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毒病将中等偏重发生
作者:于丹
更新时间:2012-04-23
点击量:1274
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我省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毒病,均由灰飞虱传毒引起。据江苏省植保站调查,2011年这两种病害总体发生程度重于2010年,综合灰飞虱虫量、带毒率、品种抗耐性等因素分析,预计今年仍将在我省局部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
据省植保站朱凤介绍,虽然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传毒介体都是灰飞虱,但受抗耐病品种应用情况不同及病毒本身特性等因素影响,近几年这两种病害在我省的发生情况有较大区别。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得到了一定控制,2011年流行程度列2004年以来最低水平,但苏南、沿江、里下河及丘陵局部地区发生仍较重,全省累计发病面积455万亩,比2010年减少122万亩,其中病株率超过10%的面积近1万亩,重发品种主要是武育粳3号、武运粳7号等。相比之下,由于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面积从2007年开始快速上升,到2010年有所下降,但发病区域已由北向南扩大,苏南地区有查见;2011年发病面积及发生程度再次上升,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地区偏重发生,重发面积明显加大,其中病株率超过10%的面积6万亩,比2010年增加4万亩,病株率在50%以上的重发面积1,000亩,重发品种主要有武运粳21号、武运粳24号、华粳6号、淮稻5号、淮稻6号、镇稻9424、连粳6号、II优系列杂交稻、徐稻系列等。
据省植保站预测,今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淮北、沿海与里下河局部地区发生程度将达4级,其他地区1~2级,发生面积300万亩,比2011年略增。其依据为:灰飞虱越冬虫量高;2011年局部地区发病重,田间毒源充足;稻麦免耕及套播面积大,有利于灰飞虱种群繁衍;淮北、沿海等地高感品种比例高。由于苏南、沿江等地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种植比例仍较高,预计2012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这一地区局部发生程度4级,程度比2011年略轻,其他地区1~2级,全省流行面积500万亩,与2011年相近。
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仍要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同时,加强“避、断、治”的综合防控措施。一是适期迟播,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二是在机插稻面积较大及灰飞虱发生量大、条纹叶枯病或黑条矮缩病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的地区,推广秧田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技术。三是科学防治灰飞虱。重点把握麦田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盛期以及大田二、三代若虫发生盛期的药剂防治,适用药有吡蚜酮、异丙威、烯啶虫胺等。(于丹)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