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23~24日全省秋熟作物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结合近期田间病虫情分析,预计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将中等发生。各地要积极做好病虫监测调查工作,强化技术指导,科学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努力保障玉米安全生产。
一、玉米前期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前期玉米上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粗缩病等,总体为偏轻发生。
1 玉米螟。一代中等发生,二代偏轻发生,轻于去年。全省越冬代玉米螟百秆活虫平均35.4头,比上年减少17.2%,比常年减少9.5%。越冬代成虫单灯累计诱蛾平均199头,比历年平均减少18.9%,比上年减少26.2%;性诱剂单盆累计诱蛾44头,较常年减少12%,比上年增加22.9%。淮北调查,一代玉米螟百株残虫量10.5头,被害株率18.3%,雌穗被害率10.8%。一代发生总体轻于去年。
2 二点委夜蛾。轻发生,据丰县系统监测,一代蛾单灯累计796头,显著低于去年和前年的3,174头和13,407头;二代蛾
3 灰飞虱与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一代灰飞虱虫量各地大多列2004年来最低值。据东台春玉米田系统调查,一代灰飞虱成虫5月下旬始见,迟于去年,高峰期虫量为近年最低。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全省各地均为0,一代灰飞虱带毒率也为0。粗缩病在春玉米上轻发生,全省发生面积8.9万亩。其中病株率0.1%~5%占93.4%,大于5%占6.8%,发生面积与发生程度显著低于去年及常年。
二、玉米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综合相关因素分析,预计夏玉米病虫总体中等发生,程度与去年相仿,发生的病虫主要有二、三代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纹枯病、大小斑病等。
1 玉米螟。预计三代玉米螟偏轻至中等发生,低龄幼虫高峰在8月下旬,发生期与去年接近。
2 棉铃虫。预计偏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淮北地区。
3 蚜虫。预计中等发生,如后期高温少雨,将在部分田块暴发危害。
4 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
5 大、小斑病。预计小斑病中等发生,大斑病偏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沿海、淮北地区。
6 褐斑病。在淮北部分田块偏轻发生。
7 细菌性茎腐病。在淮北部分田块,部分品种上中等发生。
三、防治意见
一要强化监测预警。各地要切实加强玉米病虫监测工作,严格按规范开展调查,重点监测好玉米螟、蚜虫、大小斑病等病虫,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要结合病虫基数、玉米苗情以及天气情况,加强会商,不断校正预报,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要加强信息交流汇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玉米病虫信息上报任务。
二要开展科学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积极示范应用玉米螟性诱剂诱杀、人工释放天敌赤眼蜂、食诱剂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把握夏玉米心叶末期开展二代玉米螟幼虫药液灌心,以及三代玉米螟卵孵高峰期药剂防治;8月中旬根据以纹枯病、大小斑病等病虫发生情况,开展针对性防治。
三要加强技术指导。要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病虫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技术知晓率;要大力推广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要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服务指导组分赴各玉米主产区,指导各地科学开展防控工作;要广泛建立绿色防治示范区,普及防治新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要积极扶持和组建多元化的病虫专业防治组织,加大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力度,努力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