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通报,历时7年的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开发》的子项目——控制农药面源污染项目于2015年底已经全面完成。
据介绍,控制农药面源污染项目共计投资1.49亿元,项目覆盖面积120万亩、298.7万亩次,共包含小麦玉米生物防治补贴、蔬菜果树生物防治补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建设、天敌扩繁基地建设等五项工作。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使用量从2009年的4,067吨降至2015年的934.2吨,平均每亩防治化学农药用量从2009年的1.33公斤降至2015年的0.84公斤;防治过程中生物农药占总农药用量比例从2009年的2.4%提高到2015的10.1%,其中粮田生物防治比例由8.6%上升至29.7%,蔬菜果树生物防治比例由29.6%上升至46.2%;绿色防控面积从2009年的119.6万亩次增加到2015年的297.5万亩次。另外,通过项目补贴,共在7个项目区县建立50支专业化防治队、一个天敌扩繁基地,结合当地实际分别采取以物换物、现金回收、承包回收等模式,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179.11万个,集中无害化处理372.72吨。
总之,通过7年的项目实施,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区农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提升了农药利用率,实现了基本农田农药面源污染的可持续治理。
农药快讯, 2016 (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