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现代技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农药专利的今天,决定了农药工业的明天。所以研究世界农药的专利现状,分析世界农药的发展趋势,是对农药企业乃至整个农药行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专利文献中包括了世界上95%的研发成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专利情报,不仅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节省40%的研发经费。这就是我们分析专利信息,研究专利情报的目的。
现在主要讨论如何通过专利分析指导农药研发。
1 宏观的专利分析指导农药研发方向
1.1 农药技术的研发重点是在工艺、设备、环保、组合物上
从近10年全世界农药专利申请总量的结构来看,农药化合物专利、制剂专利以外的其它专利申请总量一直遥遥领先,见图1。这部分包括农药生产方法、清洁工艺、中间体、特种催化剂、特殊设备、自动化与连续化工艺技术、农药新用途,以及覆盖面极为广泛的农药组合物等方面的专利,这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本土企业相对落后的,值得非常关注和认真研究这一大类专利。
各类农药专利的比例:占历年农药专利申请总量最大比例的是其它专利,而且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农药其他专利的比例挤占了化合物和制剂的比例,导致后两者比例呈下降趋势,见图2。
1.2 杀菌剂是近10年世界农药研发的第一热点
近10年世界各类农药专利申请总量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杀菌剂的专利申请总量始终占据第一位,近1~2年杀虫剂追上杀菌剂,见图3。21世纪前10年除草剂的专利申请总量远低于杀菌剂和杀虫剂,这与GMC的高速发展,带动草甘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大发展,从而抑制了选择性除草剂的种类增加密切相关。
图4列出了2002—2012年全球杀菌剂专利、杀菌剂化合物专利和制剂专利的申请数量。可以看到以下趋势:① 近10年全球杀菌剂专利的申请量持续上升;② 杀菌剂制剂的专利申请量始终高于杀菌剂化合物的专利申请量。这与病菌对杀菌剂,特别是非保护性杀菌剂容易产生抗性密切相关。
下面着重分析杜邦、拜耳、巴斯夫、先正达、陶氏益农、住友化学公司的专利申请情况,研究专利情况有助于分析各公司的发展战略。世界六大农药跨国公司是全球农药工业的风向标。这6家公司的农药销售额占全球农药市场的75%~80%。从农药研发型公司考虑,用住友化学公司代替孟山都公司。拜耳在这六家企业中杀菌剂专利申请总量最多,巴斯夫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陶氏益农的杀菌剂专利申请量从2009年开始持续上升;杜邦公司的杀菌剂专利年申请量都在20个左右,但近年已经进入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的研发,并且取得了突出进展。
1.3 跨国公司的农药研发方向
4家有代表性农药公司的各类农药化合物专利申请趋势:巴斯夫的杀菌剂专利数量远高于杀虫剂与除草剂;拜耳的杀菌剂与杀虫剂化合物专利申请数量高于除草剂;拜耳的杀菌剂化合物专利申请数量高于巴斯夫的数量。
近10年4家有代表性农药公司的各类农药化合物专利申请趋势:
跨国公司近年各类专利的申请总量比例反映在公司的具体业绩上。如2013年各类农药的销售构成:先正达侧重于除草剂、杀菌剂;拜耳作物科学三类农药均衡发展。
2010年4家最有代表性的农药公司的专利申请趋势:
选取2010年最有代表性的4家研发型农药公司拜耳、先正达、巴斯夫、住友进行对比。
可以看到,拜耳的农药化合物专利与农药其他专利的申请量都居4家公司之首,但农药制剂专利申请量以巴斯夫领先。
1.4 农药混剂是农药技术开发的重点之一
全球农药专利调查表明,在化合物专利、制剂专利和其他专利的申请数量中,从2005年开始,其他专利的申请数量占6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农药组合物专利。
表1 2004—2011年全世界其他农药专利申请数量的比例
年份 |
其他专利的比例(%) |
年份(年) |
其他专利的比例(%) |
2004 |
59.6 |
2008 |
61.0 |
2005 |
60.2 |
2009 |
62.8 |
2006 |
60.4 |
2010 |
63.5 |
2007 |
60.6 |
2011 |
