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称为分蘖。水稻分蘖期是确定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前期以“促”为主,促进前期有效分蘖增多;分蘖后期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穗多粒大。
当前7月中旬,安徽大部分地区的单季稻正处于分蘖盛期-拔节期过渡,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为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为水稻孕大穗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
控制无效分蘖
水稻的分蘖只有长出第3叶时自身才开始发根,可以不依赖母茎独立生活,所以,拔节前新生的分蘖至少要达到3叶才能安全成穗,对于不足3叶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应控其生长,将营养全部供应给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可采取以下方法:
(1)适时晒田。长势过旺、叶色浓绿发黑、每平方米水稻主茎和分蘖数达到450棵以上的地块,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标准:土面产生细小裂纹,稻苗颜色明显变淡,一般晒一周左右为宜。
(2)灌水。对长势差、分蘖不足的地块,采取深灌水控制无效分蘖。
巧施穗肥
在分蘖数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加快秧苗生长,很多农户过量施用氮肥,施氮肥多集中在分蘖期,很有可能出现出穗推迟、成熟度下降现象,根据这种情况,建议要依据水稻叶色变化、前期施肥量等因素,追施适量氮肥和钾肥。
病虫害防治
主要的病害有叶瘟和纹枯病。
(1)叶瘟的防治。在叶瘟初发期,亩用稻清60 mL/亩+75%三环唑30 g,或者40%稻瘟灵乳油100 mL,加水40~50 kg均匀喷雾。
(2)纹枯病的防治。在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以上时每亩用40 mL 12.5%氟环唑(欧博)或者23%醚菌•氟环唑40 mL/亩加水40~50 kg喷雾,重点喷水稻的中下部叶片。
主要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
(1)水稻螟虫的防治。防治适期是分蘖盛期,丛害率达1%以上时用药防治。防治方法:每亩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10 mL/亩,或者阿维•氟酰胺20 mL/亩,加水40~50 kg喷雾。
(2)稻飞虱的防治。当10丛虫口达50头以上时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20%呋虫胺20 g,80%烯啶•吡蚜酮6 g/亩加水40~50 kg喷雾。 (微植保资讯)
农药快讯, 2017 (15):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