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6月到2017年8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中的吡唑醚菌酯就深受大家关注,随着杀菌剂的大热,吡唑醚菌酯以其优秀的应用表现、良好的杀菌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吡唑醚菌酯无疑是个好产品,但严重的供过于求和过度的受追捧,再好的产品也难免落入被市场做烂的命运。
两年内,国内70%企业涉及,登记证279个,速度和数量有点惊人
截止2017年8月上旬,国内已经有70%左右的企业登记有吡唑醚菌酯产品,农业部已经颁发的吡唑醚菌酯登记证已经达到279个,其中原药登记证有58个,其中两个证是国外公司的。
再看制剂证,单剂证已经颁发86个,制剂类型百花齐放,有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等7个剂型,其中制剂混剂证达到了135个。
以上数据足以显示,吡唑醚菌酯的登记速度和数量似乎是有点疯狂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企业的产品已经或者准备进入申报登记证的程序,三五年内将有更多涉及到吡唑醚菌酯的证件颁发。
面对市场上此起彼伏的吡唑醚菌酯,到底有哪些产品的表现是比较优异的呢?
表1 国内市场主要吡唑醚菌酯产品(不完全统计)
生产企业 |
产 品 |
生产企业 |
产 品 |
东莞瑞德丰 |
绿琦、碧艾 |
陕西上格 |
叶将、妆颜 |
深圳诺普信 |
曼护 |
巴斯夫 |
百泰、凯润 |
陕西标正 |
妙欣 |
石家庄深泰化工 |
柯欧 |
北京燕化永乐 |
燕化传奇 |
北京明德立达 |
明润丰 |
山东康乔 |
盈彩 |
海利尔集团 |
极润 |
这些企业的产品之所以做得比较好,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抢占先机,从吡唑醚菌酯在国内两年的发展来看,谁占领的时间早,谁就容易形成品牌,后来者很容易形成吃剩饭的尴尬。
二是渠道有动力,企业跟进快。
三是推广工作如示范试验、观摩会做得扎实。
虽然,目前的吡唑醚菌酯仍是巴斯夫的百泰、凯润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但国内这几家企业的产品销量也都过了千万。对此,曾在外企服务多年对杀菌剂非常了解的牛玉志老师表示,希望在几年后国内自主品牌中出现5个以上超过五千万的吡唑醚菌酯主力品牌,形成单品集群,带动吡唑醚菌酯市场有序发展。
吡唑醚菌酯应用中的5大问题你有注意过吗?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以预防为主,也有保健品的功能,优点多多。不过,是药三分毒,吡唑也不是万能的,这是由产品特性决定的,对吡唑醚菌酯不恰当的理解和使用会产生很多问题。根据笔者走访,总结出了吡唑醚菌酯应用过程中的5大注意问题。
问题一:安全问题。吡唑醚菌酯对鱼虾等水生生物具有毒性,在有鱼塘的水稻田使用就会造成鱼虾死亡。再者,吡唑醚菌酯具有很好的脂溶性和超强的渗透性,但在某些敏感作物(如藤稔葡萄)或是特殊气候(如高温、强晒)使用时这一特点就会对作物的叶片、果实造成损伤,这也是吡唑醚菌酯在推广中应该注意的。另外,随着市面大量吡唑醚菌酯产品的上市再加上推广者盲目推荐使用,大量单剂成分重复性使用也会加速作物抗性的产生。
问题二:与乳油混用产生药害。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对乳油的混用宽容度提升了,并不代表吡唑醚菌酯可以随意和乳油混用。吡唑醚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或增效剂混用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特别是在苗期和幼果期,有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和其他农药混用,吡唑醚菌酯最好的方式是把浓度降下来,避免浓度过高造成灼伤药斑,因为形成药斑的果实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问题三:推迟成熟转色问题。吡唑醚菌酯在调节氮素营养方面表现不错,促进生长和抗衰老作用强。但是,抗衰老必然推迟成熟转色,而推迟成熟转色对于农户有时是好事,更多时候是致命的损失,因为很多经作要赶早抢鲜的,一天一个价。
问题四:企业开工率不足。有人说目前吡唑醚菌酯原药产能高达1.8万吨,严重的供大于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企业的产能会在2,000~3,000吨,多家有原药的企业都不是满负荷开工。
问题五:捧上神坛,过度吹嘘。这是吡唑醚菌酯存在最大的问题。说吡唑醚菌酯是作物保健,似乎是吡唑醚菌酯最有资格被捧上神坛的说辞。不过所有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都有这样的功能,而且,在这类杀菌剂中,它几乎在这方面是最没有资格炫耀的。
另外,市场上常听到吡唑醚菌酯的活性高嘧菌酯几倍的说法,这个其实是不对的,凯润和阿米西达同样含量,用量也相差不大,几倍的活性差别从何而来?!
