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种衣剂的是是非非
作者:厉金芹 更新时间:2017-10-12 点击量:1231

    近日,某媒体以《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为题,刊发了一篇关于种衣剂市场为何出现冷淡的原因。众所周知,种子处理剂以“一药多效、省工省时、事半功倍、隐蔽施药、环境安全”等优点,成为最近几年国内外企业互相竞争的一个新领域。这无疑为低迷的农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企业、经销商新的一个利润增长点。


    记得前几年业内很多媒体都宣传说:国内市场种子处理剂的年销量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未来3~5年,将是种子处理剂发展的黄金年代。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几年的推广,农民觉得种衣剂并非如此,也不过如此。说到底,农民觉得有上当受骗的嫌疑。对于厂家、经销商来说过分夸大种衣剂的效能,是大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再者高价推销一开始就是一个陷阱——想以高价格、高利润维护市场,永远走不远。


    笔者是一位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记得很多年前,就有农民用普通农药来拌种,有的还将多菌灵这类老传统的杀菌剂用来浸种或拌种,对于种衣剂的各种好处农民是本来就很认可的。


    但这几年我们厂家和经销商在推广这类正式种衣剂时,过分夸大其功能,宣传得有些神,给农民带来2个误导:原来种衣剂能这么厉害,一拌种就能增产,还能省时省力,减少很多管理上的麻烦;原来正式种衣剂这么贵(每亩地的成本一般要40元左右),之所以贵就是比自己土办法的效果好。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种衣剂一开始高价开场,立马得到许多农民的认购,其实这里面很多农民是因为新奇,是想试一试,这并不代表着农民初次购买就是认可,就是永久的客户。一次销售,并不代表就是打开了市场,更不是占领了市场,更谈不上就是稳固了市场。


    其实,无论种衣剂市场如何发展,在实际的推广销售过程中应把握几个问题:


    一是种子处理剂的推广,在各类作物上分布不均,潜力有待挖掘。


    在有些作物上已经全覆盖,而有些作物上还是空白,是零推广,且使用范围较窄,许多作物缺乏专用种子处理剂,如蔬菜、烟草、油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像笔者所在山东省五莲县,主要农作物是春花生、红薯、夏玉米、零星大豆和冬小麦,近年来农民在种植春花生方面,由于受地下害虫的困扰,几乎全部使用种衣剂拌种,尽管亩成本大多要增加40元左右,如果不使用种衣剂的地块就会减产严重甚至会绝产,使用和不使用种衣剂两者的差距较大。


    农民自然选择使用种衣剂,就是农民自身不愿意使用也得被迫使用,在这里农民是必选项。


    相反像在小麦、大豆等这些作物方面,只要能保证发芽率,至于后来使用和不使用种衣剂两者的比较效益并不像花生那样明显。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受特殊天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使用种衣剂一旦遭遇倒春寒、刮风倒伏、扬花期遇雨,引发赤霉病,或灌浆蜡熟期遭遇干热风,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小麦的减产,这里面的增产效果被这类因素抵消。


    有些农民认为,去年我拌种了,也没有抵挡住这些灾害的发生,今年我为何还要拌?多花这个冤枉钱,能收多少算多少。因为使用和不使用种衣剂的效果并不那么明显,或没多大区别,所以农民不愿意加大投资,放弃选择使用种衣剂。


    而在玉米播种方面,由于玉米种本身几乎全部事先包衣,农民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说种衣剂推广在玉米上的做法值得肯定,药企如何和种企联姻合作,才是双赢的最佳方案。


    这样来看,厂家、经销商应该站在自己市场的角度,看哪类作物上农民喜欢或必须使用种衣剂,在哪类作物上农民不愿意使用种衣剂,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需要推销哪类种衣剂,以便避免平均用力,白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做到精准发力,达到理想效果。


    二是必须要解决目前高价格问题,一定要把零售价格降下来。


    试想一包10毫升的吡虫啉种衣剂零售价格就要10多元,一包同规格的杀菌剂也要五六元、七八元,这样一亩地成本仅此一项就是四五十元,农民还要费时费力地进行操作。再就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低迷,还有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农民真的不愿意投这么大的资。


    三是近年来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也给假冒伪劣带来了可乘之机。


    整个种衣剂市场的表面繁荣,致使泥沙俱下,整个市场混乱不堪,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到种衣剂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含量不达标、仿冒品牌包装的假冒产品,有些产品三证与实际不符,有些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都给使用过的农民带来阴影。如果一位农民遭遇损失,就会带动亲朋好友或整个村庄对其使用的产品产生敌对心理,以致将这种敌对心理扩展到这一大类产品,从而就会使一些正规产品因株连而蒙受损失。


    四是种衣剂推广安全第一。

    像种衣剂药害事故这些年来在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春季发生较多。这里面的原因:


    首先是种衣剂本身的质量缺陷。

    目前国内种衣剂市场混乱,大厂小厂全上马,产品缺乏创新,质量难有保证。这类产品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导致药害事故频发。像有些产品由于配方不稳定,遇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变化,导致出苗不好,或第一年表现较好,第二年表现不好,有些严重的导致烂种等不出苗,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


    其次,技术指导的严重缺位。


    从近年来笔者接触到的这类事故来看,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受高温、低温、墒情等条件变化导致事故频发。像种衣剂在花生上使用,剂型与播种期间的温度、湿度有着很大关系。


    如小花生品种要求温度在15℃以上,大花生品种则要求在12℃以上,播种时基本上应该满足14~16℃的温度,播种深度在3~6㎝。像以吡虫啉为主的种衣剂大多要求加水勾兑,农民如果加水量过多,一旦遭遇阴雨、低温就非常容易造成烂种。


    而有些不需要加水勾兑直接使用的毒死蜱类种衣剂就相对安全一些。


    也有些农民为节约农药,就将这类种衣剂加水勾兑出现了严重问题,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这类问题就很少发生。如果这类技术问题在推广过程中,厂家或经销商能明明白白地告诉农民,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因此,不发生或避免药害事故为推销产品最最基本的底线。


    五是企业应加强科研攻关,开发具有自己技术优势的产品。


    近几年,种子处理剂的产品登记数量在平缓增长,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微囊悬浮剂等新剂型产品登记数量明显上升,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种子处理市场亟需推进。


    农业生产要求更加完善种子包衣技术。种子包衣是一项新颖、复杂的技术,其中最关键的是种子包衣剂的研究和开发。现在种衣剂还存在有效成分低、含水量高、黏度大、种子包衣后容易结块成团等问题,因此要加大种衣技术的研究力度,增加包衣剂的科技含量。


    国内企业应改变目前这种盲目跟风、盲目模仿,甚至不惜造假、以次充好等短视行为,真正俯下身子,哪怕是专注一点、专注一项作物,改变目前这种广种薄收的局面。质量才是赢得市场的根基。


    六是经销商要摆正态度,不要仅以利润的高低作为是否推广产品的风向标,要把真正的好产品推荐给农民。


    推销产品时一定要首先选择那些企业可靠、资质好、信誉好、口碑好的厂家的产品,严把进货关,不要给那些假冒伪劣提供生存的空间。


    当然,对于企业、经销商来说,如何加强服务,改变和创新营销手段,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除了政策给力,加强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依旧不可忽视。


    实践也证明,通过近年来大家的努力推广,种衣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可,并且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像在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花生以及蔬菜等作物的种衣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农药快讯, 2017 (19): 46-47.

tag: 种衣剂  花生拌种  小麦拌种  玉米拌种  吡虫啉  种衣剂药害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9374.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