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嘧菌酯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人员采用田间试验,使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对嘧菌酯在小麦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小麦籽粒中嘧菌酯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在0.01~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嘧菌酯在小麦植株、籽粒空白添加的平均回收率为87.9%~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1.1%~6.2%,其最小检出量为5×10-12g,植株、籽粒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该检测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满足嘧菌酯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的残留分析要求。消解动态研究表明,嘧菌酯在小麦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3~4.3天。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按施药剂量180、270 g a.i./hm2,连续喷药2~3次,施药间隔7天,药后7、14、21天,嘧菌酯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354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2.4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9.0%左右,因此,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截至2017年8月21日,我国共批准5个嘧菌酯产品在小麦上登记,其中种子处理剂3个,叶面喷雾剂2个(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40%粉唑醇·嘧菌酯悬浮剂各1个,登记防治对象分别为赤霉病、白粉病)。
农药快讯, 2017 (20): 63.