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是花生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花生重茬面积扩大,该病发生加重,导致烂根死苗、缺苗断垄或成片死亡。
花生根腐病在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生。病株较矮小,叶色发黄,叶片自下而上枯萎、脱落。病株根系呈鼠尾状,无侧根或侧根很少。主根根端呈湿腐状,根皮变褐,与髓部分离,手捏易脱落。土壤湿度大时,近地面的根颈部往往再生不定根。由王根系受害,地上部往往生长不良,白天复叶张开度不大,叶柄下垂。中午强日照下,病株出现暂时萎蔫现象,发病严重的萎蔫后不能恢复正常,叶柄全部下垂,不久即枯死;发病轻的傍晚或早晨可恢复正常,在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甚至能恢复生机,一直延续到花生收获,但结果很少。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土中能存活数年。病菌接触寄主后,主要从伤口直接侵入,也可以从根部表皮侵入,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行再侵染。花生连作,病残体在田中遗留过多,病菌基数逐年积累,菌源充足,易发病且发病严重。花生苗期地温偏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易发病。高温多湿或大雨骤晴时发病较重。
对花生根腐病,应采取以耕作裁培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播前剔除变色、霉烂、损伤的种子并晒种,采用适乐时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轻病田可隔年轮作,重病田应实行3年轮作。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肥改土,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注意施用基肥,适当增施膦钾肥。花生出苗后加强检查,发现病株随即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等药喷雾或淋灌施药,封锁中心病株。结合防治花生叶斑病、疮痂病,选用苯甲·丙环唑、氯溴异氰尿酸、唑酸·代森联等药加水喷雾兼治该病。
农药快讯, 2017 (13):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