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韩召军团队近年来监测了不同地区大螟田间种群对常用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通过不同年份的对比,了解大螟抗药性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并验证前期报道的相应敏感基线资料,为抗药性监测和田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在田间采集不同地区的大螟高龄幼虫,室内隔离饲养繁殖一代,采用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进行杀虫剂毒力测定,并与历年测定的相关资料对比,评估确定相对敏感基线。
结果表明,2014年监测江西贵溪、浙江温岭和江苏南京的大螟,发现不同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LC50值为0.0650~0.2094 mg/L,下同)、氯虫苯甲酰胺(0.2626~0.5692)、氟苯虫酰胺(0.4788~1.2417)、稻丰散(3.4874~6.1524)、茚虫威(3.6204~5.6529)、毒死蜱(64.8287~89.6437)的敏感差异较小,仅多杀霉素(0.1065~0.6846)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比较近5年大螟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发现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毒死蜱的LC50值变化不大,波动幅度都在2倍以内;而对稻丰散的敏感性显著下降,与2009和2010年监测结果相比,浙江温岭种群的LC50值分别增加了12.79和10.29倍,江苏南京种群也分别增加了9.53和8.72倍。分析各地历年人工饲料药膜法测定大螟药剂敏感性的结果,发现张海艳等2012年报道的大螟室内恢复种群对不同杀虫剂的LC50值与田间测得的最敏感种群基本一致,上下波动不超过1.7倍。
研究人员认为,3个地区大螟田间种群对稻丰散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局部地区大螟对多杀霉素敏感性明显下降,而对其他测试杀虫剂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张海艳等2012年报道的大螟对不同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可以作为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监测大螟田间抗性的相对敏感基线使用。
农药快讯, 2016 (4):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