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小麦单产持续高位运行,高产稳产需要的要素也不断增加,由于土地流转及人工成本的提高,除草剂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去年冬天笔者也见到个别地块,由于草害发生严重,导致毁麦的悲剧。目前小麦即将播种,又到了话小麦除草剂的时候,今年4、7、9月份走访了很多地方,发现一些小麦除草剂使用中认识的误区,拿出来和大家一并分享:
第一,对除草剂的选择性认识不足。
随着科学的发展,智能化的产品越来越多,虽然除草剂已经很广泛的使用了,并且时间也相当长了,但是除草剂目前还没能智能化到除了对作物没有伤害,其他的杂草都可以杀死。行业内专业的人、懂的人都知道,但是很多农户并不知道,很多农户总想着既然我使用了小麦除草剂,除了小麦,剩下的草都要给杀死。每年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例子,就是打了小麦除草剂,有些草没有打死。
其实除草剂的成分都是从成千上万的化合物里面筛选出来的,经过发现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已经是够智能化了。由于很多草和作物同源同科,有时候在不同的作物里面、不同的季节,有的是我们想要的作物,有时候就变成了我们不想要的草,比如玉米田里面的小麦,所以作物除草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大部分除草剂只能根据大的分类比如单子叶和双子叶、禾本科和阔叶作物,当然也有禾本科作物防治阔叶杂草的。
所以针对除草剂还是要理性的看待,对除草剂的选择性要有认识,当前除草剂的发展和种植者的期望中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正是存在着差距,更是我们从业者努力的动力。
第二,对草相的发展及抗性认识不足。
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一些专家,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一些麦田杂草对主要除草剂的抗性的产生,尤其是近几年杂草的抗性越来越严重,有的抗性是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的抗性,但是个别人由于年龄、思维等方面的原因,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今年笔者下乡就见到、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往年卖得好好的除草剂,今年怎么效果不好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今年药是假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的是杂草产生了抗性,以及草相发生了变化的缘故。所以在除草剂的使用中,对这两个方面的变化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要对自己的区域有足够的了解,必须要与时俱进的学习。
第三,对除草剂成分的特性了解不足。
前面说了除草剂的选择性,所以并不是一个成分、一款产品能防治所有的杂草。当前杂草的发展不断地多样化多元化,不但小麦区的杂草差别很多,就连相近的县、相邻的乡都有差别。比如有的地方猪殃殃严重,有的是播娘蒿,有的是繁缕,有的是泽漆,有的是早熟禾,有的是节节麦。很多时候不是除草剂效果不好,是没有对症下药。
这就需要经营者对每种除草剂的成分及防治杂草的侧重点清楚的知道,然后针对自己区域的草相,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同时对各种成分之间的混配使用、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有足够的了解,今年好几个地方发生了一些事件,就是因为有些成分之间混配使用出现的问题。
第四,对除草剂的使用技术认识不足。
长久以来,虽然我们的植保防治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多的都是防治为主,同时更多地着重于产品的选择,忽视使用技术的作用,所以也导致了更多地由于使用及操作不当引起效果不好的案例。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和草龄的大小、杂草的密度、土壤的墒情、天气温度以及药剂的稀释、喷水量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作为基层的经营者,更是农技推广的主体,一定要对农户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样才能科学地解决农户生产中存在的杂草问题,这样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更好地立足,也能长久地赚取合理的利润。
农药快讯, 2016 (19):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