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白粉病,选择啥药最理想?
作者: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马家巷农技站 马芳骥 更新时间:2016-03-11 点击量:2519

  自从我撰写的《烯唑醇防治小麦田白粉病》一文发表以来,有多位朋友打来电话询问:使用烯唑醇防治小麦白粉病既然风险这么大,还能用什么药,效果好还风险小呢?

 

  现在我告诉大家,其实,使用烯唑醇防治白粉病风险并不大,重要的是要注意按照推荐用量使用即可,不要盲目加大用量。还要告诉大家的是防治小麦白粉病当然还有其他类型如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但主要还是以唑类杀菌剂为主,如戊唑醇、己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且盲目加大用量都可能抑制作物生长,只是烯唑醇抑制作用相对较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除此之外,还是可以放心大胆使用的。而且以上各种杀菌剂按照相应的推荐用量防效也都是很好的。主要还是要注意采用复配制剂或交替使用,不要连续使用,不要盲目加大用量,避免产生抗药性。

 

  另外,还有朋友让我推荐推荐哪种杀菌剂。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对于易发病的小麦品种和小麦田块,我认为预防总比治疗好。其理由是,采取预防措施可随时用药,保证小麦正常生长,苗强苗壮,而等小麦发病后再进行防治,其一是,不能保证气候正常随时用药,一次把病害彻底治好,其二即使能够一次彻底治好,麦苗及麦叶等都要有一个缓解和恢复的过程,多少会对小麦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的建议是以预防为主。对于药剂的选择,如果本地近年来很少用或是根本就没用过,我认为最好还是用醚菌酯。其理由有三:发病前用药效果好,药效高,增产效果明显。

 

  (1)醚菌酯是一种新型仿生类广谱低毒杀菌剂,对病害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的作用,其杀菌机制主要是破坏病菌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阻止能量ATP的形成,而导致病菌死亡。该药可作用于病害的各个过程,通过抑制孢子萌发、阻止病菌芽管侵入,抑制菌丝生长、抑制产孢等作用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醚菌酯具有渗透层移活性,药性稳定;亲脂性好,易被叶片和果实的表面蜡质层吸收,并呈气态扩散,可长时间缓慢释放,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喷施后叶片亮绿,具有提高光合效率、增产增收的作用,并可诱导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免疫特性。并且在病害发病前用药效果最好。

 

  (2)据多家植保部门和专家的实验和报刊报道,每亩用30%醚菌酯SC 30克,加水2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药后20天,药效还能达到83.0%~93.4%,比三唑类的药效高出40%~60%,还能减少用药次数,省工省力。

 

  (3)另据《安徽化工》报道,试验表明,30%醚菌酯SC每667 m2第1次施药50 mL后8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明显,防效高达93.4%,第2次施药14天后防效达94.6%。在推荐施用浓度范围内,药效高,持效性好,对小麦和天敌生物无不良影响,且增产效果明显,达20%以上。

 

  为此,笔者建议,对小麦苗量过大,易感染或可能发生白粉病、锈病的小麦田块,在小麦抽穗期进行第1次“一喷三防”的过程中,亩用30%醚菌酯SC 30~50毫升与适量的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进行二次稀释,加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效果较好。

 

农药快讯, 2016 (5): 52.

tag: 小麦白粉病  烯唑醇  醚菌酯  预防为主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673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