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难防,问题出在哪?
更新时间:2017-07-26 点击量:2424

  白粉病是夏季蔬菜上主要的病害之一。夏季由于高温、闷湿、施肥不当、植株徒长、通风不良等原因,易造成该病的发生。白粉病多发生在植株生长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茎和茎。6~7月是瓜类,尤其是黄瓜、甜瓜、西瓜等瓜类作物发病盛期。近期,多地反应白粉病开始发生,而且蔓延速度很快。


1  白粉病症状有啥特点?
  白粉病以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较少。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病叶黄枯,导致瓜秧枯死。有时病斑处会有黄褐色凸起的粒点。


2  白粉病病原菌是什么?
  1978年Sittely综合不同国家的报道认为,分属3个属6个种的真菌都可以引起瓜类白粉病,其都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分别是白粉菌属的菊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普生白粉菌(Erysiphe communis)、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多主白粉菌(Erysiphe polyphaga)、内丝白粉菌属的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单囊壳属的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其中,报道最多的是Sphaerotheca fuliginea,其次是Erysiphe cichoracearum,其他的病原菌罕有报道。


  在我国,早在1978年郑儒永、赵震宇认为我国瓜类作物上的白粉菌主要属于白粉菌属Erysiphe和单囊壳属Sphaerotheca两个属。据戴芳澜报道,我国黄瓜上发生的白粉菌为菊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单囊壳属的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前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江苏;后者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辽宁、江苏、台湾、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3  白粉病都有些啥特点?
3.1  寄生能力强
  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


3.2  分生孢子发达
  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别发达,且大多数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在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合适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附近分布最多,而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则相对较少。


3.3  分生孢子形成与萌发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3.4  与栽培条件相关密切
  栽植密度大、枝叶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特别是修剪不合理的,这些栽植模式的蔬菜白粉病往往发生得比较重。

 

4  白粉病防不住问题出在哪?
4.1  治疗的时间太迟
  在白粉病发生的初期,也就是叶片上的白粉斑点在1~3毫米大小时,要及时跟上药剂治疗,一旦病斑扩大,一方面是大量的白粉孢子已经成熟,会造成快速扩散,二是叶片内细胞的营养已经被白粉孢子榨干,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当病斑扩大或大面积暴发的时候,受大量叶片的阻挡,药剂难喷均匀,加大了防治难度。

 

4.2  持续用单一药剂
  白粉病病菌本身很容易产生抗性,而许多农户防治白粉病的药非常单一,往往一种药剂多次使用,这样一来病菌抗药性只会更强。

 

4.3  未进行多方位综合防治
  在适宜条件下,白粉病菌繁殖量大,分布广泛,不易打住。所以药剂防治要赶早,同时在发病前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如合理水肥、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等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而在保护地白粉病发生时,除喷药外还可结合熏蒸,调控好温湿度等,来缓解病害的蔓延。

 

5  如何防控白粉病?
5.1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瓜类品种之间对白粉病的忍耐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5.2  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作物生长后期要防止脱肥;棚室生产的应注意通风,增加光照,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病叶及病残体要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田间菌源;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在作物早期和快速生长阶段,尤其是枝叶密度较大的农田中,除了注意土壤平衡施肥以外,叶面补充钙和硅,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特别要强调的是,此病菌对湿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田间管理中一定要防止忽干忽湿。


5.3  棚室消毒
  瓜类蔬菜种植前,必须进行棚室消毒。目前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高温闷棚(方法略),二是药剂熏蒸。药剂熏蒸最好是选用硫磺粉加锯末。一般每亩用硫磺粉1.5~2公斤,锯末3~4公斤。特别要注意的是锯末必须事先拌湿(以防起明火,影响药效及烧毁棚室),再与硫磺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棚内各点,点燃熏一夜,熏后开棚通风一天后再栽苗。


5.4  轮作
  白粉病发生严重的棚,最好是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

 

5.5  发病初期喷施小苏打或食盐水
  利用病原菌在饱和湿度下,孢子即崩解的特点,在叶片上刚产生少数粉斑时,可以用1‰~2‰小苏打或食盐水喷洗叶片,达到水往下流即可。此办法前期预防效果很好。

 

5.6  药剂防治
  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1 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孢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 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用于防治瓜类白粉病的药剂较多,如硫磺、福美双、代森锰锌等硫制剂;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咪鲜胺等咪唑类;十三吗啉等吗啉类;醚菌酯、肟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


  需注意的是,要根据防治蔬菜作物不同,而慎重选择。另外,还要考虑这些药剂对瓜类蔬菜的安全性以及对病害的抗药性选择,如硫制剂对温度比较敏感,三唑类药剂易出药害,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易出现抗药性等。

 

  在田间初现病株时,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氟唑活化酯乳油4,000~5,000倍液,或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500倍液喷雾防治。    (蔬菜卫士)

 

农药快讯, 2017 (14): 51-52.

tag: 白粉病  子囊菌  苯醚甲环唑  醚菌酯  肟菌酯  氟唑活化酯  吡萘•嘧菌酯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9056.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