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蛆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害虫,防治难度大。在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支持下,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薛明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经过10余年的研究,揭示了韭菜根蛆的灾变机制,研究韭蛆的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安全的化学防治技术,以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和噻虫胺、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等低毒的环境友好药剂替代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发明了噻虫胺和氟铃脲等6个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混用组合,创建了防治根蛆定位施药技术,集成了两项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制定了2项山东省地方标准。韭菜收割后在韭菜根部定位喷药,药液用量45 kg/667 m2,在土表喷药后再浇水。定位施药与常用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相比,地表局部施药有利于使为害幼虫处于较高浓度的药剂下,不仅防治效果高,还可大大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产品符合国家和出口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
2012—2014年,该技术在德州、济宁、潍坊以及泰安等地建立了大面积示范基地,并在全省广泛推广,用于露地和设施栽培韭菜生产中根蛆的防治,使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示范区产品达到绿色和无公害标准,获得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的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针对山东省及全国韭菜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在根蛆灾变机制、高效低毒新农药组合使用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推广应用价值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