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国家层面的重视。今年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特别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在生产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许多企业厂长们的高度重视。那么,要彻底改变现状,解决当前技术工人队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笔者建议,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转变观念,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全球化,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因此,农药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工队伍迫在眉睫。一要在舆论导向上,要正确界定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者,都是人才。大张旗鼓地宣传“天生我材必有用”、“靠技术吃饭有前途、有奔头”、“当技术工人,当高级技工光荣”的氛围。充分认识和宣传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给予相应的地位。要让企业管理者明白:“仅有高科技人才和一流的产品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好的生产工艺和工匠型技术工人”,设计不能代替生产;二要在单位用人机制上进行改革,避免“人才高消费”现象,为技术工人提供合适的岗位,不能片面强调学历和文凭,要让技术工人有用武之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2 深化改革,为技术工人成才提供广阔舞台。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体制、机制和组织结构上深化改革,尽快建立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增加技能在工资中的比重。不断探索技术工人与企业管理人员待遇平衡,技术工人晋升职称与工程技术人员机遇平等等调动技术工人积极性的办法和措施,努力激发技术工人作为企业主人翁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企业还要优化工作环境,赋予高级技能型人才以工作重任,从而引导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
3 加大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事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职业教育,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技能人才队伍,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不可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要加大力度,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一要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和鼓励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协调发展;二要全面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切实加强在职培训,强化再就业培训;三要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管理方式,健全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及资格准入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使职业资格证书真正成为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的真实凭证;四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培训鉴定质量认证制度。
4 加大投入,为职业培训和开展技能大赛提供保障。一要引导企业领导充分认识长期、定时的职工培训,是提高工人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办法之一,消除“短期用工”现象的存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设立职工培训专项资金,为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调动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提供有力支撑;二要鼓励企业多搞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除精神鼓励外,还应给予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让工人们感觉到技术离他们很近,才能提高学习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
5 营造环境,为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创造条件。政府部门要对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进行深入研究,并从大人才战略角度出发,研究和制定适应高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政策、制度,并以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体,建立各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职业培训政策,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同时,要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培训上做好服务工作。
农药快讯, 2014 (15): 28-3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