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稻田除草剂使用现状及新除草模式展望
作者:孙彤阳 更新时间:2017-03-17 点击量:1241

  黑龙江地处寒温带,全省都处在寒地稻作区(北纬43°以北)。现有水稻面积超过6,000万亩,其中农垦系统占2,500万亩,平均每户种植面积约400亩,地方农村约3,500万亩,每户种植面积约40亩。目前直播面积不超过40万亩,其余均为机插秧面积。机械插秧自上世纪90年代推广,平均产量农垦550公斤/亩,地方500公斤/亩左右。黑龙江粮食商品率约80%,除满足自给外,还可以大量供应全国其他省的粮食,是国家的大粮仓。


  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自上个世纪80年代旱育稀植技术传到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推广,已完全普及。旱育稀植有一项关键的技术要求就是防病灭草。黑龙江水稻全部是化学除草,仅有极少部分有机水稻栽培不是化学除草。本田一直以插前封闭除草加插后封闭除草(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喷雾为辅。


  黑龙江水稻杂草主要以稻稗(精稗)、野慈姑、泽泻、萤蔺、日本藨草、牛毛毡等为主要草害。黑龙江省水稻除草剂所用的成分一般为丙草胺、莎稗磷、噁草酮、丙炔噁草酮、丁草胺、吡嘧磺隆、乙氧嘧磺隆。插后封闭一般为丙草胺、莎稗磷、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茎叶处理一般以二氯喹啉酸(钠盐)、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灭草松、2甲4氯钠、唑草酮等。五氟磺草胺用量最大,其次是灭草松。农民从心理上为了达到理想中的灭草效果,有意识地加大除草剂用量,反而除草效果不好,盲目地增大除草剂用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如苄嘧磺隆(按有效成分计)的使用,由最初的40克/公顷已经上升到现在的60克/公顷,对某些杂草的防除效果仍然不高;一亩地喷施二氯喹啉酸达到160克,稻稗反而不死,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除草剂抗药性的问题,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不科学使用除草剂所造成的结果,使用除草剂不从除草机理去分析,不能准确地掌握使用方法与剂量。


  各除草剂用量(按有效成分计算)为丙草胺插前封闭除草450~517.5克/公顷,插后用量215~300克/公顷,总计用量665~817.5克/公顷;莎稗磷插前除草300克/公顷左右,插后215克/公顷左右,总计515克/公顷。噁草酮插前封闭360~495克/公顷;丙炔噁草酮72克/公顷;丁草胺插前除草900~1,200克/公顷;吡嘧磺隆插前除草30~45克/公顷,插后除草20~30克/公顷,总计用量50~75克/公顷;苯噻酰草胺插后除草600克/公顷;苄嘧磺隆插前除草50~60克/公顷,插后除草30~40克/公顷,总计用量80~100克/公顷。按除草剂使用习惯,一般噁草酮类做插前封闭除草,插后一般用苯噻酰草胺加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这样一年除草剂用量防除禾本科杂草超过650克,防除莎草科及阔叶杂草也要超过80克/公顷。除草剂用量大,除草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还要进行茎叶处理。一般五氟磺草胺商品量用量为1,000毫升/公顷,灭草松用量高达3,000毫升/公顷,并配以其它除草剂如2甲4氯钠类。仅宝山农场一农户2015年在使用除草剂时由于盲目加大药量,导致水稻产生药害,10公顷一年减产近20吨水稻,接近20%。对杂草防除效果不好,每年减产5%以上。
除草剂用量过大,使用成本偏高是黑龙江水稻化学除草的一个症结。土壤处理用药量占全年用药量80%左右,茎叶喷雾处理占20%左右。由于春季气温较低除草剂用量较高,一般要高于南方20%左右,再加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导致除草剂用量偏大。插前封闭在2005年以前是毒土、毒肥法,就是把除草剂拌上土或底肥,但近些年基本是甩施法。插后封闭施用方法有甩施和毒肥(拌追肥尿素),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要经过脲酶的水解产生碳酸氢铵,会造成短时间(3~5天)内土壤表层pH9左右的碱性环境,影响除草剂药效,所以导致用药量加大或几种药混用。


  毒土、毒肥法施药费工、费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大家都不愿意这样做,甩施法施药不均,在水和土壤中很难实现均匀施药,除草剂在高浓度的地方造成药害,在低浓度的区域除草失效是难免的,但相对于毒土毒肥法要省工、省力。仅噁草酮一种在2015年药害发生率在所有药害中占40%以上。插后封闭除草要等到秧苗完全返青后施药,为了适应除草而错过了最佳施肥时期是当前水稻产量提高的一大障碍。为了省工就要舍去一定的产量。农田工时费一般为男工300元/天,女工200元/天,高昂的工资让农民不得不舍去产量。即使这样,也还会有杂草封闭不好,待到6月下旬,还要补喷一次茎叶处理,费用更高。人工费300元/公顷(20元/亩)。除草剂成本平均也要在400~600元/公顷。


  插后除草矛盾就是秧苗返青和杂草出土时间上的重叠,造成除草剂对稻苗的安全和对杂草防除效果之间的矛盾,说得直接些就是施药早了秧苗受药害,施药晚了杂草出土后防效下降。这是南北方水田除草的共性问题。


  漂浮大粒剂埂上抛®的问世对黑龙江水稻田除草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它可以改变以往的“两封一杀”为一次土壤处理,即插前封闭土壤处理,插前施药时,几乎所有的地块都没有杂草,药剂施入土壤中,在土壤表面1~2厘米土层内形成高浓度药层,当杂草萌芽期幼芽接触药层就会中毒死亡,一般药效期可达40~60天,而埂上抛®优秀的剂型和分散性延长药效期可达70~80天,完全可以达到全年不出草的效果,既实现了插前一次封闭的性能,又克服了传统剂型插前封闭药效不理想的弊端。


  移栽水稻两次封闭走向一次封闭,一次封闭重在插前封闭的施药方式是水稻田化学除草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其次,无论是毒土法还是毒肥法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工(男工一天只能施药4公顷左右),用埂上抛®一个女工一天也能施药达到15公顷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公顷地可节省人工费达到60元以上。按中等种植户(15公顷面积)可节省施药人工费近千元(未计算农药拌肥拌土的劳动)。甩施药不均匀,造成药害减产等问题极为严重,只是相对省一些人工;喷雾施药成本更高。仅从施药方法上就大大地节省了人工。第三,药剂分散均匀,粒径细小,药效期长。一次施药即可完成全年除草,大大地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和在水稻体内的残留(施药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水稻成熟为9月下旬),对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相对于传统除草来说,丙草胺(按有效成分计)用量为插前500克/公顷左右,插后除草300克/公顷左右,吡嘧磺隆用量为插前40~50克/公顷,插后30~40克/公顷。而埂上抛®的使用,一次用药丙草胺652克/公顷,吡嘧磺隆67.5克/公顷,相对于总量,丙草胺的使用减少了18.4%,吡嘧磺隆减少了3.6%~25%。经试验证明对稻稗和稗草的防除率达到99%以上,对莎草科杂草防除率达到94.3%,除草效果方差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加产量多点平均达到6.3%。


    埂上抛®的抛施,在水田施药环节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把稻农解放出来,让水田除草不再成为农民的负担。如果插前一次封闭能很好地控制稻田杂草,苗后除草的高成本就成为“找补”的方式,从而使减量施药成为现实。

 

农药快讯, 2017 (5): 53; 48.

tag: 水稻田除草剂  除草模式  黑龙江  埂上抛  丙草胺  苯噻酰草胺  氰氟草酯  五氟磺草胺  灭草松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844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