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名义——"氰烯菌酯"受专利保护,岂容大肆造假
作者: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柏亚罗 更新时间:2017-05-16 点击量:1737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一家集“研产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以来,公司研究开发了一大批农药相关项目,其中包括40余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主研发并上市了杀菌剂氰烯菌酯、杀虫剂呋喃虫酰肼;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

 

  尤其是其中的氰烯菌酯,因专化防治小麦赤霉病、大幅降低赤霉毒素而备受市场热捧,成为我国最出色的创制农药之一。

 

  然而,在赤霉病防治的紧要时期,我们在走访市场时发现,大量假冒氰烯菌酯充斥市场,坑农害农,令人心痛,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作为氰烯菌酯的原创公司——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研”),针对氰烯菌酯的知识产权,特严正声明如下。一

 

苏研"严正声明"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关于“2-氰基-3-取代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农作物杀菌剂上的应用”的专利(CN1160318C)申请于2001年5月8日,并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01115593.0。因此,氰烯菌酯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及相关应用均在专利保护之列,受中国《专利法》保护。

 

  关于氰烯菌酯的生产工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还于2008年12月4日申请了“2-氰基-3-氨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的专利(CN101417962B),并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10235717.9。此外,苏研还围绕氰烯菌酯申请了多个应用、组合物和复配专利等,均已获得授权。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苏研公司许可,不得生产、销售受专利保护的氰烯菌酯产品。

 

  新版《农药管理条例》于4月1日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规定了假农药的认定范畴,加大了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法律面前,不法分子将无处遁形。对市场上发现的大量假冒氰烯菌酯产品,苏研公司将不遗余力地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并敦促、协助有关管理部门追究违法者的行政(或刑事)责任,坚定悍卫市场健康秩序。

 

  如您发现任何涉及非法生产、销售氰烯菌酯的线索,请与苏研维权团队联系。联系电话:025-86581188。

 

认清"正牌产品"

  今年,我国小麦赤霉病呈现偏重至大流行发生态势,各地农业部门非常重视这一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病害的防治工作,纷纷推出科学防治方案,并优先推荐氰烯菌酯系列产品作为防治药剂。

 

  目前,苏研公司登记的氰烯菌酯产品包括: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劲兴®)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商品名:劲护®、亮地®)。

 

  劲兴®(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有效成分用药量为288~432克/公顷,制剂产品用药量为40~60毫升/亩,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1~2次,喷雾时要均匀周到。

劲护®(25%氰烯菌酯悬浮剂)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有效成分用药量为375~750克/公顷,制剂产品用药量为100~200毫升/亩,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1~2次。

 

  亮地®(25%氰烯菌酯悬浮剂)登记防治水稻恶苗病,浸种,有效成分用药量为83.3~125毫克/千克,制剂产品用药量为2,000~3,000倍液,在水稻催芽前做浸种处理。

 

 

 

远离"假农药"

    赤霉病可防不可治,掌握用药适期、选择有效药剂尤为重要。当各地农业部门首推氰烯菌酯药剂时,不法分子为牟取个人私利,罔顾农民利益,无视国家法律,大肆造假,生产出名目繁多的氰烯菌酯产品。请农民朋友远离假冒产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氰烯菌酯产品,以免错失防治时期,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农药快讯, 2017 (9): 26.

tag: 氰烯菌酯  专利保护  苏研  劲兴  劲护  亮地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8690.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