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主要水稻产区暴发了急性稻瘟病,水稻发病面积约30万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种粮农户损失较重。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并且可能发生在任何年头、任何季节。
据了解此次稻瘟病属局部大暴发,病害发生较重的是在本地推广种植的2个品种,这两个水稻品种已在当地推广种植约3年,产量高,稻米品质好,罕有稻瘟病发病记录。然而,今年抗性品种已失去抗性,为稻瘟病的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今年6、7月当地阴雨天多,温度适宜,形成了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稻瘟病的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6月30日当地初见染病田块,一天后全田染病,病菌传播速度极快,染病水稻表现症状为:叶片干枯,叶部病斑呈红褐色,严重的田块叶片大面积枯死,全田呈火烧状(见下图)。正值水稻分蘖期,此次病害的防治效果直接关系到水稻能否正常抽穗及抽穗率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
表1 深蓝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比较
使用产品 |
用药量(毫升/亩) |
速效性 |
持效期 |
用药后直观效果 |
防治率 |
40%稻瘟灵乳油 |
240 |
无反应 |
继续侵染 |
继续恶化,大面积挫下去,后期抽穗率很低,成为青草 |
10%~20% |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
— |
基本无效 |
— |
整块田挫下去,直接放弃打药 |
小于10% |
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深蓝) |
80 |
24小时抑制病斑,稻叶返青 |
5天,下雨后重新侵染 |
叶片返青,老病斑干枯,新叶嫩绿无病斑,后期正常抽穗 |
65%~70% |
2%春雷霉素水剂 |
200 |
无反应 |
不见效,继续挫下去 |
继续恶化,大面积挫下去。后期抽穗率很低,成为青草 |
小于10% |
技术人员分析认为,三环唑只有预防作用,田间水稻发病后使用对病株没有治疗效果。春雷霉素、稻瘟灵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由于多年使用,部分地区已出现对这两种药产生抗性的稻瘟病生理小种,连续用药后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对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农作物病害有特效,药物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该药没有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嘧菌酯是一种全新的杀菌剂,通过抑制病菌的呼吸作用来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能在病害发生前阻止病菌的侵入,病菌侵入后可清除体内的病菌,发病后减少新孢子的产生,对作物提供全程的防护作用。深蓝(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为嘧菌酯和咪鲜胺的复配制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前期作为预防药剂使用的田块,稻瘟病发病较轻。
发稿前,我们再次走访病害暴发区发现,常规药剂防治的田块抽穗率普遍较低,抽穗率在10%~60%之间,损失惨重,而使用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深蓝)的农户稻田均可正常抽穗,水稻长势良好(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