64.6 |
2013年3月报道,据专利局农业化学处杨明处长介绍,近30年中国环保农药专利申请量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专利分析结果显示,在农药原药、农药混剂、农药剂型和生物农药4种类型的专利申请中,农药混剂占比最大。
2013年6月,我在拜耳研发中心听到拜耳的杀菌剂专家介绍,拜耳公司新创制的杀菌剂将全部开发为混剂产品,不再上市单剂产品。
专利局张伟波副部长曾在报告中介绍,混剂专利在拜耳的一些新农药品种中占专利总数的70%以上。
2 微观的专利分析提高农药仿创效率
选择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吡唑嘧菌酯杀菌剂进行专利分析。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从1996年嘧菌酯上市以来,很快取代三唑类,成为销售额第一的一类杀菌剂。2011年全球销售额前10位的杀菌剂中,占有3个:第1位的嘧菌酯、第2位的吡唑醚菌酯、第4位的肟菌酯。
这3个品种2011年的销售额达到26.20亿美元,占全球杀菌剂市场133.05亿美元的19.7%。
专利技术正是创造这些重磅炸弹型杀菌剂的先决条件。
吡唑嘧菌酯的特性:广谱、高效,可用于包括小麦、大麦、大豆、花生、葡萄、蔬菜、马铃薯、香蕉、咖啡、茶树、果树、烟草、观赏植物、草坪等在内的100多种作物,对四大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效。而且吡唑醚菌酯还具有保健增产作用,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
表2 2012年全球销售额前10位的杀菌剂品种
序号 |
名 称 |
销售额(亿美元) |
厂 家 |
1 |
嘧菌酯 (azoxystrobin) |
12.60 |
先正达 |
2 |
吡唑醚菌酯 (pyraclostrobin) |
8.00 |
巴斯夫 |
3 |
代森锰锌 (mancozeb) |
6.30 |
陶氏益农、UPL |
4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6.25 |
拜耳 |
5 |
肟菌酯 (trifloxystrobin) |
6.15 |
拜耳 |
6 |
铜制剂 (copper fungicides) |
5.35 |
多个厂家 |
7 |
戊唑醇 (tebuconazole) |
5.00 |
拜耳 |
8 |
氟环唑 (epoxiconazole) |
4.95 |
巴斯夫 |
9 |
环丙唑醇 (cyproconazole) |
3.60 |
先正达 |
10 |
啶酰菌胺 (boscalid) |
3.55 |
巴斯夫 |
吡唑醚菌酯是1993年巴斯夫公司发现的含吡唑结构的strobin类杀菌剂,2001年上市,2005年全球销售额已达到3.85亿美元,吡唑醚菌酯市场迅速扩大,2012年达到8.00亿美元,预计它的潜在销售峰值为12.95亿美元。
吡唑醚菌酯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它的高效、广谱,还在于它是一个植物保健产品。它有利于作物生长,增强作物对环境的耐受力,提高作物产量。它的保健增产作用已经获得美国EPA的认可,是EPA就此用途登记的第一个产品。
吡唑醚菌酯已在50多个国家的100多种作物上登记,可以防治近百种病害。在中国,由巴斯夫欧洲公司与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登记、上市。国外吡唑醚菌酯的原药含量在97.5%以上。
吡唑醚菌酯的基础专利:EP0804421(化合物),DE4423612(工艺),2014年7月6日到期;CN1068313C/CN1149200C,2015年6月21日到期;US5869517,2015年6月21日到期。
2.1 吡唑醚菌酯专利调查结果与启示
专利检索截止时间:2014年9月22日。
检索结果:2,054件Fampat专利家族。
专利族(Patent Family)是由至少有一个优先权相同的、在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一组专利文献构成。同一专利族中的每件专利文献均为该专利族成员(Patent Family Members),因此,同一专利族中每件专利文献互为同族专利。
优先权:1年的宽限期。
吡唑醚菌酯专利申请的高峰期:2009—2012年。吡唑醚菌酯专利的重点区域:WO:1,227件,占33.4%;EP:788件,占21.4%;US:549件,占14.9%;DE:343件,占9.3%;CN:329件,占8.9%。总数3,675件。
吡唑醚菌酯专利的有效性:专利申请≠专利;任何人都可以申请专利;只有少数的专利申请会变成真正的专利。
