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是徐州地区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小麦茎基部,发病以后先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白、周围褐色的病斑,逐渐扩大成云纹状,之后侵入茎秆,影响小麦水分和养分的上下疏导,最终形成枯白穗或枯孕穗。
发生规律 冬前小麦3叶期开始见病,造成分蘖少,苗瘦弱,个别严重地块可出现死苗现象;入冬后,由于气温较低,病害停止发生,病株带菌越冬;小麦返青后,病情急剧上升,在植株间横向扩展,病株数增加,发病率上升;小麦拔节后,病斑随之向上扩展,病指激增,但病株率基本稳定;小麦抽穗后,病菌的扩展因茎秆变硬而停止,整体病情趋于稳定。
发生特点 发病程度旱茬麦重于稻茬麦,早播麦重于晚播麦。近年来见病期比常年偏早,尤其是旱茬麦见病较早,冬前11月中旬开始见病,稻茬麦见病迟,一般在2月中下旬始见病株;旱茬侵茎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稻茬侵茎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旱茬见白穗在5月上中旬,稻茬见白穗比旱茬麦略迟。
重发原因 一是菌源充足,田间菌核基数高。二是气候条件适宜。10月中下旬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纹枯病菌菌核萌发形成初侵染;近年来早春气温回升快,相对湿度适宜,导致小麦前期发病快;暖冬有利于纹枯病病菌越冬,加上“倒春寒”天气使小麦受冻,抗病性受影响。三是撒播用种量偏高,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抗逆性减弱,有利于纹枯病病菌的侵染和蔓延。四是田间管理不当。偏施氮肥,钾肥施用量过小;田间杂草过多,影响通风透光;发病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加强田管。一是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二是合理掌握播种量,推广机条播技术;三是合理施用氮肥,增施腐熟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四是做好麦田化学除草;五是确保沟渠配套,排灌畅通。(2)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播前晒种1~2天,发病较重田块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水300毫升拌麦种25公斤。一般发病田块用井冈霉素拌种。二是药剂喷施。可选用井冈·蜡芽菌、氟环唑、井冈霉素喷雾。药剂防治要趁早,在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中下旬)及早施药,以阻止病菌侵入茎秆,这样也可以降低防治难度,因为此时小麦还没有封行,药液容易喷到发病部位。常年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需在7天后再次施药。加大用水量,对小麦茎基部喷洒,确保药液能喷到病斑上。拔节期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时喷药,这样药液易随露珠淋到中下部叶片上,有利于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