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在南方每年3~4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二代玉米螟产卵高峰期一般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卵孵高峰期一般在7月下旬前后,正处于夏玉米敏感期,有利其发生危害。夏玉米是二代玉米螟的主要产卵寄主,常年危害较重,今年夏玉米田二代玉米螟将会严重发生,应抓住防治适期开展防治。
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蛀食茎秆和果穗,也危害叶片,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等。4龄后蛀食茎秆,穗期危害幼虫先取食雄花,雄穗抽出后,即转移钻蛀雄穗柄,折断并呈黄白色枯死;雌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取食嫩穗的花丝、穗轴,虫龄大后直接咬食乳熟的籽粒,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提高。
生活习性 玉米螟幼虫具有趋糖、趋湿和背光等3个特点,其发生可分为3个段段:一是心叶期初孵幼虫多群集在心叶内取食表皮和叶肉,被害心叶展开后,呈现不规则的透明斑痕;幼虫稍大后能把卷着的心叶蛀穿,故被害的心叶展开后呈横牌小孔。二是抽雄前心叶中的幼虫钻入幼嫩的雄花内危害雄花,并随雄花轴向下转移,取食雌穗花丝和茎秆髓部。三是穗期幼虫从雌穗顶蛀入穗轴或从穗基部蛀入穗柄,也可向下转移蛀入茎部。玉米生长期,玉米螟产卵对植株高度和部位有选择性,在50厘米以上高的植株上产卵最多,产卵部位大都分布在玉米叶片背面靠中脉处。幼虫孵化后,最初积聚卵块处取食卵壳,约1小时后开始爬行分散,吐丝下垂,借风力和飘移转株危害。幼虫老熟多在原危害处附近化蛹。
防治方法 近些年来由于作物结构调整原因,因前茬不同而使玉米播期拉得长,导致夏玉米受二代玉米螟危害的危险期延长,因此防治的难度加大。其具体方法是:① 点灯诱杀。抓住二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期进行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诱杀二代螟蛾一般从7月初开始点灯,维持10~15天。② 抓住有利时期防治。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玉米螟防治的最佳时期。心叶末期可用手捏法,即雄穗将要抽出,但还没有抽出株体达5%以上,即为心叶末期,此时虫体小,抗药性差,且虫体集中,1次投药就能最大限度地杀死幼虫。一旦雄穗抽出,幼虫已经爬出心叶,分布到不同部位或钻入幼茎内就不易防治。抽丝期应从见丝开始,第2次调查抽丝达60%即为盛期,抽丝期虫体主要集中在棒三叶着生的节或附近茎节的雌穗的花丝内。错过这个时期,幼虫钻入到茎内或轴内也不易防治。③ 采用适当的防治方法。玉米不同生育期,药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有一定差异。对处于心叶期的玉米,采取药液灌心或粗喷雾的方法防治;对处于抽雄期的玉米,采取全株喷雾的方法防治;对已过扬花期的玉米,在雌穗花丝凋萎时用药泥涂抹雌穗花丝。喷雾或药液灌心可以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涂药泥可用90%晶体敌百虫300倍液。如果田块玉米螟还没有钻蛀危害,用阿维菌素有较好的防效,每亩可用3%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加水15公斤全田粗点喷雾,流入心叶中的药液多,对在心叶中危害的玉米螟防治效果好,如果采用细点喷雾方法,药水流到心叶中的数量少,防治效果差。
农药快讯, 2017 (8): 46;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