表3 1985年4月~2013年9月中国专利授权比例
专利分类 |
申请数量 |
所占比例(%) |
授权数量 |
所占比例(%) |
授权率 |
发明 |
4,022,205 |
32.62 |
1,274,581 |
17.88 |
31.69 |
实用新型 |
4,358,172 |
35.35 |
3,235,997 |
45.38 |
74.25 |
外观设计 |
3,947,777 |
32.02 |
2,619,264 |
36.73 |
66.35 |
合计 |
12,328,154 |
— |
7,129,842 |
— |
57.83 |
2003年开始吡唑嘧菌酯的专利权人:巴斯夫:564件,占30%;拜耳:377件,占20%;先正达:173件,占9%。
吡唑醚菌酯专利中的热点领域:例如,甲基硫菌灵;对应的农药品种:环唑醇(cyproconazole)、霜脲氰(cymoxanil)、王铜(copper oxychloride)、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嘧菌酯(azoxystrobin)。
现在就合成、中间体、混剂3个方面进行吡唑醚菌酯的专利初步分析:
吡唑醚菌酯专利的最终检索结果:2,054个Fampat专利家族。其中各类专利比例为:化合物:872个Fampat专利家族,占38.2%;制剂:701个Fampat专利家族,占30.7%;其他:708个Fampat专利家族,占31.0%。
说明:① 3类总数2,281,超过2,054,因为部分专利同时计入1类以上;② 其他专利中,大多数是组合物专利。以composition检索,共有578件,占其他专利的81.6%。
2.2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
通过专利分析,吡唑醚菌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2种,均以邻硝基甲苯和对氯苯胺为起始原料。下述合成路线更易工业化。
中间体1-(4-氯苯基)-3-吡唑醇的制备:
2.3 吡唑醚菌酯的中间体
关键中间体1-(4-氯苯基)-3-吡唑醇的CAS登录号:[76205-19-1]。其中国专利CN101918387B,申请日:2008.11.14;发明名称:α,β-不饱和亚氨酸酯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CN1240433A、CN1098253C,申请日:1997.12.04;发明名称:N-取代3-羟基吡唑类的制备方法;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股份公司。CN1190961A、CN1070185C,申请日:1996.07.02;发明名称:N-取代的3-羟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股份公司。
中间体N-羟基-2-甲基苯胺的CAS登录号:[611-22-3]。其中国专利CN103153960A,申请日:2011.9.20;发明名称:制备取代的N-苯基羟胺的方法;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欧洲公司。CN1271348A、CN1117080C,申请日:1998.08.21;发明名称:(杂)芳族羟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股份公司。CN103415508A,发明名称:制备取代的N-苯基羟胺的方法;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欧洲公司。CN1169715A、CN1073553C,申请日:1996.01.17;发明名称:N-芳基-和N-杂芳基羟胺的制备方法;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股份公司。
2.4 吡唑醚菌酯的混剂
前面已经列出,吡唑醚菌酯的所有专利中,其他专利(大多数是组合物专利)708件,占31%。以composition检索,共578件,占其他专利的81.6%。
已经开发的吡唑醚菌酯的剂型比较多,包括:乳油、悬浮剂、水分散剂、可湿性粉剂、油悬剂、粉剂、液剂。
在复配产品中出现的配伍品种有:杀菌剂,代森联、烯酰吗啉、啶酰菌胺、氟环唑、醚菌酯、灭菌唑、丁苯吗啉、灭菌丹、氟环唑+醚菌酯;杀虫剂,氟虫腈。
与吡唑醚菌酯相关的其他农药的专利数:嘧菌酯(204)、环唑醇(167)、甲基硫菌灵(164)、王铜(153)、咪鲜胺(149)、霜脲氰(124)、代森锰锌(120)、氢氧化铜(99)。
与吡唑醚菌酯相关领域的专利数:种子处理剂(123)、杀虫剂(101)、甜菜(124)。
3 几点建议
3.1 首先要学会查专利
3.1.1 名称途径