诚然,吡唑醚菌酯是个相当好的产品,但它真的没有有些人吹嘘的那么好,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它,不要夸大,不要神话。
正确使用、放对地方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吡唑醚菌酯确实是一个好产品,如果能正确使用、放对地方才能发挥最大价值。那么如何对待吡唑醚菌酯呢?
对待吡唑醚菌酯的几条建议:
作为杀菌剂,强化保护剂和免疫剂功能远比强化治疗剂功能重要。
作为促进生长功能,强化幼果期膨果比强化快速膨果期重要。
作为大田作物增产增收功能,强化提高有效穗(荚)比提高穗粒数等重要。
作为抗逆性功能,强化预防比补救重要。
作为作物保健功能,与肥料的协同使用尤其重要。
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宁可少用,绝不多用。
作为厂家,对吡唑醚菌酯要评估到位,对生产工艺做到十分了解,熟悉优缺点。同时,一定要做产品的品牌价值宣导而非低价扰乱市场。外企花了很多年的精力来摸索一个产品的特性和使用,同样我们也需要更多地来关注品质和效果,真正地将产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更好地保持产品的生命力。
作为推广者, 一定要回归到作物,做好细分市场的定位。比如单剂吡唑醚菌酯可以定位在提高瓜果菜等品质方面;与三唑类化合物复配剂可以定位在病害的治疗性上;与保护性化合物复配可以作为保护剂推广等,探索更多更准确的使用方法,发挥吡唑醚菌酯更大的价值。
未来,吡唑醚菌酯在大田上会有无限可能。山东康乔营销中心总经理祝青波告诉记者,随着吡唑醚菌酯应用越来越广,大田将是吡唑醚菌酯未来的主要市场,粗略估计,会有100亿的市场规模。
诺普信市场部部长舒琼也表示,在全球吡唑醚菌酯的各作物占比中,大田作物(大豆、谷物、玉米)占比就超过60%,而在国内各厂家产品还是蜂拥在果树等经作市场,但近几年随着大田用药水平的提高和土地集约化增长,大田作物市场将迎来吡唑醚菌酯的另一个突破。
从产品品类布局来看,未来吡唑醚菌酯品类将向复配剂、多元化发展。单剂吡唑醚菌酯同质化已经十分严重,很难形成特色和品牌,复配产品能够更好地解决作物的病害需求。目前吡唑醚菌酯复配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唑类、酰胺类和一些铜制剂。未来吡唑醚菌酯将是一个作物上某一个特色产品为主导同时引领其他配方产品的布局。
更重要的是,市场无论如何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品质、效果、服务上。尤其是随着种植者越来越关注作物品质,用户真正在乎的是高价值而非低价格。那么,大浪淘沙之后走在市场前面的依然是坚持品质和服务的产品。
当然,产品的更新换代是个必然趋势,优秀产品的诞生都一定程度上会取代上一个产品。目前吡唑醚菌酯的开发和应用才刚刚开始,正处于炙手可热的状态,我们希望生产和推广者一定要有一个冷静的态度,共同努力,把吡唑醚菌酯的价值发挥更大一些,生命力更持久一些,避免因为过度吹捧而毁掉光明的前途。
农药快讯, 2017 (17):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