例如,检索美国杜邦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司名称的不同拼写方法:The DuPond Merk Pharmaceutical Company,USA、E. I. Du Pond De Nemour and company, USA、du Pond de Nemours, E.I., and Co., USA、Du Pond Lanxide Company, L.P., USA。杜邦公司的代码:DUPO—德温特WPI数据库(/PACO);000706—日本专利数据库JAPIO(/PA)。
3.1.2 专利号途径
在美国化学文摘(CA)中,日本专利(公开)号中没有表示法律状态的代码,而是在专利(公开)号前面分别加上“Jpn. Kokai Tokkyo Koho”和“Japan Tokkyo Koho”分别表示日本公开特许公报与日本特许公报。
如在CA中检索得到PATENT:Japan Tokkyo Koho JP 7241892(特许公报);需要经过转换得到特公昭47-041892;公昭,即昭和47,从公元纪年转换;顺序号6位,不足补零。
名称途径要多渠道检索——专业专利检索分析软件,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专利数据库。最好是情报人员与技术人员相结合进行检索。
3.2 加强专利调查与分析
3.2.1 专利分析——作用(1)
研发开始前的应用:研发开始前进行专利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与本企业产品和技术有关的最新进展、技术状况、开发热点、发展趋势和市场动向等,将其作为立项评审的重要依据,选择有价值、有前途的技术项目作为开发课题,或者从众多的专利文献夹缝中找出技术空白点,沿着已有专利发明的思路延伸,选择有价值、有前途的项目作为开发课题,可以把起点放在最高、最新的位置,提高研发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节约研发时间和经费,同时可以避免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侵犯他人专利权,保证在不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基础上,有效产生自主知识产权。
3.2.2 专利分析——作用(2)
研发进行中的应用:技术开发具有继承性,每一项发明创造都使技术的发展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又成为开发新技术的起点;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分析,可以借鉴前人的技术方法、手段和经验,启发思维,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发明创造,有利于确定最佳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为解决技术难题找到突破口,加速研发进程;在检索发现原定研发方案与他人专利相同或者相近似时,可以调整研究方案,设法改进或绕开他人的保护范围,找出有别于他人技术方案的新方案。
3.2.3 专利分析——作用(3)
研发完成后的应用:通过对相关专利文献和其它文献的检索分析,可以判断研发成果的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专利保护策略。
3.3 企业要加强专利意识,确定专利战略,为规划发展奠定基础
6家跨国公司都有明确的专利战略,不断有新的农药专利化合物问世,这与他们每年的巨额研发投入密切相关。2013年6家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9.0%~10.3%。而我国企业仅占1%~3%。
表4 2013年跨国公司研发投入与比例 (亿美元)
公司 |
植保业务销售额(A) |
R&D费用(B) |
B/A,% |
备注 |
先正达 |
109.2 |
10.26 |
9.4 |
|
拜耳 |
104.2 |
8.23 |
7.9 |
拜耳集团的研发 投入比例 |
巴斯夫 |
69.4 |
6.25 |
9.0 |
|
陶氏益农 |
55.4 |
1.72 |
3.1 |
道化学集团的研 发投入比例 |
孟山都 |
45.2 |
4.65 |
10.3 |
|
杜邦 |
35.6 |
3.42 |
9.6 |
|
ADAMA |
30.8 |
0.339 |
1.1 |
非专利农药公司 |
我国的农药企业要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创造有价值的专利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